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

从十年未解的古老文字之谜

看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十多年前,在一次田野文物普查中,突然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看见石壁上十分奇特的古文字,真是一头雾水。当时认真的踏查了周边环境,并对石刻作了多角度的拍照。此后查了许多资料,依然“不识庐山真面貌”。

在我国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相继居住过的少数民族有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他们只留下一些岩画的遗迹,散落在悬崖峭壁和荒草之间。这些岩画是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反映了当时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查找我国各地岩画资料,还没有发现同时期大面积的文字石刻。

我为什么会联想到岩画,一是此文字石刻地理位置是在秦汉长城以北,金南界壕以南的草原上,阴山山脉的东端,与阴山岩画一脉相承;二是石刻文字选择在比较隐避的巨石上,与岩画选择的附着体相同;三是线刻形式与方法近似于岩画,文字上似有杏黄色的涂料;四是每段文字前都刻一个手舞足蹈的小人,线条简洁明快,形象逼真,维妙维肖。在阴山岩画中有一个近似这石刻文字上的小人像。

在那一带草原中,还发现了另外两处文字石刻,经专家鉴定为梵文“六字真言”。

为了征得更广泛的古文字专家和爱好者们的识别认定,我把该石刻文字照片收录到由解放军出版2012年出版的,我的学术专著《张北长城》一书彩页中。时至今日,依然未解开这块摩崖石刻之谜。

我之所以要把它收入长城专著中,是应为它属于长城文化范畴,由此可见,长城建筑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是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一天夜里,冥冥之中突然脑海中闪现出那块摩崖石刻!我立即清醒过来,想道:文物的价值的两大特点是“老”和“少”,而类似大段文字的古文字石刻其他地方还没有面市,特别是那些文字,至今无人破译,应称为“奇”!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估量,应该是稀世珍宝!想到它的安危,我寝食难安!

近几天疫情防控又严格了,尽量不要给防疫添乱。可还是管不住自己,总想外出。首先想到的是我近日心中一直牵挂的那块摩崖石刻。不过我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人烟稀少,无路可寻,不会有疫情。高速口、村口都设了防疫检查站,出则畅通无阻,进则要扫码,量体温,疫区来的麻烦一些。只要符合要求,个人行动很自由。我认真配合并积极支持这样的防控措施,若不是廉颇老矣,我也想去当一名防疫志愿者。

当今世界,变化万千。酷暑中、烈日下,我凭借多年前依稀的记忆,踏遍青山,费尽周折,在不懈的寻找着。正当心中的急切和焦虑在喉咙喷渤欲出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它突然横空出世,穿过蓝天白云,飘忽如仙的降落在我的面前。我心喜热狂,热血沸腾,极力的控制着激动的情绪,慢慢地靠近它。抚摸着石壁上的文字,似乎握住了上帝的手!

久违了,我心中的宝贝!你体态完好,容颜未改,文字清晣!你虽然历经了千万年的沧桑岁月、酷暑严寒、风霜雪雨,而依然傲立苍穹、温温而雅、雍容华贵!

我仔细的端相着那跳跃的文字,直线式雕刻的刻痕很浅,上面似乎有涂料。段落字头的小人刻痕较深,像仙女一祥翩翩起舞,栩栩如生,体态轻盈,舞姿婆娑,呼之欲出。它也许是久居苍凉大漠、寂寞难耐的原故吧,似乎在热烈地欢迎我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段文字前小人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凝视着我,似乎在传递着与我难舍难分的信息!让我陷入无穷的沉思与遐想中……这块古文字摩崖石刻所以保护得这么完好,是因为它的偏僻环境和它自身的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从我发现它后,没有颇漏过它的位置,更没有带人去过现场,客观上对它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它那难以评估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认识,它是否可与甲骨文媲美;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它与有关部门及领导所需的政绩性价比不高,难以引起关注!

十年了,在历史长河中何其长?在宇宙万象中又何其短!我之所能,也只能独立苍穹,仰天长啸:“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1)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2)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3)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4)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5)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6)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7)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8)

人类文字起源之谜(古老文字之谜)(9)

图/文:胡明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原元中都遗址管理处常务副处长

张家口长城护卫队队长李润才说:

白发胡老并非老,踏查长城世人晓;白眉智慧探究迷,田野常见伟身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