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活了多长时间(三国乱世中的待机之王)
(司马懿)
司马懿是个很木讷的人。
至少在他的少年时代,他沉默寡言,不爱和人沟通,更不爱出门遛弯,一天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但我想,有才华的人就算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他的才气也会顺着窗子飘出去。
十里八乡都有传言,说司马家的老小子虽然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但才思敏捷,很有学问。是个能人。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东汉政府的丞相曹操知道了。
曹操其人,非常复杂,一句话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但他爱惜人才,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曾经派人拜访司马懿,希望他可以赏个面子,来自己的府上任职。
没想到派去的使节还没张嘴,就碰了一鼻子灰。
司马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神涣散,嘴张的老大,口水正源源不断的流出来。
很显然,司马懿是在装病。
他的意思也同样很明显,我就算是病死,也不愿意到曹操那上班去。
作为远近闻名的才子,他当然不想一辈子都在村子里窝着,走上仕途,报效汉室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问题是,年轻的司马懿是个愤青。
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彻底被曹操所掌握,他可以为东汉政权效劳,但却不愿意给个体户曹操打工。
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晋书·宣帝纪》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曹操我又看不上,只好在村子里混混生活。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六年。
六年时间里,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改变。
刘备屡败屡战,但却收获了SSR级别的英雄诸葛亮。
孙权从一个冒鼻涕泡的小屁孩长成了江东的一代雄主。
而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烧了个底掉儿,铩羽而归,垂头丧气的返回中原,再也不谈一统天下这件事了。
司马懿还没出山。
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一个人一身才学,有匡扶天下的志向,有平定家国的理想,既然如此,不出山,还在等什么呢?
也许,是在等一个真正赏识自己的人吧。
像曹操那种派人来请的方式实在是有些简陋,司马懿感觉自己并不太被重视,隔壁的刘备能三顾茅庐,自己一定也能等来三顾小山村的人。
(三顾茅庐)
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司马懿没有等来欣赏自己的老板,却再一次收到了曹操的 短信。
那这一次曹操的态度是否有所改观呢?
答案是更差了。
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儿。
曹操当年招揽徐庶的时候,不惜坑蒙拐骗,招揽张辽的时候,更是十分谦逊有礼。
但到司马懿这儿,却一点求贤若渴的礼数也没有了。
没办法,赤壁新败,曹操早已不再是那个当年大举反旗的少年郎,多年的腥风血雨,摸爬滚打,已经让他变成了一个十分暴躁的中年人。
司马懿在当时只是个宅男,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的意境,所以也不会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
他只收到了曹操同志一条言简意赅的短信,那就是:
明天就来上班,敢不来就弄死你。
这回司马懿不倔强了,命都要没了,还要什么排场?
啥也别说了,收拾行李出发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马懿正式入职曹魏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文学掾。
文学掾这个官职,作者翻遍史书,愣是没找到是做什么的,但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是个基层文职。
(曹操)
而至于为什么曹操没给司马懿安排一个重要职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司马懿同志的长相。
史书记载,司马懿同志有“狼顾之相”。
我们知道,狼是一种很敏锐的动物,尤其是那些独自行走的狼,为了时刻检查当前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所以会在走路时,频繁的转头看向四周。
眼神犀利,目光如电。
司马懿同志的眼神是否犀利,已经不可考证,但我们可以在史书中考证到一个信息是,司马懿有一项绝活,那就是可以在身体和脖子都没有很大幅度转动情况下而把整个头扭向身后。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晋书·宣帝纪》
曹操认为,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必然不会甘为人下,搞不好就要造反起义,必须时刻提防他。
既然如此,高官厚禄是不能安排了,只能安排一些文职工作,并且时刻把司马懿放在自己身边。
而对司马懿本人来说,这一切倒还都可以坦然接受。
你不信任我,我也不信任你。
混日子谁都会,反正我在朝廷里干一天,你就得发我一天的工资。
曹老板精打细算,当然不可能让司马懿白领工资,国家大事不能交到你手里,但你的聪明才智我绝对不能浪费。
曹操决定,让他兼职自己儿子的家教老师,负责辅导儿子的功课。
这倒也不能算是什么坏事。
因为做世子的幕僚或老师,那未来世子继承父业,自己岂不就是头号功臣。
但选世子是个技术活,因为谁也保不齐世子的未来是怎样的。
曹操的儿子不少,奥数神童曹冲,能征善战曹彰,忠孝两全曹昂(已战死),七步成诗曹植,这些儿子都很有希望,很有前途,但曹操偏偏把他分配给了看起来最平平无奇,甚至有些窝囊的儿子,曹丕。
(曹丕)
完了,跟了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导,司马懿的脑袋嗡嗡直响。
完了,这回算是一切都完了。
但谁也没想到,所有人都不寄予厚望的曹丕居然成了世子争霸赛的胜利者。
当然,我想司马懿还是想到了。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曹丕击败竞争对手的过程中,他还是帮了不少忙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而曹丕,一路高歌猛进,在曹操同志驾鹤归西后,不仅继承了父亲魏王的称号,还直接把东汉献帝一脚踹下台,代汉建魏,自己当起了皇帝。(魏文帝)
东汉王朝灭亡了。
没有战火连天的残垣断壁,也没有尸横遍野的国破山河。
献帝刘协和曹丕简简单单地办了个交接仪式,东汉就灭亡了。
东汉走得很平静,甚至都没发出过一声呜咽。
我必须要承认,这段浩浩荡荡的百年历史被我讲的有些仓促,但这不能怪我,要怪,就怪司马懿的人生实在太长,有些事情必须一掠而过。
是的,我很无情,但历史比这更无情。
司马懿最近很烦。
少年时代,他没有等来对他礼遇有加的明主,本来都打算老死山林间了,结果被曹操生拉硬拽,从农村来到大城市里上班。
曹操同志平生最爱鼓吹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他对司马懿却是千防万防,始终不肯重用他。
现在领导换届了,你儿子曹丕上台了,结果他还是不信我。
曹丕同志本着我爹不用我也不用的心态,当了皇帝没两天,就把司马懿雪藏了。
司马懿等啊等,熬啊熬,好不容易曹丕也领了便当,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上台,结果得到的还是一样的待遇。
不过说一样也有点绝对了,曹叡同志在某种程度上比曹操和曹丕做得更绝。
曹操是压根不用,曹丕是用完拉倒,而曹叡是反反复复地用。
曹魏有事儿,诸如敌军压境,曹叡立刻升司马懿的职,安排司马懿到前线加班工作。
曹魏没事了,或者事情被司马懿摆平了,曹叡立刻把司马懿的职务给原地解除,让他告老还乡,回家再等通知去。
(曹叡)
干得好没奖励,干得不好吃便当。
妥妥的卸磨杀驴,妥妥的榨取剩余价值。
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中,他历仕三朝,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一朝君主的信任。
无数个日日夜夜,酷暑寒冬,他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冰冷。
没有人信任自己,没有人懂自己。
这无疑是对天才最大的抹杀。
能让他闭塞的内心生出一丝火热的人,居然是自己在战场上的老对手——诸葛亮。
(诸葛亮)
那个身在敌国的男人,那个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的男人。
隔着千军万马,人潮汹涌,他看着诸葛亮,诸葛亮也看着他。
老对手,更是老朋友。
两人目光如电,短暂交汇,然后继续造就属于各自的传奇。
诸葛亮的传奇是蜀汉后主刘禅给予的,因为刘禅是个甩手掌柜,事事都要拜托诸葛亮。
但当明帝曹叡驾崩后,新上任的小皇帝曹芳很显然对司马懿并不感冒。
(曹芳 形象)
皇帝年幼,朝政由老曹家的皇亲贵族们打理,而这帮皇室亲贵的态度也很明确:
司马懿?不过是打工的。
既然是打工的,那就老老实实地给曹魏帝国打一辈子工,到死为止!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大爷也忍不了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张鲁,我曾奇谋献策,大破敌军。
黄初六年,是我镇守许昌,兢兢业业,守得一方平安。
太和元年,是我擒斩孟达,解曹魏之危急。
关陇抗蜀、对阵五丈原、平定辽东大地、远征孙吴。
是我,都是我。
我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为的只不过是曹魏帝王一份小小的信任。
但你们给了我什么?
猜忌、怀疑、敌对、打压。
你们辜负了我。
那就别怪我无情了!
曹魏,今天,我就要你的命!
嘉平元年,公元279年,曹魏帝国终于想起了被司马懿狼顾之相支配的恐惧。
(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发动兵变(高平陵之变),诛杀曹氏亲贵,架空曹魏皇室,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成功夺权,终于成为了曹魏帝国的头号权臣。
我们的司马懿同志终于熬出头了。
而这,距离司马懿初次入职曹魏帝国,已经过了整整四十一年。
现在,离改天换日,废黜皇帝,代魏国建新朝,只差一步了。
但奇怪的是,司马懿停在了这一步。
他没有废黜年幼的小皇帝曹芳,也没有自己一屁股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他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但却再也没有僭越的行为。
是的,他已经对皇位不感兴趣了。
或者说,他从始至终,对皇位就没感兴趣过。
多年前,他隐居山林,苦读诗书,埋头钻研,为的只不过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
生而为人,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
区区皇位,我司马仲达,经天纬地之才,又怎会放在眼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