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一生的故事(你知道菩提达摩远涉重洋来到少林寺后做了什么吗)

近些年,国学热的遍地开花。

所谓国学者,乃中国之学也!更乃是中国传统之学也!

达摩一生的故事(你知道菩提达摩远涉重洋来到少林寺后做了什么吗)(1)

从三皇五帝,到唐宋明清,从辛亥民国,到改革开放,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八百年的周朝礼乐文化,经过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后,就礼崩乐坏了,社会秩序便是刀下江山、马上天下了。

2000多年前,孔丘诞生,圣人出世,方开儒学之光辉。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自此,一种社会准则和人生价值观便悄然兴起,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就此形成并开枝散叶。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圣人后的一百多年,亚圣降生,继承发扬了儒家的文化精华,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一系列民本思想,有力的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枝繁叶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了“天人三策”之后,董仲舒和汉武大帝一拍即合。在汲取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之思想后,董仲舒将儒家思想正式形成了国家层面的正统哲学体系,大一统的思想由此产生。通过“天人感应”之说,有效的制约了天子皇上的行为举止,为实施仁政,让儒家思想和文化之雨露滋润万物万民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达摩一生的故事(你知道菩提达摩远涉重洋来到少林寺后做了什么吗)(2)

南梁武帝普通七年的一天,菩提达摩一行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来到了金陵,与武帝一席座谈后,未能达成共识,达摩老祖便继续北上,来到了洛阳,下榻在嵩山少林寺,整日里面壁不语。二祖慧可,有感于达摩老祖的精神,立雪断臂,虔诚拜师,继承了老祖的衣钵,从此中国禅宗便绵绵上千年而至今日。

大唐亦为李唐,曾经的将道教奉为国教,就因为老子姓李。但总的来说,大唐是可十分宽容的时代,无论是儒释道都能得到很好的尊重发展。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经,西行五万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后十七年,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佛教文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此乃禅宗六祖慧能之偈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便深受百姓的信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为一些无法思想解脱的苦难之人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受日本佛教界邀请,大唐僧人鉴真大师,即使在五次东渡失败、自己双目失明、年逾花甲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继续东渡日本,为的就是弘扬佛法和传播大唐文化,包括中医和书法等等。公元763年,鉴真大师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圆寂,成为了上千年来中日友好的一个象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唐诗宋词元曲,在历史的长河里,以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传颂着忠臣孝子,鞭挞着奸臣贼子。

达摩一生的故事(你知道菩提达摩远涉重洋来到少林寺后做了什么吗)(3)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国家民族之情怀,在这些诗人心里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啊!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面对生死大义,谭嗣同选择了大义,这是民族大义,是国家大义,是人格的大义。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留学日本时期的周恩来写的诗,在民族国难之时,一个中国青年的内心是多么的慷慨激昂啊!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李大钊先生的呐喊,是高歌,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呼唤!

我们谈国学,讲国学,我们要让国学落地,扎根培植于中华大地上,要让中华文化的土壤,培育出中华之精神,孕育出中华之力量,让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在新时代的光辉照耀下,梦想成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国人,当为之而奋斗!

(曹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