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1)

赤东湖畔,秀美赤东。李慧 供图

红旗漫卷,赤东如画,这里有中共蕲春县委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党支部,古老蕲阳大地的星星之火,骤成燎原之势。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里是中国再生稻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大批美丽乡村脱颖而出。

风起云涌、勇搏激流,东瀚科技填补了湖北民航地勤领域空白;本艾科技灸贴类产品实现全自动化,单品日产120万片。

赤龙湖畔灵秀地,东方风来满眼春。

10月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蕲春县赤东镇党委书记朱文刚说,未来,赤东镇将立足区位优势,放大新城效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新起点实现更大跨越。

禀赋深厚:天生丽质难自弃

赤为底色,东为方位。

赤东镇位于蕲春县东部偏南,地理方位为东经115°21′——115°26′,北纬30°08′——30°15′。

朱文刚介绍,赤东镇东与武穴市四望镇接壤,南同蕲州镇、八里湖农场毗邻,西隔蕲河与管窑镇、横车镇相望,北滨漕河镇。全镇有三个小集市,距县城4.8公里。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2)

渔舟唱晚,波光粼粼。李慧 供图

“谈起赤东镇,不能不提赤东湖。渔舟唱晚,山环水绕的赤东湖,是全镇10万人的‘母亲湖’。全镇45个行政村中,有14个村依偎在赤东湖畔。”朱文刚说。

赤东湖集水面积458平方千米,系蕲春县境内最大湖泊。相传,因蕲河下游有两大湖,蕲河以东为赤东湖(又名赤龙湖),蕲河以西为赤西湖,赤东镇也因赤东湖而得名。

历史上,蕲河水注入赤东湖,由挂口入江。赤东大堤、沿江大堤修建后,蕲河水改由双沟直接入江。注入赤东湖外湖的7条河流及原48围的部分来水,经牛皮坳闸入江。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3)

蕲春南站,通达四方。李慧 供图

朱文刚介绍,赤东镇交通发达,黄黄高铁蕲春南站、蕲春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均落户赤东;从赤东前往蕲嘉高速、黄黄高速、麻阳高速、沪蓉高速的最近出口,不到半个小时车程。

赤东还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有中共蕲春县委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党支部;这里曾经军民齐心血战日寇整整43天;张体学等革命先驱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红色基因代代传。“中国最美退役军人”黄治富,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来,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其事迹被编入朝鲜教科书,被誉为“活着的罗盛教”。

朱文刚介绍,宋朝至清末,赤东全境属安平乡,后隶属漕河管辖。解放后,赤东镇隶属关系反复变更。1984年至今,赤东镇经历三次大的区划调整,下辖村从4个扩大至45个。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4)

美丽赤东,鱼米之乡。李慧 供图

1984年2月,蕲春调整行政区划,赤东区下辖苏圩乡、菩提乡、赤东乡、竹瓦乡四个乡;1987年,蕲春撤销区一级建制,苏圩乡、赤东乡、竹瓦乡部分乡镇并入赤东镇;2001年2月,三渡乡与赤东镇合并,下辖45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赤东镇版图面积不断扩大,为赤东镇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各类资源要素保障。”朱文刚说,赤东镇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全县15个核心乡镇之一。

朱文刚说,2001年区划调整后的赤东镇,地理地形以平原、湖叉和丘陵为主,耕地面积超过6万亩。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平畴沃野,素有“蕲春粮仓”之誉。

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点、国家再生稻新成果展示基地、湖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均落子于此。赤东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工业强镇:忽如一夜春风来

“2006年以前,赤东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可以忽略不计。”朱文刚激动地说,得益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赤东开始工业强镇之路。

赤东镇“工业强镇”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2006年,蕲春县陶瓷产业园开工建设,二是2008年蕲春经济开发区开建。赤东实现了由农业乡镇向工业强镇的华丽转身。

陶瓷产业园开工建设之前,蕲春县、赤东镇两级政府,走访大量专家、学者,对建设陶瓷产业园前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认为赤东发展现代陶瓷产业具备5大优势。

一是中部崛起战略逐渐明朗;二是蕲春是“古陶都”,有600余年的陶瓷制作工艺;三是蕲春境内瓷土、石英石等制陶原材料充足;四是蕲春是人口大县,富余劳动力多,人力资源丰富;五是赤东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5)

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李慧 供图

万丈高楼平地起。短短几年时间里,蕲春县先后引进了中瓷万达、新天地、新万兴、中陶实业、恒新陶瓷等13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一座座现代化陶瓷厂房拔地而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009年,蕲春陶瓷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最具竞争力100强”名单;“福尔康”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十大城乡陶瓷品牌”;新万兴瓷业“万茂”被评为全国驰名品牌……

蕲春陶瓷产业集群和医药产业集群,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扶持的52个产业集群;华中陶瓷检测中心落户蕲春,陶瓷工业园一时风光无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6)

工业兴县,园区兴工。李慧 供图

“无中生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陶瓷产业成为蕲春新的经济增长点。”朱文刚说,2013年,赤东镇陶瓷产业园先后有模具、包装、釉料、制陶等14家陶瓷上下游企业入驻。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13年前后,赤东镇陶瓷产业,每年上缴税收均超5000万元,高峰时达到8000万元。2006年前,赤东镇规模以上企业为零,2009年达到惊人的13家。

朱文刚说,2008年启动建设的蕲春经济开发区,承载着蕲春县“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梦想。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90%的土地位于赤东镇境内。

朱文刚介绍,目前,赤东镇共有企业62家,规模以上企业14家,在全县名列前茅。中陶、中瓷万达、新天地、香江电器等辖区内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现有3万多产业工人。

踌躇满志:山重水复疑无路

“短短16年时间,赤东镇从蕲春县的一个农业乡镇,发展成为工业重镇,见证、参与了蕲春县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赤东镇的工业发展遇到诸多难题”,朱文刚说。

朱文刚认为,近年来,尽管赤东镇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诸如经济结构不优,产业质效不高;城镇建设滞后,管理水平不高;要素制约明显,用地审批难、人才瓶颈突出;作风仍需改进,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等问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7)

产业集聚,大浪淘沙。李慧 供图

“就拿陶瓷产业园而言,园区距离县城较近,靠近主干道,重载车多,群众颇有微词,”朱文刚说,监管部门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监管趋严,少数企业整改不力,举步维艰。

受制环保政策趋严、技改投入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2016年至今,园区已有多家陶瓷企业关闭。截至目前,仅有7家企业存续,税收也从高峰时8000万元腰斩至4000万元左右。

“蕲春陶瓷产业布局了将近20年时间,目前解决7000多人就业。园区在环境治理方面下足功夫,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整体搬迁的话,存在巨大行政成本。”朱文刚说。

他认为,未来,陶瓷产业园是赤东镇的支柱型产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环保优先”原则,是陶瓷产业园得以存续、发展、壮大的根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8)

产业调整,科技为先。李慧 供图

谈起困难,朱文刚说,赤东镇是距离城区最近的乡镇,毗邻漕河城区,是城南新城核心,未来产业导入将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此外,起步较早的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瓶颈:企业发展空间受限,亟须扩区调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压力巨大;产品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足等。

朱文刚举例,新引进的东瀚空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民航地面设备的市场细分领域,没有上下游产业链,原材料、配套设备全部依靠外地运输,以致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朱文刚清醒地认识到,赤东镇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速发展的动能转换。

融合发展:大鹏一日同风起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新一届,赤东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一轴两带三区”的镇域发展思路,“一轴”即蕲漕产业发展轴,“两带”即清蕲文旅融合示范带、蕲河高产粮油示范带,“三区”即再生稻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区、生态渔业示范区。

朱文刚认为,随着蕲春县飞速发展,赤东已经成为了县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城的核心区域。未来,赤东镇发展路径为:立足区位优势,放大新城效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9)

五斗地村,神蕲艾谷。李慧 供图

就蕲艾产业而言,赤东镇建设百亩连片基地21个、千亩连片基地3个,蕲艾种植总面积达11000余亩,桂康、惠春、艾美乐和午山堂等多家蕲艾制品有限公司落户赤东。

赤东镇已经全面打造了蕲艾种植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康养全产业链,解决了周边群众就业问题。2019年湖北省农业产业现场会,在赤东五斗地“神奇艾谷”召开。

就再生稻产业而言,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少兵带领团队,在赤东镇酒铺村试验再生稻。目前,全镇再生稻种植总面积达3.6万亩,其中以酒铺村为中心的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共1.08万亩。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10)

农旅融合,未来稻乡。李慧 供图

朱文刚说,赤东镇再生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生长周期长,口感好,价格比市场高出两成。赤东镇还将依托再生稻公园载体,打造“蕲春未来稻乡”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概念。

就水产而言,赤东镇位于蕲河下游,境内有赤东湖、红头湖和四十八围,是蕲春县的最低洼地,解放前是远近闻名的“水袋子”。赤东镇依托“水袋子”,发展淡水养殖。

朱文刚介绍,赤东镇淡水养殖面积3万亩,为全县最大。稻田养殖面积1.5万余亩,年水产品总量1.6万余吨。此外,鱼类加工、休闲垂钓等产业发展也是有声有色。

就农文旅产业发展而言,赤东镇湖泽交织,水光潋滟,宛如梦里水乡。近年来,赤东镇再生稻公园、牡丹养生园、台湾农创园和“神蕲艾谷”研学基地等一批批文旅产业脱颖而出,还有一大批诸如垂钓中心、采摘果园等农文旅基地,让赤东镇成为了鄂东旅游黄金线的重要驿站。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案例(蕲春这个乡镇憋大招)(11)

徐亮民宿,乡村振兴。李慧 供图

就乡村振兴而言,徐亮村建成林果花卉药材休闲采摘观光园;下陈垸特色徽派陈氏老宅,游客络绎不绝;陈云台湾风情小镇初具雏形;徐亮、下陈、陈云、酒铺等一批市级示范村,美丽蜕变,华丽转身,让远来近悦。

就融城发展而言,蕲春城南新城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八成以上在赤东镇;东壁大道、南环大道等四纵五横市政路网全线贯通,蕲春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步伐不断加速。

蕲春县政务中心、大数据中心、疾控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城投集团、李时珍中医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纷纷搬迁至赤东,为赤东镇融入主城区注入了活力。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朱文刚从2016年开始担任赤东镇镇长。担任镇长期间,他宵衣旰食,全力服务城南新城、开发园区、黄黄高铁站建设,累计拆迁2000余户,征地5000余亩,为全县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朱文刚说,区位优势凸显、坐拥发展良机的赤东,前景可待,未来可期。勤劳勇敢的赤东人民,正在这1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整行装,挥洒汗水,筑梦远航!

策划:胡安元、杨振武

执行:余立鹏、陈钰、吕雷、宋兴乾、李慧

采写:王焱尧、阮琼

视频:金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