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

根据外媒报道,前些天,NASA发布了一个新的公告:一颗直径在1.1公里,或者是1.8公里的巨型小行星,正在朝着地球飞来,预计在5月27日的时候,会抵达近地点。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网上发酵,引发人们的热议,NASA认为,虽然从目前来看,这颗小行星会和地球擦身而过,但是,太空中仍然可能出现轨道变化的情况,所以,它对于地球仍然存在“潜在危险”。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1)

那么,这颗小行星来自于哪里呢?它会撞上地球吗?

这颗被NASA取名为“小行星7335”的小行星,它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我们都知道,在小行星带里,小行星的数量是数以百万为单位来计算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小行星对地球都会构成威胁,只有那些运行轨迹有可能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才会被科学家们密切关注。

小行星7335就是其中之一。早在多年前,NASA的科学家就已经对它密切监视了,它也是NASA每年关注的29000多颗近地天体中的一颗。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2)

从NASA给出的数据来看,在今年5月27日的时候,小行星7335和地球之间最近的距离,约为400万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大约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的10倍,所以,虽然NASA将它形容成和地球“擦身而过”,然而事实上,我们仍然是安全的。

不过,也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这是因为太空中的环境非常复杂、多变,比方说,受到天体引力的影响,这些都有可能会让小行星7335在朝着地球飞来的时候,临时改变轨道,从而不断靠近地球,甚至有可能会撞上来,这也是为何NASA说它具有“潜在危险”的主要原因,毕竟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无法在太空中将它消灭的。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3)

此外,即使这一次小行星7335可以安全飞掠地球,它未来仍然有可能会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威胁,根据NASA的模拟轨迹,大约在2055年6月23日,小行星7335还将再一次“卷土重来”,不过,目前的计算机模拟来看,2055年的时候,它会离地球更远。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4)

那么,太阳系中为何会有这么多小行星?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之所以科学家们如此关注这些“近地小行星”的一举一动,是因为在地球演化史上,地球曾经因为小行星撞击,多次引发大灭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离我们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

因此,人类意识到小行星的威胁后,也就不希望可以重蹈覆辙,毕竟我们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我们和其它生物不同的地方是:在未来,我们有能力通过科技力量,将这些“太空炸弹”提前消灭。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5)

那么,为何太阳系中会有这么多的小行星呢?说起来,这与太阳系的形成有关。研究发现,在太阳系诞生早期,太阳系内的天体数量非常多,于是,行星之间也就更加频繁地发生撞击,在这一过程中,也就导致绝大多数的行星解体,然后行星碎片成为了小行星。

目前,科学家们将和小行星7335一样,对于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统称为“阿波罗小行星”,它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靠近地球一次,简单来说,就是阿波罗小行星会周期性穿越地球轨道,同时有可能会撞上地球。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6)

现阶段,已知未来可能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大约有15000颗,这一数据也在不断增长之中,因此,近年来,也有一些国家启动了“小行星防御”计划,以防止未来人类文明真的会因为巨型小行星撞上地球而灭绝。

比方说,NASA在去年11月,就已经发射了一个试验航天器,预计在今年秋季的时候,会撞上一颗直径在160米的小行星,从而改变它的飞行轨道,让它变得不再对地球构成威胁,简单来说,就是改变轨道后,这颗近地小行星大概率不会撞上地球了。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7)

此外,我国也启动了“小行星防御计划”,同样希望利用科技手段,将这些对地球构成威胁的近地小行星,消灭于太空之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近地小行星对于人类都有威胁,根据数据来看,只有直径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才会对人类构成危害,而从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数量来看,复合这一标准的近地小行星,仅为已知数量的30%左右。

宇航局新发现的小行星(直径1.8公里的小行星)(8)

所以,本身地球因为巨型小行星撞击而发生大灭绝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预计每隔上亿年才会发生一次,因此,我们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也是安全的,大家不用担心。那么,在大家看来,未来人类有可能因为小行星撞地球而灭绝吗?欢迎说说你的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