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也是《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1)

今年4月,为了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黄河大合唱》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寻访团,重走《黄河大合唱》诞生之路。


冼星海:天赋异禀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战火中谱写民族之声

《黄河大合唱》作曲者冼星海出生贫寒,仅靠着母亲帮佣养大。从小,他就显现出对音乐的卓越天赋。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2)

△冼星海 (1905—1945)

1929年,怀着音乐梦想,24岁的冼星海考入了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班。

1935年年底,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冼星海结束了在法国5年的求学生涯毅然回国。这位头顶着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生光环的音乐家,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并没有忘记,自己过往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挣扎在饥饿和颠沛流亡中。他敏感地体察着劳苦大众的呻吟,开始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众音乐。

在上海学联的一次救亡宣传的活动中,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剑拔弩张的对峙现场,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怀激愤,倚墙只用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3)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在上海一次群众集会上,光未然第一次遇见了冼星海,当时冼星海正在组织群众学唱《五月的鲜花》。1937年,冼星海32岁,比光未然大8岁。


诗人与音乐家的激情碰撞,80年前《黄河大合唱》如何在延安诞生?

延安,中国西北一座偏僻的小城,曾经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战期间,这里也是由红军和抗日游击力量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总指挥部。

当年,大批学者、艺术家、知识青年、革命志士从国统区、沦陷区甚至从海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奔赴指引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革命圣地。

1938年冬天,冼星海携新婚妻子钱韵玲来到延安,就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一职。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25岁的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目睹黄河的惊涛骇浪,他被船工们搏风击浪的精神所感染。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4)

△渡河之前,演剧三队队员们在疙针滩渡口留下了珍贵合影

1939年,光未然抵达延安后,用5天的时间创作了长达400多行的《黄河大合唱》组诗。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5)

△光未然 摄于1939年延安

光未然创作的这首歌词长诗原名《黄河吟》。诗人按照八个乐章展开了一幅壮阔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并为它们设计了大合唱的布局。

延安的冬夜,三队队员为光未然的新作品举行了一场诗歌朗诵会,冼星海也被邀请来参加。正是在这次朗诵会上,诗人和作曲家产生了激情碰撞。

这部壮美诗篇打动了冼星海,他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6天6夜,终于完成《黄河大合唱》的作曲。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6)

△冼星海 摄于1939年 延安

5天成稿、6天成曲,光未然、冼星海将对民族危亡的痛化作中华儿女的“怒吼”。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7)

△为《黄河大合唱》伴奏的延安鲁艺乐队 摄于1939年

诗人 光未然(生前采访):我如果不到延安去,我想也许就(只是)写了一首长诗,没有插上音乐的翅膀。

6天时间里,作曲家为《黄河大合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黄河大合唱最著名的篇章(纪录片黄河大合唱带您重温经典)(8)

《我怎样写黄河》——冼星海珍贵手稿为你解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黄河大合唱》以八个曲章,展开八幅迥然不同的画卷。它撷取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洋作曲技法,有热情奔放的颂歌,有噙着眼泪的悲歌,有谐趣质朴的民谣。它是万马奔腾、急浪险滩,是直抒胸臆的怒吼,是百转千回的浅吟低唱。一代又一代人饱含深情将它演绎传承。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

这段歌词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也是《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中公众最为熟悉的一段。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黄河大合唱》为何能成为民族史诗,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感动和共鸣?纪录片《黄河大合唱80年》挖掘冼星海珍贵手稿《我怎样写黄河》,带你重新走近和真正理解《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上充满斗争的力量。

第二乐章《黄河颂》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四乐章《黄水谣》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里面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用民歌形式写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是比较轻松而有趣。

第六乐章《黄河怨》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最后两句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