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长了多久临床才查出来(癌症治疗时机争分夺秒)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健康资讯,让觅健陪您一起添增勇气,拥抱爱,抗癌路上不孤单

患者:“医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

医生:“等病理报告出来,根据病理报告的诊断信息才能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患者:“那我们的病理报告什么时候能出来?”

医生:“一般需要3-5天,复杂的需要7-10天。”

可能很多人这时候虽然不会再继续追问,但心里还是会犯嘀咕,为什么一个病理报告要这么久才能出来?别急,觅健科普君带你慢慢了解。

病理报告是什么?

在临床医学中最核心的两个环节是疾病的诊断治疗,任何有效治疗的前提都是无误的疾病诊断。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疾病的诊断手段也层出不穷、也越来越精准。

与其他诊断手段相比,病理诊断是目前全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可信赖、重复性强、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尤其是针对肿瘤的诊断,在确定肿瘤的良恶性⽅⾯,病理诊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被誉为“金标准”,临床的医⽣⼤多数都是在病理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定治疗⽅案。因此,病理医生被称为是“doctor's doctor”(医生的医生)。

病理报告有术中冰冻病理常规病理报告两种。术中冰冻病理在冰冻切片后即可阅片,有经验的医生一般在半个小时之内可得出报告,以便手术医生判断切除范围。常规病理报告一般需要3-5天,如果加做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则需要7-10天。这个时间对于着急进行下一步治疗的病人和家属来说,实在是有些“慢”,为什么病理报告出的这么“慢”呢?

为什么病理报告这么慢?

1.诊断过程复杂

送去病理科检查的组织标本,需要经过复杂的技术处理和医生的镜下阅片两大过程。从被切下的人体组织标本到制作成一张可读的病理切片,往往需要2天来完成;阅片也需要初级医生和高级医生共同诊断,有些疑难病例还需要高级医生会诊,才能最终明确诊断结果。因此,即使病理科医生和设备一刻不停地运作,一份病理诊断最快也需要3天才能出来。

2.组织样本量大

一家大型医院的病理科,每天收到的组织样本量都是数百个,同时还有数十台手术需要做术中冰冻病理,病理科要在半小时内完成病理诊断,以便手术医生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和切除范围。

3.缺少病理医生

病理医生数量有限,很难高效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病理诊断需求。根据《2019 年全国病理质量报告》显示,2019年抽查的全国 9620 家医院中,约59.9%的医院没有设置病理科或未开展病理业务,在资料完整、数据可分析的3643家医院中,约24.4%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生,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为0.46[1],也就是说每100张病床,只有不到半个病理医生在负责。

病理科样本量大、工作流程繁复、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导致病理科人员超负荷运转成为常态。随着国家推进数字化医疗改革,数字化病理为打破这一常态带来了曙光。

数字化医疗助力病理诊断

数字化病理主要利用全玻片图像扫描技术(WSI)将传统的玻璃病理切片扫描成高分辨数字图像,对得到的图像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获得优质的可视化数据以实现诊断、储存、教学、研究等功能。

1.节约病理医生的时间

在病理科,大量时间被花费在观察玻片和直接从玻片分析组织样本上,而数字化病理能够减少传统观察玻片所需要的移动玻片、搜索视野等工作,还可以优化病理医生直接从玻片分析组织样本、做笔记并下最终结论的传统工作流程。有研究表明,数字化病理改变常规的病理科医生的工作流程,可节省约13%的时间[2]。

2.便于存储和教学

传统的玻璃切片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而数字化病理可以将病理图像通过计算机甚至云端储存,大大减少了病理切片的存储空间和管理工作。还能够解决玻璃切片不易长时间储存保管、易褪色、易损坏、易丢片掉片和切片检索困难等问题。因此,很多院校也开始探索使用数字化病理图片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3.助力远程专家会诊

除了能够帮助病理医生提高效率,便于保存和管理外,数字化病理还实现了同一张切片可在不同地点同时被多人浏览,为远程专家会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借助远程数字化病理云平台,开展远程疑难杂症会诊和远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专家在线描述诊断思路和要点,详细解释鉴别诊断过程,为下级医院提供远程学习平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医院病理医生短缺的问题。

与传统的病理切片相比,数字化病理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今国外在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应用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国内也已经有许多院校、医院建立起了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可视化数据库,数字化病理逐渐取代传统病理已是大势所趋。

懂一点病理报告解读

无论是传统病理还是数字病理,最终到患者和家属手中的都是一张薄薄的病理报告,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病理诊断报告,了解并做到心中有数,对后续治疗有不小的助力,下面觅健科普君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这份“生命之书”。

一份标准的病理报告应该包括肉眼所见、光镜所见、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四个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癌症长了多久临床才查出来(癌症治疗时机争分夺秒)(1)

术后病理报告示例

1.肉眼所见

肉眼所见是手术标本送到病理科后由病理医生所看到的肿瘤标本大体情况,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周围浸润情况、周围淋巴结情况等。在临床上肺周围的淋巴结共分为14组,5个区域,病理报告一般会标明淋巴结转移情况。

2.光镜所见

光镜所见是病理科医生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肿瘤细胞的情况,主要包括细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质以及癌细胞间的排列生长方式等,但这些数据一般不会描述出来,在病理报告中只是一张彩色/黑白的图片。

3.病理诊断

这一部分是重中之重!这部分内容基本就可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如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类癌、腺样囊性癌等;

3.2肺癌的病理亚型:如鳞癌包括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小细胞型和基底细胞型;腺癌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支气管肺泡癌、伴黏液产生的实体腺癌及腺癌混合亚型;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不同的病理亚型预后也大不相同;

3.3癌组织的大小:通常手术切除整个肿瘤的时候会描述具体大小;而经气管镜或细针穿刺活检时仅对肿瘤的一部分组织取样,无法描述肿瘤大小;

3.4有无累及胸膜:这里包括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如果侵及胸膜,代表已开始转移;

3.5有无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如果发生了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代表肿瘤已经开始向外侵犯,预后相对较差;

3.6有无淋巴结转移:包括淋巴结部位、送检淋巴结数、转移淋巴结数,一般以“淋巴结部位/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淋巴结数”表示,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预后越差,治疗上应积极辅助化疗或放疗等;

3.7切缘是否阳性:当肿瘤被手术切除后,确认切除组织的边缘肿瘤是否有残留;如果有残留,意味着癌症没有被完全切除,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者积极的术后辅助放化疗;

3.8病理分期:一般根据上述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来确定,用pTN表示,“p”表示病理分期,“T”肺癌的大小,“N”表示淋巴结转移。

4.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通过切片、染色对肺癌组织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而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及肿瘤来源;也可以用于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即基因检测。

总结

虽然一周的时间并不会导致肿瘤迅速恶化,但等待结果的心情却是分外煎熬的,数字化病理能够大大缩短等待病理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精准治疗。因此,希望数字化病理能够早日普及,减轻病理科医生工作负担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家属等待的时间,也为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卢朝辉,陈杰.2019年全国病理质量报告[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7):667-669.DOI:10.3760/cma.j.cn112151-20200331-00273.

[2]Griffin J, Treanor D. Digital pathology in clinical use: where are we now and what is holding us back? Histopathology. 2017 Jan;70(1):134-145. doi: 10.1111/his.12993. PMID: 27960232.

作者:觅健科普君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