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孔子的时代与儒家的思想特质)

唐晓敏分析和评价孔子的思想,需要联系它所处的时代,研究那个时代的性质、特点事实上,人们在研究孔子思想时,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人们对孔子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却没有一致的看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孔子的时代与儒家的思想特质)

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

唐晓敏

分析和评价孔子的思想,需要联系它所处的时代,研究那个时代的性质、特点。事实上,人们在研究孔子思想时,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人们对孔子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却没有一致的看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批评孔子,说孔子是奴隶主思想的代表,想复辟奴隶制度,其前提就是,认为孔子的时代是一个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现在,学术界对那个时代的性质已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孔子之前的周代,已经是封建时代,而且也只有这个时代才是封建时代,此后的战国时期即不再是了,再以后的秦帝国更不是封建时代,自秦代起,应该是皇权专制的社会。

这样看来,说孔子是想复辟奴隶制,就没有依据了。而且。中国古代是不是存在一个奴隶制的时代,也是有疑问的。至少是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封建社会,孔子说“吾从周”,从的是封建制度和思想意识,而不是什么奴隶制度。

孔子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趋于解体的时代,是历史的大变革开始的时代。这个大变革,不仅仅是带来生产率的提高,也造成了民众痛苦的加重。封建制度之下,农奴半是奴隶,即半是领主的财产,这让农奴主与农奴之间还保留一点温情。但此后的社会,这点温情就没有了。

孔子的时代,也是趋向于皇权专制的时代。不过,孔子那个时候,皇权专制还不是很明显。到了孟子的时代,变革的速度加快,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民众的痛苦加深,各国君主的权力也不断加强。

对此,不同的学派各有看法。法家完全拥护君权,而儒家则有条件地拥护君权,条件就是君王要行仁政,若不行仁政,儒家就不拥护。这一点,孟子说得很明确。但孟子也只是更“明确”,此前的孔子早就有这样的思想。

孔子、孟子约束皇权专制,想了很多的办法。一是要求君王做一个道德的榜样,要求“其身正”。并在这一基础上,让他为社会出现的问题承担责任;二是让君王广泛听取大臣的意见,不能独断。三是描绘上古贤明君王的形象,为后代的君王提供榜样,用“古”诱导和压制后代的君王。四是要求君王放权,少管具体的事情,“垂拱而治”。

儒家对“家”与“家族”价值的重视,也有约束、减弱君权的意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所针对的父子竞相向官府、朝廷、君王告密。

“礼法”也有这样的意义。“礼法”不仅是一般人要求遵守,君王也要遵守,而且主要是要求君王遵守的。

甚至,“等级制度”、“特权”也是如此。有等级制度,就有非常接近君王的人。大臣中的一部分人有特权,对此,最不舒服的实际上的君王。

儒家思想如此,故一直不受专制皇权的欢迎。受到专制皇权欢迎的,是法家的思想。从秦代到现代都是如此。法家思想是一个特点是,让君王一个人高高在上,其他所有的人都“平等”,即同样卑微。取消一切人的特权,但君王则不包括在内。

其次,道家的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皇权专制的政治也有一些用处。如愚民的思想,“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思想,以及“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的权术等等。

庄子的思想,对专制皇权无所帮助,但也无害。

只有儒家,因其主张仁政,要求约束君权,是与专制皇权对抗的力量,因此,命运可悲。历史上,真正坚持儒家思想原则的人,在政治上几乎都是不得志的,被贬,乃至被杀头。

儒家思想是与专制皇权对抗的,但不是所有的儒生都与皇权对抗。事实上,大多数的儒生,在专制皇权的面前,选择的是与权力妥协,由此获得了皇权给予的名利地位。其代价是放弃了儒家思想原则。这就是清人方苞所说的“儒之途通而儒之道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