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之道静而后能虑(中庸之道慎独自修)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以后就可以每天免费获取“先飞策划”分享的提升思维导航、认知、及管理知识。

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中庸之道有三条原则: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

大学中庸之道静而后能虑(中庸之道慎独自修)(1)

慎独自修

《中庸》中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有道德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中庸要求人们要慎独自修,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保持清醒。不要认为隐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

大学中庸之道静而后能虑(中庸之道慎独自修)(2)

忠恕宽容

《中庸》中记载:“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的另一原则要求就是忠恕宽容,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体仁而行。

忠恕宽容的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诫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絜矩之道”。《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不论是忠恕之道还是“絜矩之道”,其实质都是仁慈博爱,都是要求人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絜矩之道,提出“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

大学中庸之道静而后能虑(中庸之道慎独自修)(3)

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这就是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来源:本图文综合自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先飞策划}头条号——一个为您提供思维导航、提升认知的头条号!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欢迎分享、点赞、转发帮助更多的人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