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宫女最怕哪三件事(一分钟看出古装剧的漏洞)

文|王宇丹

古代皇宫中的礼制和等级在今天来看,往往是繁琐和讲究的。比如本文要提及的明朝后妃的号,就是表现之一。明代后妃的号可以分为封号、位号、尊号、徽号、谥号。这些称号大有乾坤,稍不注意,就容易混淆。

明朝宫女最怕哪三件事(一分钟看出古装剧的漏洞)(1)

封号是指经过正式册封获得的,是标志身份的号。比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一类的称呼。这些封号也可以作为位号。封号和位号在皇后、皇贵妃、贵妃这一类较高等的后妃中没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不容易和别人弄混,皇后就皇后,皇贵妃就是皇贵妃,都只有一位。即使是贵妃,人数也不会太多,加上姓氏就可以区分了。

明朝宫女最怕哪三件事(一分钟看出古装剧的漏洞)(2)

徽号是加于尊号前以表示褒奖和崇敬的。明朝最开始出现徽号时,是为了区别嫡庶。比如明代宗就尊自己的生母吴氏为“皇太后”,尊嫡母孙氏为“上圣皇太后”,“上圣”二字就具有徽号的意义。不过后来,嫡庶之别渐疏,皇帝的生母也拥有徽号。明孝宗张皇后的徽号在后人的叠加之下,达到八个字之多——昭圣恭安康惠慈寿。除了皇太后之外,明朝还有两位皇后、一位妃子拥有徽号,前者是用于同等级中起区别作用,后者是因其掌权而表示尊敬。

谥号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和前面的几种号都不一样,谥号是去世后才追封的。后妃的谥号是根据生前表现得到的评价性字词,它以盖棺定论的形式对一个人的一生予以总结。明朝给后妃上谥号的做法始于永乐朝。明朝皇后的谥号以不重复为佳,且大多数是八个字的,比如太祖马皇后的谥号是“孝慈贞化哲顺仁徽”。皇妃的谥号则多是二或四字,如“昭顺”、“恭和荣顺”等等,嘉靖朝才出现了六字的,如世宗皇贵妃王氏的谥号“荣安惠顺端僖”。

参考文献:

1、崔靖:《明朝后妃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2、徐斌:《明代后妃制度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