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果实病害图谱与治疗(叶片千疮百孔果实长疮痂)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又名辣椒细菌性斑点病或辣椒疱病,是辣椒上重要的细菌病害。
发病症状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发生在幼苗、叶片、叶柄、茎、果实和果柄等部位,尤其在叶片上发生普遍。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的小斑点(图1),后扩大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且稍隆起、中部颜色较淡稍凹陷、表皮粗糙的疮痂状病斑(图2)。
▲图1、叶片正面初期发病症状
图2-1
▲图2-2,叶片正面和背面中后期发病症状
有的在叶片上表现出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隆起,连在一起,病斑周围大片呈黄褐色(图3);有的叶片上的病斑多且小,近圆形,边缘黑褐色,中间黄褐色(图4);
▲图3、叶片正面大病斑发病症状
▲图4、叶片背面小病斑发病症状
有的沿着叶缘发病,在叶片边缘呈黄褐色和暗褐色的连片病斑(图5),植株受害加重。受害重的叶片,叶缘、叶尖常变黄干枯、严重时破裂穿孔,甚至整片叶变黄干枯,最后脱落(图6、7);
▲图5、病斑沿叶片边缘发病症状
▲图6、叶片正面病斑穿孔
▲图7、叶片发病后期变黄干枯
若病斑沿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片畸形(图8);当病原菌侵染生长点时,使新生叶变褐萎蔫,干枯死亡(图9)。
▲图8、病斑沿叶脉发病症状
▲图9、病原菌侵染生长点症状
茎秆发病初生水渍状不规则的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溃疡状疮痂斑(图10、11)。叶柄和果柄上的病斑,大体与茎上病斑相似(图12)。
▲图10、茎初期发病症状
▲图11、茎后期发病症状
▲图12、果柄发病症状
果实上初生黑色或褐色隆起的小点,或为一种具有狭窄水渍状边缘的泡疹,逐渐扩大,成为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斑。病斑边缘有裂口,开始时并有水渍状晕环,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干后成一层发亮的薄膜(图13)。
▲图13、果实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是种传病害,种子带菌率很高。病原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同时也可以借带菌种子作远距离传播。如果田间发病,病原菌可以随病株残体在田间越冬。病原菌也可以在杂草、土壤和灌溉水中越冬。
病原细菌随着风、雨水飞溅、农事操作及昆虫活动等在田间进行辗转传播。例如,在一些辣椒疮痂病多发的田块,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农事操作后,未对农具消毒,就进入无病原菌或病原菌少的田块,病原菌便随着农具被带到了相对健康的田块。
病原菌可以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虽然有的农户将感病植株清除,但是将其堆积在田地周围,病原菌仍可以随着雨水冲刷传播并残存在土壤中。
该病多发于高温多雨的季节,雨季的到来,大风大雨及大雾结露都容易造成田间病害大流行。只要田间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其菌量就足够使整块田发病。
防治技术农业防治
❶ 实行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结合深耕,促使病残体腐烂分解,加速细菌死亡。
❷ 石灰氮对土壤进行消毒,覆盖地膜,同时高温闷棚,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❸ 病株和杂草及时清除到田块外烧毁,而非堆积在田块边,避免雨水和灌溉水冲刷后的再次污染。
❹ 采取高畦栽培、膜下灌水等方法,避免辣椒底部叶片与水直接接触,减少雨水和灌溉水飞溅的传播。雨季注意排水,湿度过大时避免进行农事操作。
❺ 种植密度要合适,及时整枝,避免种植过密及生长过旺使枝条和叶片频繁摩擦产生物理伤口,防止细菌通过伤口传播。❻ 农田露水下去后再进行农事操作,操作完毕要对农事操作人员的衣服、鞋子和农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无病田块。
种子检测及消毒技术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是种传病害,种子带菌率很高。需要对种子进行带菌检测来确定种子的健康状况,在一些疑似发病田,检测土壤中携带的细菌量也是必要的。
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取出冷水冲洗后催芽播种,可以有效地消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
药剂防治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传播很快,前期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注意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施药预防。可以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锰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喷雾。
(作者:王惟萍,李宝聚,李金萍,谢学文,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