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粤曲欣赏30分钟(久违了粤剧粤曲)
那天 晚上8点几钟我骑着电动车从解放街穿过,位于灵城解放街中段的灵城文化站灯火通明,在昏暗的旧街道上显得十分耀眼,“灵山县灵城音乐曲艺团”正在演唱粤剧,各种乐器吹拉弹奏伴随演员的嘹亮唱腔打破了街道的宁静。门前走廊摆放一张圆桌,上面有电水壶、茶杯,桌前坐着两位女士。
“大姐,我可以在这坐一会吗?”好奇心驱使我要在这坐一会听一下。
“可以呀,你坐吧。”其中一位年长一点的女士带着微笑热情地说。
于是我就在这位优雅和蔼的女士对面坐了下来,大姐很友好地拿一只一次性塑料杯为我倒了杯茶水,我连忙向她表示感谢。
交谈后得知她不是曲艺团的,应是位粤剧票友吧,另一位可能是曲艺团的,她不久就进去演唱了。门口另一侧摆放有一张板条长椅,没人做,傍边轮椅上坐着一位上年纪男人,也是位听众。看来今晚的观众(听众)就只有我们三位了,我感慨门前的冷落。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读高中时,有个晚上曾听我哥等几个插青在大院里弹唱过粤曲《仕林祭塔》,挺好听。那时候晚上经常看到单位里或街道上的爱好者们围在一起吹拉弹唱广东音乐,许多人会拉二胡弹秦琴,好玩好听,也喜欢看喜欢听,不过,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并不喜欢戏剧,包括粤剧,不会欣赏“鸦”了半天唱不完一句话的唱腔,特别讨厌长衫袖大花脸。
今晚我是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来听一下的,其实也听不懂,分辨不清里面正在演唱的唱词,不过倒十分欣赏梆子手那出神入化的娴熟敲击技艺。以其说是来欣赏音乐戏曲,倒不如说是来怀念一下逝去的美好时光。
据资料介绍,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戏棚官话”。是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后,逐渐形成以粤方言为演唱的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南部和香港、澳门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传统戏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粤剧广泛吸收广东音乐、广绣、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艺术形式,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轻快流畅、灵活善变戏剧风格,充分体现了广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传统,辐射范围遍及全球各地,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文化凝聚力 。
然而,面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冲击,粤剧的生存空间已大为收缩,处于濒危状态,如何才能保护与传承呢?这恐怕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呵,任何事物的诞生、发展、消亡都存在客观规律的,也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啊。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粤剧还是停留于现有形态,不能突破原有的条条匡匡,创新出与时代合拍的新形式新内容,受到群众特别是青年人欢迎的话,那么,不管各方如何保护传承,粤剧最终还是因为没有观众(听众)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消失,只能存放于博物馆里。
我耐着性子,静静地观看和倾听了个几钟头,虽然很欣赏很敬佩老乐手们的精湛演奏,但还是默默地离去,就像梦醒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