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百年党史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让其迸发出了更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观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推动了我国自身的发展,是历史与实践的统一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对当前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将提供很好的借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百年党史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让其迸发出了更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观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推动了我国自身的发展,是历史与实践的统一。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对当前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将提供很好的借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正确认识它们之间关系的前提。科学认识其基本内涵,可以有效发挥意识领域对社会发展的帮助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于科学理论与我国实践的结合,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步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也经历了一个提出、发展、修正、再提出和继续发展的曲折发展过程。从发展进程来看,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张。这一命题的出现,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总结了我国革命的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延安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我国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逐渐成为了全党、全社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新提出和应用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在随后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延续,不断发展,生生不息。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具体方法的辩证统一,是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方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和全球人类发展的高度,表达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理论对象,是一块理论落地的现实土壤;“化”是具体的方法,是实现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原理的工具、手段、措施和途径。三者的结合应用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个体、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与中国实际情况共生的理论状态。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立足于我国的发展脚步,在现代化体系的建设中实现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理论、内容、形式的丰富和创新,在时代的思想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时代是思想之母,准确把握一定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基本形势和方向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原理是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精神实质的真正哲学。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不仅是更高的物质文明需求,也是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这些都需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建设,从中汲取有益养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强大声音。

马克思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关键目标,是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普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发展和前进的重要理论,可以武装人民的思想。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外价值观渗透的环境下,可以让中国人民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政治自信。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要让人民群众的先进思想跟上,并始终如一地为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也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党和国家要不断坚持落实民生措施,保障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顺应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治理指导思想,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路径。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以高度的信仰自觉和自信,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形成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要求。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多方努力,共同促进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路径选择。

坚定政治立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马克思主义的“三化”行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它与世界共产主义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政治保障。其次,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推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是立足于全人类发展的视角与眼光。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实践不能局限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不能只局限于国内的发展视角,不能以死板、狭隘、自私的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应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置于全球化视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用坚定的政治信仰接受全球化的冲击和洗礼,对全球化问题进行更加理性的判断与观察,并进行合理回应。在强调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真谛的同时,根据世界形势和发展需要,努力创造性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形成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自信。

深入群众,建设信仰培育与情感利益的链接。首先,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将信仰培育与情感和利益相链接。期待从真理中受益就要相信真理的好处。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信仰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精神需要。如果理论不能与人们的情感或利益相协调,那么它就不能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作为一种科学真理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广大劳动人民心中的选择也受到利益关系的制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能机械化、教条化地强行灌输,必须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着力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的解决和令人信服的解释,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否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其次,深入群众,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点始终坚持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理论内核都是坚持以人为本。虽然马克思主义的“三化”问题内部的视角有着差异性,但是其核心的观点一定是为人民服务的。在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劳动人民齐心培育思想中的感情联系,行为上的互助联系,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更多运用于改善民生的行动中。

总结历史经验,强化信仰自觉

促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自觉上升到信仰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为广大群众及时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发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帮助。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应用的关键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种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让中国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理论,让科学的理论在人民的心中扎根。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应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信仰理念的追求和坚守。正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好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了更深的认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现代化和大众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注入理论的信仰因素,将广大党员的政治信仰更加自觉化,让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化。

总结、借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理论阐释方式、表现形式、社会革命和建设等都发生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变化。这一变化促成了中国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例如,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强调共产主义信仰,认为共产主义信仰应该体现在对党的信任及其正确领导上。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已经演变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则具体表现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深刻认同与不懈追求。这些经验和实践需要深入总结和分析,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提供帮助。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全人类视角,为时代发展提供着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既要把文化创造创新成果奉献给世界,又要接受时代发展的检验。马克思主义只有走向世界,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为世界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才能成为更好的团结人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引领世界潮流。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