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奏鸣曲鉴赏(钢琴曲月光奏鸣曲作品简介)
《月光奏鸣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该曲当初并无“月光”之题,之所以被称为《月光奏鸣曲》,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该曲第一乐章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而得名。实际上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琪察尔迪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朱丽叶是伯爵的女儿,跟贝多芬学弹钢琴,他们俩人真心相爱,但由于门第鸿沟,相处一年便分了手。爱情曾在贝多芬暗淡的心房投下一道月光,是他感到“人生若能活上一千岁,该有多么美妙”。但梦想破灭后的痛苦,更加难以忍受。贝多芬在遭受这个沉痛的打击之后,把由于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的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动、炽热的钢琴曲中,并将它献给朱丽叶·琪察尔迪。
贝多芬标记该曲为“幻想曲式奏鸣曲”,指出了这部作品的自由、即兴的性质,其突出表现是打破了一般古典奏鸣曲快慢快各乐章的结构布局。全曲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慢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这个充满柔情、沉思和哀痛的乐章,与“月光”这一赋予诗意的标题,紧密地联系着。乐曲由柔弱的、不绝如缕的三连音开始,其中没有主题的对比和力度的对照,匀称的运动给人以连绵不断的流动感。
第二乐章:小快板。在悲哀、沉思的第一乐章与激动的第三乐章之间,插入了优雅、轻盈、具有谐谑曲性质的第二乐章。它是第一、第三乐章的纽带,缓和了第一乐章的忧郁气氛。李斯特形容这一精巧的乐章是“开在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
第三乐章:激动地快板。激动升腾的主部,以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从低音区极速上升到高音区,热烈狂暴的乐思,犹如奔腾的怒涛,无所顾忌地向前冲击,充分显示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威力。
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思想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布局大胆富有创造,具有动人的音响效果。它深刻展示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斗争,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从而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高尚的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