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专注力左右脑的游戏(每天10分钟陪孩子玩专注力游戏)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孩子有目的性地持续注意某个事的时长不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提高。通常3岁孩子可以持续3-5分钟,4岁孩子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孩子可以持续10-15分钟,7-8岁孩子可以持续15-20分钟,9-10岁孩子可以持续20-25分钟,11-12岁孩子可以专注做事25-30分钟左右,成年人大都可以持续30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上小学后的孩子,专心十几二十分钟做一件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提高宝宝专注力,小游戏来帮忙
那么,没有办法专注的孩子怎么办?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且越早开始训练效果越好。
哈佛心理学家就曾做过实验发现通过一些小游戏,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研究者拿出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打乱随意填写在表格,然后要求被试以最快的速度从1以此找出25,同时计时。
结果很惊人:一开始,7-8岁的孩子平均完成时间是40-42秒,每天坚持训练;一周后,他们的完成时间缩短到25-30秒;一个月之后,完成时间缩短到十几秒。从完成速率上看,孩子只要通过恰当的训练引导,专注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下面这些小游戏,不妨每天花些时间陪孩子玩一玩:
穿纽扣或分豆子游戏
手是孩子最好的感知工具,而且手的高度灵活与大脑是联系的。有专家甚至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维,双手去创造。抓住6岁前孩子大脑飞速发育的关键期,锻炼宝宝小手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将有助于激发宝宝的大脑功能,同时也将极大地锻炼宝宝的专注力。
宝宝八九个月大之后,手指头功能就开始分化,从满把抓变成二指禅到三指捏,小手指头变得越来越灵活,这个阶段,父母就可以找出不同大小和颜色的豆粒、花生或小珠子等,让孩子练习将不同颜色的珠子/豆粒分别取出,放入不同的瓶子里。
需要提醒的是:游戏过程中父母要全程盯紧宝宝,谨防宝宝吞食珠子和豆粒。
两三岁的宝宝,父母还可以跟他们玩装扮游戏,给玩偶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
市面上有一些系鞋带扣扣子的一致玩具,很适合3岁前宝宝,一方面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趣味找物品
几个月的小宝宝都非常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这跟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关(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慢慢认识到物体永恒性的特点),这个过程如果玩起来,也是很好培养亲子感情和锻炼孩子注意力的游戏。如妈妈可以拿块纱巾,将小玩具盖在纱巾下,让孩子去猜去找,什么东西不见了,它去哪里了。你会发现,孩子看得目不转睛,而且会好奇又兴奋地到处找。
大一些的宝宝,父母可在“躲猫猫”游戏中加入记忆力考验的内容,比如可一次性向孩子展示几个物品,盖上纱巾的同时,偷偷拿走其中一两个物品,孩子揭开纱巾时,问问他“什么物品不见了”。
找不同游戏,非常适合于处于细节敏感期两三岁宝宝。这个阶段正是宝宝观察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是小家伙对细小事物十分感兴趣,掉在地上的一个线头、床上的一根头发丝,地上爬的一只小蚂蚁,树叶上的一滴小水珠,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
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公园中,给孩子展示几片的叶子,让他去观察它们的不同,然后找到它们分别属于那颗树。
或者跟孩子玩玩趣味找不同的游戏,如让孩子观察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在公园玩?考考孩子,看他是否能快速判断出小鸡、小猫、小老虎有没有在其中等。
或者用不同的食物拼出不同的图形,让孩子去联想或找生活中对应的事物。比如,小蚂蚁拼出的是哪些数字。
观察两棵百果树,找出两棵树上共同有的水果都有哪些?是香蕉、菠萝还是葡萄?
孩子的观察力培养,需要父母平时多做细心引导,当然在孩子专注做某事,如蹲在路边看小蜗牛爬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催促。
走迷宫
练习走路的宝宝父母可以在地上画出一条线,让孩子沿着线走,大一些可以带着孩子去走平衡木;更大一些的宝宝,父母不妨跟他们玩玩走迷宫的游戏。
粉蝴蝶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呢?
小汽车快没汽油了,怎么才能走到加油站呢?
听指令或传话游戏
对于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宝宝,父母不妨经常跟孩子玩一玩语言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比如萝卜蹲,比如传悄悄话的游戏等等,当然是发动小家伙做那个传口信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会非常感兴趣,并乐此不疲。
当然,一开始可以简单一些,让孩子传一个词,如白菜、香菇、吃饭、唱歌、鞋子等,再之后可以是一个短语“买鸡蛋”“打电话”“坐汽车”等,慢慢扩展成一个句子“妈妈刚刚打电话说,晚上要加班,不回家吃晚饭了。”
一位妈妈介绍了一个很有趣的手指游戏,她分别在宝宝和自己的手指上画上不同的图画,比如不同职业的人物头像,或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不同食物的图片等等,然后一方随便说出某个物品,如警察的名称,另一方就需要快速从握紧的小拳头中伸出那根画着相对应图片的手指头来。
还有诸如根据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如,听着节奏拍手,听到“快快快~~”,就需要快速不停地拍手;听到“慢~~”的口令,就需要慢慢地拍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