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腊八粥温暖了乡愁(百家米睦邻情四川宝镜村留守村民共品腊八粥)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一早就有村民带着自家的糯米、豆子过来上课。”2019年12月31日,四川眉山市青神县罗波乡宝镜村书记江贵元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迎接腊八节,青神县妇联、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进村开展“百家米 睦邻情”腊八节暖心活动。活动中,村民在宝镜村社区大学柑橘技术大讲堂上学习了柑橘酵素肥的自制。课后,全村老少还共同品尝了“百家米”熬制的腊八粥。记者获悉,今天参与活动的村民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像这样的社区课程,已经成为宝镜村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一碗腊八粥温暖了乡愁(百家米睦邻情四川宝镜村留守村民共品腊八粥)(1)

村民从自家带来腊八米。青神县妇联供图

实用技术最受留守村民欢迎

“昨天在村民微信群里发出通知,听说要用‘百家米’现场煮腊八粥,村民都特别开心,从家中带来糯米、红枣、黑米、花生等。”据江贵元介绍,志愿者为村民现场写春联,送福字,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让留守在家的父老乡亲感受到温暖亲情。

一碗腊八粥温暖了乡愁(百家米睦邻情四川宝镜村留守村民共品腊八粥)(2)

村民聚在宝镜村社区大学门前共品腊八粥。青神县妇联供图

青神县是全国最早关注农村留守人口的县之一。自2007年起,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共同开展一系列农村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关爱实践。

宝镜村是距离青神县最远的一个山区村。2019年11月12日宝镜村社区大学正式开学授课,课堂内容从旧矿泉水瓶变身“涮碗神器”到棉布蜡染制作,课程设置无一不和乡村生活息息相关。

新京报记者在宝镜村社区大学12月18日的课堂现场看到,长条木桌铺着村民自己扎染的蓝色桌布,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围坐四周。小心翼翼地敲开鲜鸭蛋的一头,去除蛋清后,装入调拌好的糯米、腊肉丁,蒸出美味的糯米蛋。据介绍,“看得懂、学得会”是宝镜村社区大学课程的常态。

一碗腊八粥温暖了乡愁(百家米睦邻情四川宝镜村留守村民共品腊八粥)(3)

村民在柑橘技术大讲堂上学习酵素肥的制作。青神县妇联供图

宝镜社区大学是中国农业大学留守人口社会支持第四期项目,由青神县妇联、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着手实施。项目重点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提升村民素质,做好社区营造。为了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在涉及乡村建设的事务上,宝镜村两委通过组织村民讨论,梳理形成职业技能、农业发展、生活美学等,开发出村民喜闻乐见的乡土课程,构建村民教育体系。

“记工簿”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宝镜村是由两个半村合并成的。”据江贵元介绍,全村由9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村民714户,2055人。自2017年开始,用一本“记工簿”激励、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据介绍,为了调动村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宝镜村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置“记工簿”,用于记录村民投工投劳的工时。其中,对出资美化村域环境,修建道路、桥梁的村民进行公示,同时,按照工时向不参与村内事务的村民收取一定费用,用于公益事业。这样的激励、制约措施让宝镜村乡村自治体系日臻完善。

随着春节的临近,外出返乡务工人员陆续回村,宝镜村准备组织全村老少开展迎春活动,凝聚村民感情。

一碗腊八粥温暖了乡愁(百家米睦邻情四川宝镜村留守村民共品腊八粥)(4)

志愿者为村民现场写春联,送福字。青神县妇联供图

据江贵元介绍,今年腊月二十五(1月19日),宝镜村将举行一场村级马拉松比赛。“跑道就是村里的观光步道,让回村的乡亲看看家乡的变化。”“广场上还将举行拔河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江贵元告诉记者,“我们商议的口号是‘今年在那儿过年?去宝镜村葛家沟过年!’”“活动当天,还将对乡村振兴先进人物进行表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大鹏教授在谈到青神县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时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持续转型,变化中的农村人口和家庭对社会服务也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和挑战,青神县社会服务模式中,有些模式短期内效果显著,有些模式在区域内推行得很好,但是,当前要关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由点状经验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这样的模式才更有价值。”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唐峥

校对 何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