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斗蟋蟀叫什么(古人的娱乐活动斗蟋蟀)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常常对古代人民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葬嫁娶通常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现今的我们也经常会思考古代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当下的我们无法相比,他们的娱乐活动是否是匮乏而无趣的呢?
其实不然,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人们的娱乐活动是极其丰富的,打马球,蹴鞠,叶子牌等等都是古代人们消磨时光,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活动。在这些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中,有一样一直深受古时候人们的喜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之疯狂,这一项活动就是斗蟋蟀。那么古人是从何时玩蟋蟀的?为何古人热衷于此呢?
斗蟋蟀活动的发展史1.唐代的斗蟋蟀活动
虽然最早出现对于蟋蟀的描写是先秦时期,诗经有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但是真正认识到蟋蟀可以作为娱乐的是唐朝人民,其实不难理解唐朝人民的享乐精神。唐朝作为封建王朝的巅峰之一,在娱乐追求上自然是有着其独到的理解的,斗鸡、打马球、胡旋舞这些都是唐朝人民的发明和引进的,唐朝人民也不吝对于新事物的追求,因此认识到蟋蟀之乐,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唐朝人民喜爱蟋蟀并不爱其相互杀伐的乐趣,或者说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蟋蟀相斗之乐,他们对于蟋蟀的喜爱相当的文雅。根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提贮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宫中的妃子和宫娥们在秋天的夜晚,提着灯笼将蟋蟀捉放在小金笼子中,然后将其置之枕畔,也听其声,这种文雅的喜爱蟋蟀的方式,确实符合天宝年间温怡暖润的王朝风气了,怪不得庶民百姓都效仿了!
2.宋代的斗蟋蟀方式
宋朝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巅峰,民俗活动自然是无比丰富的,也是宋朝人民第一次将斗蟋蟀作为一种娱乐发明。倘若我们回到北宋的汴梁,行走在东京的勾栏瓦肆中,就可以看到贩夫走卒三三两两的围绕在一起进行斗蟋蟀的活动,并且还可以听见他们此起彼伏的哀叹和欢呼,为什么了?他们用斗蟋蟀进行赌博呢。宋朝人民好赌,并且将之称之为“关扑”,各种赌博方式层出不穷,将斗蟋蟀纳入其中,是自然而然的。
宋代最有名的斗蟋蟀活动的拥趸应该就是贾似道了。这位于国无益的权奸对于斗蟋蟀这项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在蒙古军队进攻的时候弃国事不顾和家里的妻妾斗蟋蟀,史记“与群妾踞地而促织”。荒诞的贾似道还为斗蟋蟀写下了专门的技术辅导手册——《促织经》,这是一本专门描写如何进行蟋蟀的豢养、哺育和斗技的书籍,后世无数斗蟋蟀喜爱之人将其奉为圭臬。
3.明代的斗蟋蟀方式
明朝的民俗文化之丰富和宋朝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对于斗蟋蟀的喜爱也更甚。明代最有名的斗蟋蟀爱好者就是被称为“蟋蟀天子”的明宣宗朱瞻基。这位被朱棣称为“好圣孙”的有为明君虽然没有其他误国误家的爱好,但是对于斗蟋蟀却有着异常的钟情,曾多次下令让王明朝个州郡的布政使进贡蟋蟀。
史记“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这种异于常人的爱好,连大明的寻常百姓们都知晓甚至编了民谚进行调侃“促织嚯嚯叫,宣宗皇帝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朝的天子对于斗蟋蟀的喜爱自然会影响到民间,一时之间明朝的达官显贵和寻常百姓也纷纷被感染,也热衷于斗蟋蟀,史记“ 京人至七、八月, 家家皆养促织 ……一见庭夫小儿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者至于涵厕污垣之中,一闻其声,踊趣疾趋,如馋猫见鼠”。
斗蟋蟀这项活动到了明代也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在京师甚至有了专门的斗蟋蟀的斗场和斗师,史载“是月始斗促织,壮夫士人亦为之。斗有场,场有主者,其养之又有师,斗盆筒罐,无家不贮焉”。这种产业化的发展,无不说明了明朝斗蟋蟀的风气之盛。
古人喜欢斗蟋蟀的原因虽然说古时候的人民相较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无法享受到先进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娱乐活动。但是对于身在朝堂的达官显贵和宗室纨绔来说,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完全可以享受到更为优越的日常活动的,然而他们对于斗蟋蟀都有着相当的狂热。这种狂热甚至到衍生到平民百姓,形成一种全民狂热的气氛,因此研究古人喜欢斗蟋蟀的原因是有必要的。
1.斗蟋蟀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斗蟋蟀这种娱乐互动和打马球和蹴鞠相比,并不需要硕大的场地和完备的设备,这就有利于推广。宋代的汴梁城的寻常巷陌就有三三两两的斗蟋蟀者集聚一起,史记“每日早晨,多余官巷南北做市,常有三五人斗火着”。他们往往身着便装,或是工作之余的闲暇之时,或是繁忙之余的沐休之日,邀三五好友嬉闹关扑,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缀。
此外,斗蟋蟀的安全性也是利于推广的重要原因,相较于需要很强的身体对抗的马球和蹴鞠,斗蟋蟀真正的下场者是蟋蟀而不是本人,蟋蟀在盆中进行咬牙相斗,操作蟋蟀相斗得人手握麦秆进行挑拨,他们本身并不进行残忍的肉搏。这种安全性也让那些养在深闺的寻常妇人也能够参与其中,为他们无聊的闺中生活添加几分情趣。
2.斗蟋蟀的利益性
斗蟋蟀这项活动发展到后期,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了,它逐渐演变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我们知晓当事物发展到产业化的时候,必然会带来经济利益,为了让着产业化能够一直进行下去,既得利益者自然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推广。斗蟋蟀发展到宋代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专门养蟋蟀的农民,史记“促织盛出,都民好养”,也有专门对蟋蟀进行收购的城里人,这种规模化的养殖和贩卖自然会带来经济利益。
到了明代斗蟋蟀的产业户不仅仅局限于蟋蟀本身,蟋蟀的养殖器皿也成为了产业链中的一环,史记“都人好畜蟋蟀,秋日贮以精瓷盆盂。”这些养殖器皿不仅具备实用性,到了后期更开发出观赏性,有诗赞曰“戗金髹漆隐双龙,果厂雕盆锦香褥”,这种精美的养殖器皿售价不知凡几,让大批的蟋蟀产业从业中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在这种利益的推动下,他们在推广斗蟋蟀活动中自然尽心尽力。
此外,斗蟋蟀所使用的器具,养活蟋蟀所需要的的饵料,专门帮助高门大户饲养蟋蟀的下人等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进行维持,这些奢靡之物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的。
3.斗蟋蟀的赌博性
自古以来赌性最贪,一旦将斗蟋蟀活动和赌博相连,那么其自然而然会泛滥起来。在娱乐活动相较匮乏的古代,高门大户中的达官贵人可以通过蓄养妻妾,丝竹琴乐去消遣。但是出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们去没有多少娱乐方式,因此斗蟋蟀赌博成了相当受人喜爱的活动。无论是宋代还是明代,大批寻常百姓都在这斗蟋蟀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
一些万贯家财的显贵之人,斗蟋蟀进行赌博,不仅仅只是一两文钱的胜负,他们在进行下注的时候是动辄千万的,清代《帝京景物略》所记载“赌斗角胜,有价值数十万金者,为市易之”。有些家财万贯的人甚至因为斗蟋蟀破产的,根据明代《庚已篇》所记载“吴俗喜斗蟋蟀,多以决赌财物。予里人张廷芳者好此戏,为之辄败,至鬻家具以偿焉,岁岁复然,遂荡其产”。这种赌到倾家荡产的事迹,在史书、杂记和野闻中屡见不鲜,可见沉迷于斗蟋蟀的祸患之无穷。
结语:斗蟋蟀作为一项有着千年历史的娱乐活动,虽然说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它从最初的娱乐活动到最后成为赌博的工具,这种演变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当下我们的日常文娱活动逐渐的变得丰富,斗蟋蟀这项活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今的我们应当从斗蟋蟀的演变中理解到娱乐活动两面性,应当时刻提示自己不可以沉迷于娱乐活动,甚至将其作为敛财的工具,给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带来祸患。
参考文献:
《斗蟋蟀史话》 张泉鑫
《从斗鸡和斗蟋蟀看唐代娱乐心态》 王占华
《明朝斗蟋蟀活动娱乐研究》 牟骏睿
《中国古代蟋蟀文化》 孟昭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