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

最近,不少老板在问,听说"公转私"超过10万就有问题,那么每次转多少金额比较安全呢?其实,这个10万或许并不是一个准确的金额,以下,我们来说说"公转私"的那些事。

1. 10万的金额并不准确

之所以10万这个金额最近会被屡次提及,是因为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事项:

大额现金管理是试点,这次的试点会先在河北省开展,时间是7月,而后再推广至浙江省、深圳市,时间在今年10月。各地账户的管理金额的起点有所不同,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为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

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1)

这次试点是区域性的,还没有全国推广,并且这个10万的起点是指的是对私账户的现金存取,如果是确有需要使用现金,那么照章登记即可。

但是,对于一些企业通过私户偷漏税的行为,会有限制的作用。比如,如果老板通过私人账户隐匿收入,然后再通过私人账户取现发工资,那么就会很容易被发现。对于以往通过公户和私户之间互转,然后再取现走账的情况,也会有所限制。

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2)

2. "公转私"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说清了这个10万元的限制问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老板们平时比较关心的"公转私",什么样的金额是安全的?

其实,让我们安全的不是金额,是款项的性质。如果该笔款项是合理合法的,那么也无需担心金额。相反,如果款项本身有问题,那么即使经过了各种掩饰,也同样会有风险。

之前就有一个案例,某老板个人账户在2年内发生了交易1904笔,累计金额高达12.28亿元。这些交易主要通过网银渠道完成,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后来,商业银行依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向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提交了一份有关该账户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后人民银行立即通过情报交换平台向当地税局传递了这份报告。最终税务查出来该账户从其控股的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所得2亿元,未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万元。

所以,对于老板们来讲,在进行"公转私"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3)

有所为:

合理合法的转账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其中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的就是款项的性质和相关的税费。合理的转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1) 发工资:通过银行代发工资到个人卡,并且已经代扣代缴了个税;

老板们可以结合公司的薪酬制度,个税的优惠政策(各项扣除、年终奖、企业年金等)做好个税的综合筹划。

(2) 劳务报酬:已经取得发票,并代扣代缴个税;

有些企业可能会有大量人员提供劳务,比如聘请讲师、咨询师等。那么要注意对方提供劳务的身份,是个人身份提供劳务,还是企业身份?有没有税收优惠,可能对最终的成本产生影响。

(3) 出差报销和备用金:按照公司政策给员工的备用金,出差以后多退少补;

这也是企业经常发生的事项之一,要注意按照公司的政策行事,并且报销时要取得符合规定的票据,那么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如果有些老板故意要用这个报销来降低税费,什么票都让开公司抬头,那么就又有风险了,在强大的金三系统下,这样的问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所以不要铤而走险。

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4)

(4) 借款:用于借款或者偿还之前向个人的借款;

企业的老板和公司之间也可能存在借款的资金往来。那么这时候要注意借款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纳税年度,否则有视同分红的风险。

(5) 分红:已经按照规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所得税等相关税费;

这里要注意,对于有限公司来说,是在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以后,再按照股息红利所得,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对于一些个人独资企业来说,有可能有核定的政策,那么就是按照核定的税率交完个税,取得税后分红。

对于分红的税费,老板们也是可以提前做一些筹划的,比如考虑成立什么性质的企业,设立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如何,都会对最终的分红个税产生影响。

(6)其他:其他合理的款项,向个人的采购,赔偿金等,已取得相关凭证。

其他一些合理合法的公转私,取得相关的凭证,那么也没有问题。

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5)

有所不为:

(1)"公司是我家,用钱随便花",这样的思想是很危险的。公司与老板个人财产混同,会影响到股东的有限责任,将来有可能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同时,当中一般还会涉及到偷漏税,或者被怀疑有洗钱等风险。所以,一定要公私分清楚。

(2)过度激进的筹划也会有风险的。有些时候,股东为了逃避分红的个税,会采取一些过度筹划方式。比如之前的8亿大案,就非常的触目惊心。还有一些公司会通过一些避税地来进行筹划,但现在一系列反避税措施的出台,也是对这种情况的遏制。所以,过犹不及,要注意合理的税务筹划。

公转公再转私(34公转私)(6)

总的来说,老板们对于合理合法的"公转私"完全无需担心,并不是大额取现试点中的10万金额起点,虽然银行有大额交易报告,但我们关键还是要看款项的性质,保证款项的性质和用途的合规性。并且,在公转私之前,可以合理地对一些税费进行筹划,以降低综合的税负。当然,要注意过犹不及,不要做过度的筹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