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学校最新动态 成都国际学校对比北上广的国际学校

成都国际学校最新动态 成都国际学校对比北上广的国际学校(1)

今天来跟大家聊下成都地区和北上广地区的国际教育情况。如果您点开了,请一定读完,不然可能会因为只看了部分信息而曲解。

一、先来杂谈两句历史

成都的国际教育起步其实并不晚,20多年前就已经有国际部和国际学校了,最早的应该是光亚国际学校,它也是国内第一批办IB课程的学校。

成都国际学校最新动态 成都国际学校对比北上广的国际学校(2)

网络截图

提一个话外题,当年汶川地震时出了一个范跑跑。这位老师原名范伟忠,他当年就在光亚国际学校授课,教IB的TOK。当然,光亚国际学校后面并没有往做强做大方向走,如今的知名度和口碑已经不是成都一线的了。

成都国际学校最新动态 成都国际学校对比北上广的国际学校(3)

范美忠照片,来自网络

我之所以要扯些历史,是想告诉大家,成都的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并不比北上广深晚,理论上来说也已经趋于成熟的行业。但不得不说,跟北京和上海的国际教育相比,成都还有一段差距。

二、重要观点

在分析差距之前,先要说一个重要观点: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为本校学生群体负责的,学校需要因材施教。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用“这所学校比那所学校好”来对学校做评判。举个例子,高中是分了国家级重点中学、省重点中学、普通中学,每个中学的收分线都不同。常规理解就是,国家级重点中学更好,普通中学就要差一些。我的观点是,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学生群体不同,因材施教,所以教育教学就需要有差异。把普通中学的孩子送进国家级重点中学,他不见得学得好,老师也不见得精通这个层次学生的教学法。有的家长会认为重点中学教的知识更难,所以那儿的老师更厉害。其实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应该以知识点的难度来评判,如果按这个标准,那么大学老师就比中学老师厉害,中学老师就比小学老师厉害。这种评价太不专业了,你让大学老师去教小学生,根本拿不下来,这里面学问多了。

工作中我经常碰到的一种情况,孩子中考分数不够,家长托关系,把孩子从普通班转进重点班,或者分数离某个重点中学差很多,动用关系把孩子送进去。这些情况,有几个最后是“得偿所愿”了的。到了高中,学校之所以要划分等级、划分平行班和实验班,都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匹配他们能力的教育资源。

成都地区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育理念是为成都本地学生和家长定制的,北上广的学校也是为他们那儿的家庭定制的。抛开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建一个“理想主义”的学校是不可能的。既然北上广的学校是为当地家庭服务的,课程设置等也需要匹配当地家庭,那么是否契合成都学生的需求呢?肯定不是100%契合的。

三、成都与北上广的差异在哪些方面

成都国际教育与北上广国际教育确有差异,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规模和优生占比

成都每年进入国际学校和国际部的新生人数不超过2000人,像2020这种灾年甚至不到1000人,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不到。相较而言,上海每年有上万学生选择国际课程,人数是成都的几十倍。而且北京上海的国际教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他们的生源覆盖省份很广,规模很大。成都的国际学校除了招收本地生,外省学生主要来源于云贵川臧4个省,人数很少。

在成都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期,2010年之前,优生占比非常少,这就导致绝大多数的老师还在拼命给学生“保”一个大学读,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冲刺更顶尖的名校。

这几年不同了,也有不少学术能力很强的学生就读国际课程,针对这部分学生,各国际部、国际校也逐步把课程难度提升,逐步增加国际竞赛的辅导机会,校外的背景提升活动也做得越来越有深度。

但对比北京和上海的话,由于成都就读国际课程的学生的基数小且优生的占比仍然较低,比较直观的差距就体现在考上牛剑和藤校的人数上,上海最多,北京其次,都远超成都。

2. 从业教师数量

教育教学这个东西是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教师的前几年是站稳讲台,但后面如果缺少外部的信息输入,就容易闭门造车。

成都国际学校和国际部的规模普遍不大,有的学校某些学科就只有1个老师,很难通过常规校内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这里面包括:学科重难点解析、课堂管理技巧、育人心得交流、备考策略等等。我曾同时管理着两所成都知名国际部,当时就努力的推行跨校区教研活动,加速老师的专业提升,但碍于老师日常工作量较大,且远程教研的模式需要摸索与习惯,老师们热情不高。

成都国际学校最新动态 成都国际学校对比北上广的国际学校(4)

教研照片,来自网络

成都比较知名的国际学校和国际部大概20余家,据择校行业的朋友说大成都范围内一共有40多家。但因为总学生体量不大,全成都在国际学校和国际部就读的学生应该在5000人上下。按1:5的师生比,也就是1000位左右的国际课程老师,加上校外机构,人数也不多。这对于一个新一线城市的行业来说,从业人员数量太小了。

再看北京和上海,他们一个城市的国际教育规模是成都的几倍,在加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性比较大,更有利于他们的信息互通和师资流动。

3. 行业活跃度

我这几年作为学校的管理层,没有少参加各类行业论坛。只要是行业内部的论坛,无一例外都是在北上广深这4个城市,咱们川渝地区几乎从不做行业论坛,只有择校招生说明会。很多成都工作的国际教育老师从业近十年都没怎么接触过跨校教研或者行业论坛峰会。当然,现代教师都会利用网络查找各种外部资源,跟全球的教师交流沟通已经不是难事了。

成都国际学校最新动态 成都国际学校对比北上广的国际学校(5)

每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学校大会

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那些地方留学的学生人数多,所以市场份额就大,那边的学校自然而然就发展的比较快,后期甚至都变成了一个个专门做国际教育的集团。

四、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不建议把孩子送去北京、上海就读国际学校

1. 成都一梯队的国际校的生源是很好的

虽然成都生源平均水平低于北京上海平均水平,但我们的一梯队学校还是优于北上80%的国际学校,这结论从每年的学生录取情况就可以得出。

即使您孩子很有实力,但您真的能把孩子送进北师大附中国际部或上海包玉刚这类学校吗?那些学校现在很难进了,特别是在招生属地化的政策背景下,他们大幅缩减了外地生的招生名额或者干脆不招了。

学霸留在成都,进入头部的那几所学校,一来会受到教学团队的重视,二来申请大学时会获得更多资源。具体是哪几所是头部学校,这里就不提了,家长们可以私信沟通。

对于绝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孩子,更没必要去北上广凑那个热闹,对未来升学没有太大帮助,并且会增加孩子成长的不确定性,我后面第3点会解释。

2. 留在成都,申请名校的概率更高。

以美国藤校录取为例,每所藤校基本上不会在中国任何一所中学录取超过2人(大部分时候是不超过1个人)。

打个比方,如果您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未来想申请斯坦福大学。您就把孩子送到上海最好的国际学校A,您孩子即使在初中的成绩很好,但在上海最好的A校可能只是个中偏上的水平。当他要申请斯坦福的时候,除了要跟全球申请藤校的学生竞争外,还必须是本校申请斯坦福的学生中实力最强的那个才行,因为大概率斯坦福只会在本校录取1人。如果孩子还留在成都,在成都最好的国际部就读并且实力排名第一,那么被斯坦福录取的成功率是不是要大很多。

备注:我这里只是举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除了美国藤校,也有不少大学是会在同一所中学录取多人的。

3. 水土不服

中学生是处于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这就导致他们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可以理解为适应能力还不够强。这个阶段把孩子送到外地学校就读,由于不同的教育风格、饮食文化,甚至是方言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学习。这就是水土不服。而且这样还会加大亲子沟通的成本,减少沟通的机会,家长就很难在必要时介入孩子的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了。

总结

如果选择国际教育,绝大多数成都家庭的孩子更适合成都本地的学校。除非您的情况非常特殊,比如是超级学霸或者您的家庭可以确保孩子在外地学校获得稀缺的教育资源(成都没有的)。

最后,码字不易,欢迎悄悄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