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1)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不太出名的唐代诗人的人生,跟唐代的繁盛相比,世俗上讲,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碌碌无为。

他就是王建,河南许昌人。没记错的话,北宋理学诗人邵雍也是河南人,河南真是盛产诗人的胜地。

亲切起见,这里我们暂时称王建为建兄。建兄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有文记载他“终日忧衣食”,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温饱线上挣扎。

今天分别从友情、仕途和作品三条线上,见证建兄的一点点人生。

1

友情——张王乐府

20岁那年,他与张籍相识,一起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遂被称为“张王乐府”,两人一生情谊深厚,分别都写过诗赠对方。

张籍赠王建诗:《逢王建有赠》

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相思。

经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

王建赠张籍诗:《送张籍归江东

送张籍归江东

(唐)王建

昔岁同讲道,青襟在师旁。

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

除了张籍,建兄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许多诗人都有交往。

建兄在赴任陕州司马时,好友刘禹锡赠诗与他

送王司马之陕州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酒后狂。

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

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2

仕途——沉沦于下僚

王建29岁那年辞家从戎,北至河北境内,南至湖北荆州等地,也因此写下了一些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

从军13年后他离开了军队,定居在咸阳郊区,继续过着贫苦的生活

45岁时,他开始进入仕途做官,但只担任一些县丞、司马之类的小官。

大约在他61岁时,出任了陕州司马。好友刘禹锡也是那时候赠诗与他,从那之后,他就被称为称为王司马。

公元835年,历史没有记载是哪一天,67岁的王司马离开了这个世界。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2)

3

作品——诗才绝绝

王司马擅长写乐府诗和宫词。他的诗多以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

比如这首《嫁新娘》,很有意思。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一看便知是,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想要讨好婆婆又怕得罪婆婆,写出了新媳妇不好当的处境,很有生活气息。

还有一篇《水夫谣》,也很通俗易懂。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纤夫痛苦的生活,其他就不升华了。

因为诗人本人也是常年忍受着这样的生活,所以他很容易看到这些,感同身受。

这样的诗作不止一篇,还有讽刺赋税苛重的《田家行》,揭露朝廷纲纪混乱的《羽林行》等,感兴趣可以搜搜看。因为这些作品,也有人说他的思想有一些消极

可能身处贫微的生活中,要积极乐观做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太难了,难到就连写出这句诗的人也自杀了。

所以能做到的人很伟大,然而19世纪的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他貌似就做到了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3)

他和王建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出身卑微,一生困顿

不仅如此,雷诺阿在47岁时时得了风湿病,后来又转换成关节炎,69岁时他甚至全身瘫痪,握不住画笔,常年饱受病痛折磨。

但在他去世前一年,还坚持创作,画出了美丽的浴女。

他用动感跳跃的笔触、太阳的暖色调光斑,和自己积极乐观的个性,不仅画出了女性的美,更画出了幸福的样子,所以他被称为幸福画家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4)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5)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6)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7)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8)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9)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10)

欣赏完幸福画家雷诺阿作品,继续欣赏王司马的诗作。

建兄曾根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了一篇很感人的爱情小诗。

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这首《望夫石》大致意思是:

在等待丈夫的地方江水滔滔不绝低流淌着。

等待的女子变成了石头,永不回首。

在山上,风和雨每天交替循环。

时间一天天过去,

丈夫若能回来的话,

石头也应该会说话了。

除此之外,建兄还擅长作“宫词”。

所谓“宫词”是专写帝王宫中琐事的诗。他写了上百首“宫词”,而且写的内容跟别人不太一样。

其他人大多写的是宫廷怨恨,他将目光投向了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俗、皇帝的吃喝玩乐、宫女的生活、歌舞弹唱之类的生活琐事上。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大的影响,但是成为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

在他的很多首诗中,有一首很经典,也被很多人熟悉,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主题的七绝。

也是今天的主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2 杜郎中:杜元颖,王建好友。

3 中庭:庭院中。

4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5 冷露:秋天的露水。

6 尽:都。

7 秋思:秋天的思绪,怀人的思绪等,“思”为何意,在于读者的想象。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

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

不知道到这秋日的情思会落到谁家?

我有话说

《唐诗训解》用了四个字评价这首诗:落句有怀

意境非常美,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不需要解读,不需要深刻,一读便觉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但我还是想机械地把这首诗拆解一下,看看是否能为我所用。

诗中涉及到的物体:

庭,树,地,鸦,露,桂花,月,人

可以在这些物体前面或后面加一些形容词,会更有意境,比如:

地白”、“冷露”、“月明”。

作者还用了颜色:白,加深了夜的静。

最后两句“今夜”和“不知”,也是一些诗句常有的词语。

比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若虚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居易的“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晏几道的“浅情人不知,忆曾携手处。”

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依照刚刚分析的,仿照王司马的句式,我来试着写一首小诗。

十五月夜寄读者

院南灯黄叶卧蝉,瑟风徐徐落屋檐。

今夜月白人不在,不知归人几时还?

嗯,写完了,用了大概5分钟的时间,不能跟建兄的相比,但自己已经很满意了。

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试试,没那么难,写好了欢迎留言哦。

感谢阅读,中秋夜将至,祝您人都在,年年花好月圆

中秋十五夜望月王建(带你走进唐代河南诗人王建的人生)(11)

浅入浅出

带你走进一首诗的深处

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