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篮球馆(全民运动足篮球)
(全文36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冷知识,很多人以为我们国家是在1984年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其实不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派遣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是在1980年,而且参加的正是冬奥会,地点在美国普莱西德湖,纽约州艾塞克斯县的一个小村庄。有多小?2000年人口普查,普莱西德湖村有2638人,这个体量大家感受下。
美国普莱西德冬奥会
最近冬奥会进行的如火如荼,截止到发稿日(2月17日),中国已经收获了7金4银2铜,暂列奖牌榜的第四位。已经是我国历届冬奥会取得的最好成绩了。冬奥的影响虽然不能和夏奥相比,但也是每四年才一届的体育盛事,在世界上还是有很大的现象级意义。
有关教育和体育,正常的流程是这样的: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在念书的同时,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在体育领域的经竞技水平,等到了大学毕业之后,会有职业运动队从学校里面选择,看哪些学生天赋比较好。天赋比较好学生,就去打职业联赛,剩下那些普通一点的学生打不了职业也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已经顺利完成了教育。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这些受过教育的孩子,不仅得到了文凭,而且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对世界的认都是完整的,有利于长期发展,这就是体教合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竞技体育和青少年训练基本上是就是“体教合一”的状态,早期参加奥运和远东运动会的运动员,大都是来自学校。但当时咱们国家是个啥情况大家也都清楚,整个国家的竞技水平都偏低, 所以自然是不会有啥好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之后,刚刚经经历过百多年的战乱,国家积贫积弱,经济落后,百废待兴。这个时候竞技体育就担负起了促进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职责,成绩直接和国家荣誉挂钩。既然要出成绩,那就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如何集中呢?1952年,国家集中了当时所有的资源、人才成立了一个新系统:国家体育总局,专门负责搞体育。体育总局从全国的几亿的人口规模中挑选出那些年纪小、天赋好的运动健将,然后把大家集中在一起,一心一意地训练、出体育成绩,至此,体育从教育中被剥离了出来,成为了单独的一个领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教分离”。
体教分离以后,因为有了专攻的方向,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苏美处于冷战时期,正好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也有点紧张,于是便和美国联系上了,这个契机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到了1979年,中美终于正式建交,第二年我们就应资本主义大哥的邀请,去参加了大哥举办的1980年冬奥会。
为啥国内很少有报导,首先是我们国家派去的人很少,只有28名男女运动员,而且第一次参赛嘛,重在参与,意在交流,成绩上凄惨了那么一点点,一块奖牌都没捞到。所以当时的大佬们便让低调处理,能不报导就不报导。
但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美国、苏联还在闹别扭,所以苏联压根就没有参赛,所以一些原本属于苏联强项的奖牌就被我们国家的健儿给拿了。中国取得了15金、8银、9铜,位列奖牌榜第4名的好成绩,虽然多多少少有一点水分,但是成绩还是实打实的,自然是要好好宣传一波了,媒体争相报导,因此1984年奥运会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很大,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烙印。
再到1988年汉城,出问题了。
首先举办地点是在韩国,这个国家吧,大家平时上网要是稍微关注点外国新闻,就知道是个啥德行。我就说一个事,前几天冬奥会的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李俊瑞、黄大宪因为犯规动作明显,被判无缘决赛。韩国媒体不满比赛现状,却将错误归咎于冬奥会裁判身上,并认为是裁判做出了错误决定才导致运动员们无缘金牌。韩国代表团对此也向国际体育仲裁庭上诉,有位体育界的著名评论员,说了这么一句话:“想想以前韩国做的那些事,就算喊冤,也轮不到他们。”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历史,汉城奥运会的影响力在全世界上都是排的上号的。
其次是,苏联、民主德国及东欧等国家都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竞争比上届激烈得多。苏联以碾压级的表现疯狂夺得了55枚金牌、31枚银牌、46枚铜牌,雄踞奖牌榜第一。奖牌就那么些,别人拿了我们自然就拿不到了,因此我们国家只取得了5金、11银牌、12铜,排在奖牌榜第11,和洛杉矶那一届相比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也许在大家今天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竞技体育嘛,成王败寇,哪有人能一直赢下去?
但在当时可不行,奥运会是国家大事,成绩可是和国家荣誉挂钩的,在这种为国争光的大舞台上,取得了这么差的成绩,一下就刺激了全国人民的神经。最著名的就是李宁,84年洛杉矶独揽3金2银1铜,88年汉城什么也没有(这个原因比较多),在当时竟然被视作耻辱,回国之后甚至被人寄过刀片。
而且这个影响力很快就波及到了国家层面,准确的说,是波及到了体育总局。于是总局为了重新振奋人心,成立了“奥运争光计划”,用最经济、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
哪些项目奖牌多,我们就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乒乓球,有男单、女单、男团、女团4枚金牌;还有跳水,有3米台、10米台,男子、女子、男双、女双8枚金牌。至于拥有更多单项金牌的体操(18枚)、举重(15枚),更是重点培养方向。而且这些项目还有个好处,人没有那么多,所占资源没有那么大,很适合搞集中选拔。
很快“奥运争光计划”就收到了成效,中国在后来的几届奥运会上,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我们的跳水、乒乓球、举重团体在国际赛场上也有了“梦之队”的称呼。
中国历届奥运会成绩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后因兴奋剂扣除3枚)登顶奖牌榜,通过奥运金牌给大家带了的荣誉感,至此也达到了顶峰。
但是吧,凡事总有两面性,金牌荣誉的背后,是有一点代价的。国家的资源只有那么多,既然都投入在了那些金牌多的项目上大量投入,那么那些金牌少、人还多、所占资源也多,我们还拿不了奖牌的项目,自然就要适当的少投入,甚至可以计划性地选择放弃。
没错,就是足球、篮球。
足球、篮球本来是全民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国家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甚至还有军区,都是有自己的足球、篮球队的,甚至各个地方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这些地方队,每年都可以给国家队输送大量的职业运动员,而且这些运动员因为长期征战,都有着相当高的竞技水平。因此那些年中国的足球、篮球国家队到了国际赛场上,虽然很难拿到比较靠前的排名,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的,在亚洲也是拥有着顶尖水平的。
但是随着“奥运争光计划”的执行,国家资源的倾斜,80%的地方队都被解散了。很好理解嘛,一支足球、篮球队需要多少人,要占多少地方,后勤保障要有多少人,搞到最后能拿多少奖牌?把这些资源用在跳水、乒乓球这些项目上,又能拿多少奖牌。
随着地方队的解散,国足、男篮国家队再想招人,就只能去职业联赛里面找,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比赛、联赛,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职业运动员了,中国基层的体育人口开始大量减少,因为少了竞争,所有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也出现了下滑,结果就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足篮球竞技水平的下滑。
08中国男篮
之前网上总有人吐槽国足、男篮,说什么十几亿中国人找不出几个打球的、踢球的,那是因为咱们的体育人口本来就比人家少的多,体育人口和人口总量是两个概念。
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约有20000人,20000人里包括职业球员和业余球员,数字与真正参加足球活动的人员数相差甚远,真正的职业球员只有900人左右(14亿人口啊)。作为对比,冰岛的国家总人口约32万,注册球员数量为2.1万,也就是说,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足球运动员。这个体量占比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在当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全民运动是要有大量设施、建设为基础的,在国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做出那样的选择,这也是“奥运争光计划”背后的辛秘。
到了后来,我们国家的国力逐渐上去了,经济水平也开始买入世界前列,国家就想把足球、篮球重新抓起来,但是已经有点困难了。
长期的“体教分离”,让“搞体育”不是正经工作这个意识影响了很多人,在我小时候,极少有家长愿意从小在体育方面培养孩子。因为在基层的投入不足,在“足篮球”这些项目上,甚至渐渐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拥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变得凤毛麟角,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也日趋衰落,中国篮球、足球痛苦地进入了没落的几十年,直到今天。
尾声
我们国家如今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其中体育也是一个大的方向。之前国家用“体教分离”实现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的争金夺银,因为这是提高我们的国家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最好的办法。但是这些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大家对国家的荣誉感开始变得多元化,对奥运金牌的意识开始逐渐淡化。
中国跳水“梦之队”
最明显的就是东京奥运会,中国健儿出发之前网友在网上送出祝福:平安归来最重要!后来即使在最后一天被美国反超了金牌总数,国内的反应也不是太大,仅仅是略带遗憾地接了受现实。中国健儿归国之后,依然受到了大家的热爱与追捧。
所以归根结底,这还是取决于国力和文化。如果说“体教分离”是一时之需,那么当我们不再只把目光盯在“金牌”上面,而是能更好地享受体育比赛本身的竞技魅力时,我们便拥有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到那时,教育、体育,总是要回到它原有的样子的。
(全文完,谢谢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