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高校合作办学(百年高校扬帆起航)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五大高校合作办学(百年高校扬帆起航)(1)

江苏海洋大学(JiangsuOceanUniversity)坐落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高校、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高校、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理事高校、全国涉海高校海洋课程联盟成员高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成员高校、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渔业协会海洋牧场分会副会长单位。

前身溯源

  • 连云港水产学校

连云港水产学校建校初期校舍

1919年,北洋政府农商部与江苏省合办的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成立,并建造木壳重油引擎实习船一艘,船名“表海”。

1921年,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呈准农商部,建造钢壳渔轮一艘,作为海洋调查之用,定名“海鹰”。

1924年,“政局屡生变动”,传习所停办。

1932年,江苏教育厅决定将“渔村师范科”划出,单独建校,定名为江苏省立简易渔村师范学校,专重水产课程。

1934年7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连云初级水产科职业学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校舍大部被毁,残存机器设备、图书仪器转移灌云临时办事处,几经展转,经郑州、武汉,进入四川,学校停办。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在原江苏省连云初级水产科职业学校旧址的基础上创办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学院(今上海海洋大学)支援筹建学校。

1964年初,在国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下,江苏省水产局、江苏省高教局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将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

1971年7月,由江苏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决定,将连云港水产学校撤销。

1978年7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

1997年6月26日,连云港水产学校和淮海工学院合作办学取得突破,“淮海工学院水产专科部”在连云港水产学校正式挂牌。

1999年7月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连云港水产学校正式并入淮海工学院,同时撤销连云港水产学校建制,学校成建制划归淮海工学院,成立淮海工学院海洋与水产学院。

  • 江苏盐业学校

1958年,根据上级批准,淮北盐务管理局决定整合当时猴嘴盐业中学、新浦化工学校的教学资源作为基础,在新海连市(连云港市)创办新海连制盐工业学校,同时挂牌“新海连市盐业技术学校”。校址设在“大浦久大公司”搬迁后留下的房产院内。

196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创建“江苏省制盐工业学校”,校址设在原新海连制盐工业技术学校内,两者合校办学,一套领导班子,设制盐工艺专业。

1961年3月,新海连市化工学校并入制盐工业学校,同时学校迁址至新浦原新海连市化工学校校址办学。

1962年,在国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下,因国民经济困难,学校停办。

1964年,经国家第一轻工业部批准,在原大浦镇校址办起“淮北盐务管理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一周课堂教学,一周生产劳动。

1998年江苏盐业学校并入淮海工学院,成立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1965年,学校由大浦迁至猴嘴。

1968年,因“文革”爆发,学校停办。

1978年,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恢复中等专业学校,并定校名为“江苏省制盐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淮北盐务管理局。

1980年1月,经江苏省轻工业厅批准,将“江苏省制盐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江苏盐业学校”。

1993年,经江苏省盐务管理局研究决定,将原创办于1987年的“江苏省盐业技工学校”并入“江苏盐业学校”,校址由猴嘴迁至宋艞开发区原“江苏省盐业技工学校”内,原猴嘴校址作为分部。

1995年,江苏盐校等五单位列入加碘盐国家级培训中心(其它四校分别为天津轻工学院、广东盐校、湖北盐校、四川盐校)

1998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江苏盐业学校,成建制并入淮海工学院。并在原江苏盐业学校基础上建立公办民营机制二级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6月,经化工部批准,在江苏锦屏磷矿建立“锦屏磷矿技术学校”,校舍暂定锦屏磷矿蚂蝗涧将军崖下。

1959年3月,学校由蚂蝗涧迁入工人村南新址;同年6月,化工部人事局决定,将“锦屏磷矿技术学校”更名“锦屏矿业学校”。

1963年12月,化工部决定,“锦屏矿业学校”更名为“化工部锦屏矿业学校”,教学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和主要领导划归化工部管理。

196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化工部锦屏矿业学校下放江苏省。

1970年8月,江苏省革委会决定,锦屏矿业学校下放于连云港市;同年12月,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改“锦屏矿业学校”为“连云港市锦屏机械厂”。

1975年,石油化学工业部致函江苏省委员会,要求恢复连云港市锦屏矿校,并改为矿山工人大学。

1976年5月,连云港市根据石油化学工业部指示精神,建立化学矿山工人大学。

1980年5月,教育部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在锦屏磷矿技术学校和化学矿山工人大学的基础上兴办连云港化学矿业专科学校。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3月,在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中,化学工业部撤销,学校交由江苏省教委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2年3月8日,教育部同意将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淮海工学院,并撤销其建制。

  • 淮海大学

1984年9月1日,在关于“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措施指导下,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创建一所“以应用工科为主,理、工、文、经、政、法等应用学科兼优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校名定为“淮海大学”,并列入江苏省“七五”计划的重点项目。

1984年10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胡耀邦为淮海大学题写校名;同年1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关于创办淮海大学的报告》报请原国家教委批准。

1985年4月18日,江苏省高教局批复,转达省政府决定,淮海大学校址选定为连云港市开发区平山;

同年5月15日,原国家教委下发《同意筹建淮海大学和重庆商学院》。批文指出“为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意筹建综合性的淮海大学,校址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办学经费由江苏省负责解决。”

同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淮海大学顾问委员会”建立。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教授担任顾问委员会主任,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教授、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顾问张沧江先生、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高履端先生、南京大学——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美方主任斯里昂博士和中方主任王志刚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驻华主任代表与东亚研究所所长简慕善教授、加拿大国籍开发署官员加拿大和中国政府水电联合公司甲方联络官张肇泌担任顾问;

同年8月2日,经江苏省高教局批准,由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江苏省内12所高校对口援建了学校首批12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工程、工业会计、机械设计与制造、铸造、英语专业、日语专业、应用中文、无机化学、应用数学、电子工程);

同年9月15日,为贯彻执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以省为主、省市协调、四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徐州市)联办”的建校方针,“淮海大学董事会”成立。由时任副省长、省教委主任杨咏沂同志兼任董事长,“四市”分管教育的领导同志兼任董事会董事,并制定了董事会章程;

同年9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淮海大学新校址——新浦部队农场(新滩农场,苍梧路北侧)校址方案。

1986年1月,淮海大学在新校址(新滩)动工;同年9月1日,淮海大学校园启用。

1989年7月29日,国家实施国民经济调整,受当时学校规模等条件限制,原国家教委在筹建淮海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建立淮海工学院;同年9月2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在筹建的淮海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建立淮海工学院,由江苏省领导,院址设在连云港市。

199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批准淮海工学院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合并发展

  • 淮海工学院

1998年5月、2000年1月、2002年8月,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

2007年4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3月,学校通过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评审。

2010年11月,学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教育厅批复,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13年8月,学校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3月,学校在原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基础上成立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为学校最大的二级学院。办学地点在淮海工学院宋艞校区。

  • 江苏海洋大学

“建设江苏海洋大学”正式列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

2007年11月,“在淮海工学院的基础上建设江苏海洋大学”被列入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2016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列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

2017年11月,学校创建江苏海洋大学通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论证。

2017年7月3日,经江苏省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7年8月,学校更名江苏海洋大学被列入《江苏省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设置“十三五”规划》。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

2019年2月28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召开江苏海洋大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申报更名筹备工作。

2019年3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2019年4月11日,学校接受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进校考察。

2019年5月17日,学校更名工作在教育部第七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党组会议高票通过。

2019年3月9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淮海工学院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9年5月2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淮海工学院拟更名江苏海洋大学。

2019年6月12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的函》。

2019年6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省政府关于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的通知》。

2019年7月6日,淮海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2020年9月29日,学校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

2020年12月26日,学校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2021年5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和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设立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成为学校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21年6月2日,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1]

参考资料

1.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引用日期2020-03-18]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窈窕淑女微微一笑、车百行、万鼎星辰锤、千千058、娱闻在线参与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