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1)

分是中国的货币单位,在圆角分里,它是最小的钱币单位。寸是长度单位,从丈尺寸这一类别来讲,它是最小的长度单位。两个最小的单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有限度有边缘的感觉,好像一不留神就会走出这个限度,迈出这个边缘。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2)

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我们平时说话,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说错话,说了不该说的话;我们做事,稍不小心,也会做错了事,做了违背初衷的事。我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一次聚会上,一时想的不周到,说了一句不太合适的话,让30年的友谊毁之一旦,至今懊悔莫及。我相信我们许多人说话做事都是希望把话说好把事做好,都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时事情并未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这怎么办呢?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3)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说一捧沙在手,松紧有度,沙子绝少流失;握得太紧或太松,沙子大多从指缝间流出,手里的沙子所留便少。好多人试着这样做了,证明事实的确是这样。从沙子的把握松紧,人们悟到了一个生活哲理,即为人处事把握好分寸的问题。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4)

分寸是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我们之前之所以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应该有的限度。有时说话可能太过,有时说的话不合时宜,有时触痛了别人的伤疤等等。三毛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很多时候,把朋友推远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帮助和照顾。点到为止,这是做朋友的分寸。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如果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恰到好处,把握好尺度。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5)

关于分寸的话,我觉得有一段话是描述最好的。战国时楚大夫宋玉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里面描述了一个姑娘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意思是这名美女一切刚刚好,是最完美的,我也以为然,刚刚好就是分寸感。这种分寸感让人舒服,自己也愿意平衡下去。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6)

分寸感有时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否则,我也不会犯错,不会懊恼至今。因为我们也都想做一个有分寸的人,一个得体的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我们也知道,分寸掌握得好,可以让别人舒服,让自己高兴,更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别人的尊敬,但是经常会事与愿违,因为人与人之间最难把握的就是这“刚刚好”的分寸感。人、事、物,此一时彼一时,都会随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和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幻,倘若这时还不知变通,我想就会出现违和感了。

放在心上的散文(分寸散文篇)(7)

我钦佩那些有分寸感的人。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也是一个视野开阔有胸怀的人,他们做事有准,进退有度,为人有则。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