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白云寺(河南八大名寺之一)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称西霞寺,是豫西南地区现存三大千年古刹之一,与淅川香严寺、镇平菩提寺齐名。丹霞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东北部,留山镇北五公里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庙之首,豫西南禅宗圣地。
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修留山丹霞山寺记》碑载:“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方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为道场之所”。天然禅师乃丹霞寺的开门祖师,唐邓州(今南阳)人,他号丹霞,或谓之丹霞天然。明嘉靖南阳府志称:“天然初习儒业,待举进士第,道遇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天然悟,即拜江西马祖道一为师。”后来马祖又推荐他到南岳师从石头希迁和尚,修行三年后剃度。天然后来回拜马祖,马祖赐以“天然”法号,并告曰“吾子天然遇留即止。”
唐元和15(820年)年春,天然禅师受王命去龙门香山寺云游,希望找一理想佳地修建寺院。他长途跋涉,云游了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诸多山川之后,方才来到河南南召。当时南召一带人烟稀少,崇山峻岭,森林茂密;鸭河、白河、黄鸭河、空山河、留山河纵横交错,曲折环绕,青山绿水,风景宜人。一天,当他路经留山,在留山河边洗脸时,偶尔发现上游漂下有青菜叶。他认为上游必有人家,便顺河而上。当他走了一个时辰后,登上一个山岗,举目瞭望,豁然开朗,这里大小山脉如拱,峰峦叠嶂,溪水流潺,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景色秀丽。此处“左青龙(山),右白虎(山),中间有座红蜘蛛(山)”;东有档子(山)作屏障,南有玲珑(山)作照应,背靠大莽山麓,群山相朝,合抱如椅,且“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若明霞”。他顿时感慨万千:“真乃风水宝地也”!
于是天然禅师“遇留即止”,率领僧众,剪草除棘,采石伐木,勤奋求建,直唐宝历三年(827年)建成该寺院。其大雄宝殿是两层楼阁,红墙绿瓦,起脊飞檐,斗拱彩拱,四角挂铃,晨钟暮鼓,高悬寺中。整个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颇为宏伟,有房舍240余间。天然禅师以山石土质红色,取名红霞寺,后改为仙霞寺,最后定名丹霞寺。
整个寺庙坐北向南,后靠蟒垛山,左邻青龙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红蜘蛛山,远处有档子山作屏障、玲珑山相照应,气势雄伟而幽静。九龙河自寺前蜿蜒流过,环境优美青秀。丹霞寺现存殿宇为清代建筑。全寺占地面积达50余亩,有殿堂房舍140多间。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伽兰殿、大雄宝殿、毗芦殿、藏经楼、方丈室、后祖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膳女院等。其布局严谨合理,错落有致。
寺内有直径两米多的大牛皮鼓一面,古钟一座,钟声能传十里之遥;两座高两米的石狮分立山门两旁,底座上分别镌刻着"丹霞禅寺"和"十方丛林"八个大字;近旁有两棵古老的白果树,植于门前两侧,高约数丈,径粗三围,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寺旁有柏、栗树两株,分翼并长,粗数抱,高数丈,参天入云,树下一丛葡萄架,盘绕在两树之间,俗有"百(柏)里(栗)葡萄架"之称;寺院西南面400米处,有一片面积达几十亩的古柏林,整齐划一,纵横成行。丛林深处,为历代禅僧之墓葬地。现存元代砖塔八座,清代石塔四座。这座历史悠久(已传至57代)的古寺,有严格的佛规、戒律和完整的组织系统,及周祥的佛事礼仪,因之影响深远。民国初年,全国高僧曾云集于此,举行过一次历时达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仪式。
丹霞寺天王殿中供奉着弥勒佛,其身后为佛教大护法韦驮菩萨。佛教界敬奉韦驮,塑像一般为穿武将军服,赤脚执金刚杵,立于弥勒佛之后。而丹霞寺这尊神是脚蹬战靴,手持宝杵,端坐高台之上。寺僧告诉我:“天下韦驮都站立,我们住持当年募化,向韦驮求告,若能显现护法神威,引资振兴丹霞寺,给你塑个穿靴坐像的金身。果然在1995年引来资金重修古寺。在塑佛像时,也就有了这尊坐韦驮。”
丹霞寺位于丹霞山森林公园内,公园总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70%以上,古树名木遍布山野。尤其是近600亩的古柏林,环绕丹霞古寺四周。寺内也有古柏参天。丹霞寺“灵异”之气,如何造就?是千年的历史积淀,是天然传承的佛法造就,也是清幽自然的环境造就。尤其是寺院内外的古树名木,更给其造就一种特别的氛围。丹霞寺的每株古树,都是一段历史文化。文化繁荣世道太平,古树参天冠荫覆地;兵荒马乱生灵涂炭,伐树为车焚林成烬。古树沧桑的枝干和树皮上,分明写下了最权威、最厚重和最生动的历史文化。这些古树,或固守于某处古迹,或蕴藏着一段传奇,或关联掌故轶闻、先贤名达。丹霞寺的“神异”与传说,竟有很多和古树脱不了干系。
丹霞古柏“数不清” 丹霞寺以柏林著称,未进寺便可见大片古柏林,它们都是被保护的“文物”。丹霞寺古柏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历经内忧外患,尤其是历经“文化大革命”动乱,能安然度过,是个奇迹。据南召文史爱好者武明真调查:“当地老百姓对丹霞寺极尊崇,数百年来,老百姓和寺僧以接力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寺产古柏林,不敢损毁。”
丹霞寺方丈殿前,还生长着一株龙柏一株凤柏,1991年11月,郑州大学王五魁教授对这两棵古柏进行了鉴定,发现其树龄有1000多年,命名为“宋柏”。这两株古柏,正像杜甫《古柏行》中所描写:“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龙柏,据说早已枯死,1995年开始修复寺院时,又返青复活。从《诗经·柏舟》篇中我们可知,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就用柏木制造舟船。《诗经·小雅》中还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萝性喜寄生松柏,正和男女间的爱情相似。松与柏,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高洁操守的象征,严冷方正且有些肃杀之气,人们对其的感情,是敬且畏。孔子曾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丹霞寺后花园内,还有数棵巨大的青檀树,它们虽是明代古树,但在寺内动辄千年的银杏、古柏衬托下,只能算是后生晚辈了。后花园东北角有一棵青檀,翠盖亭亭,绿意盎然。或许是大自然的天然造化,树空心,形成了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树洞,纵贯了7米高的树干,树洞顶端开口在树顶主杈处。更奇妙的是,树干上有五个20至30厘米不等的“小树窗”,树洞内壁树疙瘩错落有致,形如脚手架,可供人上下攀登。
丹霞寺山门外,还生长着7棵巨大的古银杏树,其中有两棵树龄在1000年以上。还有几棵古银杏树,簇生于寺前九龙河岸边,巨大树冠四散成荫,根部亲密接触,虬曲盘绕成一片。伫立簇生的古银杏树下,体味着它冥冥中静寂的力量,想起的都是创世神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古银杏树中还有两株是连理双株,据说是一雌一雄,生长于山门东侧百余米处,它们“雨雪风霜共,暑寒饥渴同”,亲密缠绵如同人间佳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