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心得(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喜欢 关注

今天要说的书是《全新思维》,这本书非常重要,是一本可能会改变你奋斗方向的书。副标题是“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标题党?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第二部分

未来需要的六大能力:三感三力。为了更好地迎接这种趋势,作者给我们列出了未来人才最需要的六大能力,也就是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叫做三感三力。三种感觉,三种力量。三感,指的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三力,指的是故事力、交想力和共情力。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看具体都是什么意思。

第一种,设计感。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资深的设计师,他平时喜欢给孩子们作公益演讲。在演讲之前,他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是艺术家?请举一下手。这个时候他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是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大家都会举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如果是三年级的学生,举手的只有一半。到了六年级,基本上没有一个孩子会举手。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正在扼杀一个人天生的设计感。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心得(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1)

很有设计感的母校图书馆(Dlut)

以前你可能觉得设计师都是比较专业的职业,以后又不做设计师,我干吗学设计呢?这里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设计师,设计其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你有很高的审美标准,去不断地追求新颖和美感。你可以放眼望去,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东西都是被设计过的,毫不夸张地说,人们不会为了物品买单,只会为设计买单。比如说吧,手机,每一代新手机出来你都想换个新的吧,即使你的苹果6还好好的,但是7出来的时候呢,你还是想迫不及待地想换个新的。你是为它新加的功能买单吗?肯定不是,苹果手机所有的功能,平时我们用到的连1/20都不到,其实就是为了好看、为了新颖、为了漂亮。更确切点说,一个商品能提升的价值空间就是设计感。

伦敦商学院的研究就表明,每增加1%的设计投入,公司的销量和利润就会平均增加4%。比如说汽车行业,宝马的设计总监就说,我们生产的根本不是汽车,是一件艺术品。福特公司也宣称,现在福特汽车马力早已让位给了风格,用户就是在为设计买单。就连美国政府部门也在追求设计,2004年的时候,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了使用多年的12号等宽字体,换了一种14号新罗马字体。为啥?因为新字体看起来更显得工整美观。

所以审美是一种重要能力,所谓审美就是靠直觉提取优化信息的能力,人的这种能力是机器取代不了的,在未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一定不是更便宜、更好用的,一定是更美的,只有对美有所感悟,才能脱离价格战在更高的领域里奔跑。

那说到这儿,怎么去锻炼这种设计感呢?作者觉得唯一的提升方法就是多看,用相机把你平时生活中碰到的觉得丑的东西都拍下来,想想到底哪儿丑,哪儿不方便,要是让你做,你会设计成什么样。然后把你觉得美的东西也拍下来,想一想哪个点打动了你,哪个元素吸引到你,如果让你设计,怎么设计还可以更完美一点?还有就是多去参观一些创意博物馆,多看一些设计杂志,多观察生活,慢慢地你的设计感就会被培养出来。美,是需要不断地接近和陶冶的。

第二种,叫娱乐感。这里我们说的娱乐感,并不是说你会讲一个笑话段子你就会娱乐了,而是说把娱乐像基因一样侵入到你的血液中,侵入一个公司的文化中,产生娱乐感。娱乐精神搁到以前基本上都是和不务正业画等号的,是正经工作之外的消遣。亨利·福特就说过,工作就要好好工作,玩耍就要痛快地玩耍。你看,工业时代都是要把娱乐和工作分开的。福特的工厂以前有一个规定,就是不准员工笑,你笑一下可能就会影响整个流程的发展。1940年福特公司的一位叫做约翰·盖洛的高管被解雇的原因就是他和同事笑了一下,结果把生产线延误了大概半分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心得(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2)

以前一定要严肃工作,但是现在呢,情况不一样了。你如果不懂幽默,那你的人际关系可能就不是特别好,如果你的服务里没有娱乐感,那你的用户可能就不会买账,好玩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了。

那可能你会说了,我就是天生比较严肃该怎么办呢?我也不会讲笑话,其实你严肃只是因为你习惯了用左脑思维,左脑会控制你的逻辑,让你遇到任何事都直线性的思考,但是幽默呢,恰恰把这种直线性的思考突然打断,突然拐了一个弯,这就需要用右脑去思考。

如果你以为一定要有这么一个事你才会笑,那就错了,笑其实也可以没有理由。你看小孩每天笑好多次,他要理由吗?他不需要,他就是莫名其妙地就笑了,只要他笑,旁边的人也会被逗得很开心。这里就说到印度有一个组织,里面的成员每天早上练习大笑,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先笑一会儿再说。看起来是不是很怪?但笑完之后,他说一整天都心情很好,而且精力充沛。所以这个笑的作用和瑜珈、冥想有一样的效果,就是把脑袋放空,让大脑减轻压力。说这些只是希望能把娱乐感重视起来,别再把它当作工作之外的消遣,而是要把它融入生活,把它当作让工作做得更好的必需品。

第三种是意义感。这个意义感概念很虚,其实就是对应的“马斯洛需求定理”的最高层,自我实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一个人是不会去关注意义这个东西的,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最大的意义,哪还有空去想意义这个事?但是如果达到了一定层次以后,意义这个东西就变得很重要了。就是你做的事被不被别人需要,有没有价值,你能不能把你做的事和一个伟大的东西联系到一块?在未来,意义感会变得更为重要,所有有才能的人都会追求自我实现,要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意义是你自己定义出来的,你要说有,那它就有,你做什么都有意义;你要说没有呢,也没有,我们地球都迟早要爆炸的,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那怎么才能找到意义感呢?就是学会把自己做的事嫁接到一个很伟大的目标上。比如说我做的工作,说书嘛。这个工作古往今来都有人在做,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我会想,这个事呢,可能为你带去知识,可以帮你快速地学习,节省你的时间,有可能是改变传统学习习惯的一个事业。这么一想,我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了。所以,意义是你给自己找的,需要你自己赋予。

上面我们说了三感,设计感、娱乐感和意义感。下面我们来说三力,第一是故事力,你会不会讲故事,什么是故事呢?故事就是把信息置于一个场景中,让信息具有一种情感冲击力。比如我说王后死了,国王也去世了,这个就不是一个故事。但如果我说,王后死了,国王也心碎地死了。这就是一个故事,它里面就加了一个简单的心碎,心碎呢,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故事呢,就是加入很多的这种情绪状态才可以吸引人。这一点在商业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假如你面前有两种酒,这两种酒的价格、口味、包装差不多,其中第一瓶用了很多形容词来推销这个酒,好喝、味道甜、质量好、送出去有面子,说了一大堆形容词。

第二种就讲了一个故事,说酿造这个酒的是一对偏远农村的两姐妹,她们家祖祖辈辈都是酿酒的,有一天呢,她们的酒厂着了大火,她们的父亲拼死冲进火海拿出来一个秘方,不幸的是她们的父亲也被烧成了重伤,最后临终前父亲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了她们,希望她们把祖传的事业继承下去。为了纪念父亲,她们打算每卖出一瓶酒,就从里面抽出一笔钱,以父亲的名义捐给希望小学,目前已经累积捐钱一百多万,帮助了三千多名失学儿童,如果你买了这瓶酒,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

这个故事明显是瞎编的,但是它就是具有故事力,能够调动人的情绪。现在同样两瓶酒放在你面前让你选,你很有可能就会选后面讲了故事的那个。这就是故事在商业上的运用。

好莱坞有一个著名的编剧叫罗伯特·麦基,他写过一本畅销书就叫《故事》,他平时还经常办一些线下的讲座,在作讲座的时候他发现,来参加讲座的人大多都不是编剧,而是商人,他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编剧老师,而是企业培训师。

相信大家都了解讲故事的重要性,那怎么练成讲故事的本领呢?作者给出的方法就是写迷你小说,经常练习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超短小说。比如老李家有五个孩子,他排行老三,16岁的时候,老李离开家周游全国,最后在北京定居下来,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但是生活并不顺利,他们总是入不敷出,孩子也总是让他们操碎了心。有时候老李真想不顾一切地离开,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他的妻子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就是这样的小故事,短短100个字,有人物、有关系、有铺垫、有转折,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故事。

比如在地铁上遇到两个陌生人,你就可以顺便编一段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看到手机上的图片,你也可以根据内容随便编一个小故事,这样不仅会增加你的即兴创作能力,而且还会很有意思。

第二点,是交想力。其实就是指系统的思维,能把看似无法匹配的因素组合起来的能力,它也是右脑的思考特点,注重大局,而不纠缠细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成为一个跨领域打劫的人才。

其实你发现没有,真正的创新全都是跨领域出现的,一个互联网公司成了最大的汽车服务公司;一个做电池的,成了汽车公司;一个做游戏的,成了电影公司。各种各样的跨界打劫正在发生,所以如果还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去开拓视野,那可能就危险了。

那怎么练习这种跨界思维呢?作者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比喻。以前我们总是把比喻当作理解事物的一种修饰,现在可要把它提升到一个高度了。人类的思维过程基本上都是比喻式的,如果你要了解一个新事物,第一个想法一定是做比喻,把它转化成一个你熟悉的东西。练习比喻,也可以用一个比喻记事本,把你想到的、听到的比喻都记下来,当然你也可以随手记在手机里。

第三点,是共情力,和别人产生共鸣。以前我们都是提倡要理性思考,你表现的智商高,就得客观的不带情绪地分析问题,所有的书都在教我们要理性思考。而现在你发现没有,如果你只会分析,那机器比你强太多了,而我们人的情感是机器永远没有办法替代的,比如你女朋友不开心了,开始跟你抱怨她遇到的什么什么样的麻烦。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出解决的方法,一二三四列出来。其实女孩这个时候哪是向你寻求帮助,她就是想表达情绪,让你知道她的感觉,所以你根本不需要说任何对策,那就是左脑思维。右脑思维就是体会她的情绪,然后引导。比如说她不高兴了,你也要表现得不高兴,和她一个状态,注意听她说,然后等她说完了,她知道你也感受到她的情绪了,然后你再说一点开心的事,把话题引到好玩的事情上,这样对方才觉得你比较懂她。

前面说的艺术家不就是这样的吗?艺术家就是用作品来帮助我们表达情绪,我们很悲伤,有人就写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我们听完了之后就觉得,哎呀,这个唱歌的和我真有默契。好的演员就是共情能力超强的人,他们能够迅速地体会剧本当中角色的情绪,然后把自己带进去,这个就是演技。演的啥呢?演的就是情绪。所以,歌手和演员最受大家的欢迎,粉丝就能通过一首歌、一部电影爱上这个创作者,就是因为他们之间产生了共鸣。所以,去体会别人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去感知别人,和对方达到一个情绪和思想频率,这个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它可能比理智思考还要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