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定律的故事(发现元素周期律却无缘诺奖)
说起化学,你想到的可能是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作出来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成就巨大,有人称他为最伟大的化学家。
说起属于化学家的荣誉,你可能想到的是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地位很高,许多人认为这是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最伟大的化学家”和“化学界最高荣誉”碰撞会怎么样?
很遗憾,他们擦肩而过,没能相遇。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中没有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其人门捷列夫1934年出生于西西伯利亚。幼年艰苦,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双目失明,收入只有父亲微薄的退休金,根本不足以维持生活。
无奈之下,门捷列夫全家投奔了开玻璃厂的舅舅,门捷列夫对玻璃的制作十分感兴趣,在他心里埋下了化学的种子。在学校里,他也是佼佼者,他七岁时跟十几岁的哥哥一起考进的市里的中学。
门捷列夫
但是灾难接踵而至,门捷列夫13岁时父亲去世,14岁时他舅舅的玻璃厂因为大火化为灰烬。接受一连串打击的门捷列夫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考入了圣彼得堡师范学院,毕业时获得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23岁就成了学校的副教授。开始了一辈子的化学生涯。
门捷列夫的成就门捷列夫的主要成就有两点:一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二是编写《化学原理》一书。
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之间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不会如此蓬勃发展,甚至化学很难形成一门学科。
元素周期表像一根线,把人们在化学上的各种成就和发现穿起来,让这些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
门捷列夫手稿
门捷列夫为了这个表,研究了十五年时间,日思夜想,在梦里梦到一个一个元素一排排一列列分布,来了灵感,制作出来元素周期表。碍于当时技术限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有些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后代科学家的修正和完善,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
除了编排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还整理编写了《化学原理》一书,化学原理总结了前人的成就,系统的介绍了化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曾经是我国大学化学的教材,这本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化学家。
如果你以为门捷列夫只有这些成就,那就错了。
据说门捷列夫只用了他十分之一的时间研究化学,他还有其他各种成就。使用管道运输石油,这是门捷列夫的首创。门捷列夫热爱造船,并且成功开着自己的船前往北极探险。甚至在当时俄国上层人的圈子里,送礼不送什么LV,要送就送门捷列夫做的包。
一票之差诺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实行提名制。由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邀请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来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然后诺贝尔奖会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评定,选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这样的政策肯定会有不公平的原因在的,每个人的提名不可能公平公正,所以诺奖也就存在不公平的因素。但很遗憾,诺奖的提名情况不会随着诺奖的公布而公布。
诺奖提名情况在五十年后才会公布,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知道,门捷列夫通过了诺奖的第一关——提名。通过解密的提名情况来看,门捷列夫总共被提名九次。但是在投票上,他输了。
1905年,门捷列夫的得到了三个评选委员会的提名。
1906年,门捷列夫得到了四位委员的提名,在最终评选委员会10人的投票中,门捷列夫获得了4票,法国化学家莫瓦桑获得了5票,击败了门捷列夫。斯瓦桑的研究了出来电解单质氟以及人工合成钻石的方法。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
1907年,门捷列夫得到了两个题名,但是很遗憾,门捷列夫在这年去世。
莫瓦桑也与1907年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妻子将他的手稿公布,人们用莫瓦桑的方法合成钻石,总是失败,后来经证实,莫瓦桑所谓的合成钻石,是个骗局。我们现在知道的莫桑钻是美国莫桑公司在1980研发成功的,与莫瓦桑没有直接联系。
这或许就是命运开的玩笑,门捷列夫被一个“骗子”抢走了诺贝尔奖。
一个小肚鸡肠的学生除了这个“骗子”,还有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
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
阿伦尼乌斯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瑞典科学家,因为电离理论而获奖。
科研的路都是坎坷的,每个科研成果发表出来不会像元素周期表那样快速被人们接受,阿伦尼乌斯的电离理论也一样,刚提出来时就被人质疑甚至批评,门捷列夫就是批评他的一位。
这种批评不过是正常的学术研究,但阿伦尼乌斯怀恨在心,是阻挠门捷列夫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阿伦尼乌斯虽然不是评选委员会的评委,但是他在瑞典科学界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足以左右这场投票。
门捷列夫没有诺贝尔奖,不影响他是最伟大的化学奖。诺贝尔奖没有门捷列夫站台甚至颁发给“骗子”,也不影响诺贝尔奖被有些人奉为最高荣誉。这两者之间或许没有什么。但是仔细想想,诺贝尔奖才是输家。
诺奖输了门捷列夫奠定了化学的根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同样,还有一位奠定了近代物理根基的理论——相对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发现光电效应,评选委员会还明确说明了爱因斯坦不是因为相对论获奖。
爱因斯坦
是相对论、元素周期表没有资格获得诺奖?还是诺奖没有资格给他们颁发?还是因为诺奖委员会的歧视与偏见?
第一个原因是站不住的吧,第二个也是无稽之谈。更多的应该是偏见。诺奖的评选,有很大的不公平因素。所以史上有多对父子、亲戚、师徒获得诺奖,也就不奇怪了。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题名难道不是遵循“就近原则”。
根据解密提名情况看,有人最多获得155次提名,爱因斯坦总共提名过九个人,这九个人都成功的得奖。再加上评选委员会的偏见等因素,诺奖或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公平公正。
但是,一个科学家,研究出来成果不是为了获奖,一个成就也不是只靠几个得奖荣誉就能证明的。元素周期表这个成就没有获得诺奖,但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远远大过了其他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成就。
门捷列夫没有诺奖,可他依然是最伟大的化学家。
诺奖没有门捷列夫,少了这么一位伟大的化学家站台,也让人看到,诺奖中的不公平因素。
不是门捷列夫配不上诺奖,是诺奖配不上门捷列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