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

导读:本章为《六度集经》系列的第二章,上一章所讲的是"六度"中的"忍辱"部分,援引的是近现代著名的大德梦参老和尚的故事。那么,本章的内容就要以"六度"中的"持戒"为核心,讲述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另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巨富才华横溢,少年时期就以诗文扬名沪上,青年时期东渡扶桑更是开创了一代风气。然而,他在出家之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持戒精严一心不乱,临终时留下一句偈语至今无人能懂。

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希望能够与各位共同完成这部中国佛教史,南无阿弥陀佛!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

中国佛教史系列专题

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

在民国的名人中,有一个人被公认为"大师",甚至连脾气古怪的鲁迅先生,也以得到他的一幅墨宝为荣。而一向以倨傲、孤僻著称的小说家张爱玲,更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写道:"世人都以为我是骄傲无比的,但至少我在他的院墙外走过,姿态是极为谦卑的。"

而当时的文化名人如丰子恺、梁秋实、夏丏尊、叶圣陶等人,都写过过于这个人的回忆性散文,其中以丰子恺和夏丏尊二人写得最出色也最真实。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2)

鲁迅先生很喜欢弘一的字

夏丏尊就曾经回忆道:"他过了中午是不吃饭的,于是第二天还没到中午的时候,我就送了饭和两碗素菜过去。这两碗素菜不过是白菜之类的,可是他却满怀欣喜地将它吃了下去,那种郑重的神情简直让人感动又惭愧。"

于是,第二天又有一位朋友在中午之前送了斋饭给他,夏丏尊这一次是坐在旁边和他一起吃,当夏丏尊夹起一块咸菜时,脱口而出:"这也太咸了吧!"于是,夏丏尊就把它丢弃在一旁,不再吃它了。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3)

弘一大师的斋饭比这个要朴素很多

  • 但是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咸也有咸的滋味,也是好的。"
  • 随后他又拿起一杯白水喝了几口,夏丏尊忍不住又问他:"不淡吗?"
  • "淡也有淡的滋味,它也是好的。"如此悠悠然的态度使得夏丏尊极为残酷,在他印象中的这位友人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然而,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佛门中人,变得甚至连颇以为关系亲密的自己都认不出来了。夏丏尊看着这位昔日友人的衣食住行,几乎是破败的乞丐一般的景象,他对此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既欣慰又难过。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4)

左三为夏丏尊,左四位弘一

夏丏尊的这位友人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当年闻名沪上的翩翩佳公子,他是中国内地引领潮流的艺术家。曾经鲜衣怒马的他也留宿于风流场所,曾经玉树临风的他也爱慕人世的芳华,曾经才华盖世的他也如太阳般耀眼。

然而,现在呈现在夏丏尊面前的是一个没有烟火气息的高僧,他的鞋是破的、衲衣是破的、床单是破的、蚊帐是破的,甚至连毛巾都是破的,夏丏尊忍不住对他说:"手巾太破了,我为你换一条新的吧。"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5)

青年时期的李叔同

果然,夏丏尊还是听到了那句熟悉的话:"和新的没什么差别,旧的也一样好用。"这句话在夏丏尊提出为他换鞋子、床单、蚊帐等等生活用品的时候,早就听到过了,但他还是忍不住要再问一次。在僧衣的遮蔽之下,这个人早已放弃了一切烟火气息,就像他自己说的那般:"它有它的滋味,它们没有差别。"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6)

褪去了烟火气的书法

最绚烂的烟火,最静美的秋叶

其实,不用笔者多介绍,大家也能够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就是近现代著名的高僧弘一法师。弘一法师与笔者的家乡福建泉州非常有缘,他老人家圆寂的地方就是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同时,弘一法师在闽南的很多地方都曾驻锡,泉州开元寺建有弘一法师纪念馆,而泉州承天寺还有弘一法师的起居室。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虽然不妥帖,但弘一法师在出家前后确实是判若两人,他在出家前极度绚烂,在出家后又远离烟火归于平淡。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7)

弘一大师圆寂宝相

弘一法师俗姓陈,一般被称为叔同或息霜(字),他的谱名是文涛,幼名是成蹊,学名是广侯。另外,他还有自己的号,叫作漱筒,我们一般都称他为"李叔同"。在1918年于虎跑寺拜了悟和尚为师后,他的师父给他起名叫作"演音",号"弘一"。

他在这一年的9月份到灵隐寺受的比丘戒,正式成为了佛门中人,我们一般称他为"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的晚年居住在泉州温岭养老院的"晚晴室",因此他又自号"晚晴老人"。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8)

虚云大师与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63岁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家的39年,第二个阶段是出家的24年,这两个阶段完全呈现了不一样的景象。在家的李叔同是著名的美术家、音乐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先锋人物、中国"学堂音乐"的首倡者之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留学日本的海归青年等等,他身上拥有着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不能够企及的成就。

他的祖父是天津的盐业巨商、银钱巨商,他的父亲是同治四年的进士,曾经官居吏部主事,后来辞官经商成为天津一代有名的富商。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9)

李叔同为巨富之子

李叔同虽然是庶出的幼子,但是他的哥哥们对他还是非常好的,他在幼年就跟随当时的名师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以及"书法篆刻"等文人必备的功课,在17岁的时候就以篆刻的技艺名震津门。在移居上海之后,他更是以富家公子的身份与沪上的子弟交游,成为了沪上相当有名的青年才俊。

李叔同酷爱京剧,他在少年时就与一个戏子交好,长大后更是终日沉溺于梨园,在日本留学时依旧不改风流本色。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0)

李叔同在东京所演“茶花女”

他在日本时以"茶花女"一角名动东京,回国之后更是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比如,他是第一位采用人体模特教学的美术老师、他是第一个将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音乐老师、他谱写了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首校歌、他还是第一位使得学生重视美术课的老师。

但是,这一切在他出家之后全部改变了,他开始变得沉默起来,变得平淡起来,仿佛曾经所有的繁华都与他无关,弘一法师最终选择了最难修的南山律宗。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1)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先驱,分别是李叔同、黄自、冼星海

戒律不可差分毫,惜命更须悯蝼蚁

弘一大师的生活极为朴素,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根据律宗的戒律来的,比如"过午不食"、"一日二食"等等,都是极为琐碎而复杂的东西。

弘一大师最著名的学生丰子恺曾经回忆道:"先生有一次在坐藤椅时,先摇一摇然后再慢慢地坐下,这让我很是费解。"

丰子恺后来从弘一法师的嘴里得知了:"藤椅的缝隙中或许有小生命,突然坐下去会伤害它们,先摇一摇椅子就是为了惊动它们,这样它们就会从缝隙中出来,不会受到伤害了。"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2)

弘一法师整理出的《四分律讲义》

如此细致的心思和博大的胸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必须要有大境界才行。弘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中兴南山律宗",这对于中国佛教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净土宗的祖师莲池蕅益就曾经感叹过:"中国自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比丘了,这是戒律松散的缘故。"

我们在翻看蕅益大师的文集时,就能够发现这个问题,他从来写自己是"比丘戒沙弥",而是写成"菩萨戒沙弥",弘一法师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3)

现在的南山律宗

弘一法师的感叹更为悲切:"自南宋以来,中国再无一个僧人,戒律不传,佛法必亡",这也是他发心重振南山律宗的真正原因,但这又谈何容易呢?南山律宗失传已久,很多资料都找不齐,弘一法师只能从各地的经藏阁以及一些流传的散乱的书籍入手,逐渐地整理并还原了南山律宗的经典。

上一章提到的梦参老和尚,就曾经跟随弘一法师传扬《梵网经》以及《随机羯磨》,梦参受到弘一法师的影响,在出狱后还大力弘扬《四分律》。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4)

梦参老和尚曾经侍奉过弘一半年多

一代高僧,一代才子,在经历了人世的繁华之后又归于平淡,他的书法在出发之后就褪掉了烟火气,变得朴拙而有禅意。而弘一法师临终前留下的四个字,至今无人能够参悟其中的意思——"悲欣交集",他为何而悲,为何而欣,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斯人已逝,唯有长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夕阳影里,"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顶礼南山律宗中兴祖师弘一大师,愿大师不舍娑婆,乘愿再来!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5)

弘一大师根据曲谱填词的《送别》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金刚经·正信希有分》在告诫我们,末法时代的修行,更要注重"持戒",除了以"忍辱"为第一修行次序外,持戒是使得正法不灭的根本所在,我们一定要记住佛陀在《金刚经》的这一章对我们的提醒。

谨以此文功德回向三界无边无量众生,顶礼南山律宗中兴祖师弘一大师,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章内容:忍辱:被拘禁整整33年,他隐没姓名代号38,圆寂后受万人跪拜

编者按:去年年末于泉州大开元寺发愿梳理一部中国佛教史,无奈因生活琐事数次中断,再次提起笔来已经是九月份,顿时生起了时不我待之感。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愿望完成,遂以《高僧传》、《续高僧传》以及《宋高僧传》等书籍为主,辅以吕澂、梁启超、汤用彤、季羡林等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以及《印度佛教史》、《佛教十五题》等著作,以高僧们的行迹为脉络,简单地梳理一下汉传基本的发展脉络,这既是利益读者的事情,也是提升自我的机会,如有错漏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修多多包涵。

持戒的开示(他出身巨富名扬东瀛)(16)

随喜赞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