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城市景观水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

进入三月份以来,东三路(北二路至永馆路)逐渐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17日,在施工现场,挖掘机奋力挥舞手臂,渣土车进进出出,从航拍镜头中可以看到百余台各式机械在各自的工区有序忙碌,周边区域生活的鸟类不时在上空盘旋。原本光秃秃的道路两侧,几个月后,就将成为水、路、景相融合的具有东营生态湿地特色的景观大道。

干旱城市景观水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1)

一体设计、分区实施

依托现有地形,充分利用原有水系

东三路生态湿地工程分别位于垦利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市级统筹组织、各区分别实施的原则进行。其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北二路至德州路段,垦利区负责德州路至永馆路段。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造提升现有绿地,新建绿地及林荫绿道,实施湿地景观改造建设等。建成后绿地及绿道总面积约88万平方米,湿地总面积约375万平方米。计划2020年5月底前主体完工,2020年12月底前项目全面完工。

干旱城市景观水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2)

东三路(北二路至永馆路)是省道S320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13.17公里,是连接东城与垦利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金湖银河片区南北向最主要的交通干道。随着城市扩展,东三路车流人流量日益增多,其在城市道路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全长13公里的东三路(北二路至永馆路),只有北二路至和谐路约3.3公里的道路两侧已建成绿化,和谐路至永馆路段两侧均未进行景观打造。

干旱城市景观水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3)

2012年,东营市实施金湖银河项目后,东三路(北二路至永馆路段)东侧,出现了一处宽度20米至300米连续不断的水面。这处水面成为打造特色湿地的重要契机,也是这处水面,引发了设计人员对项目整体走向的构想。

近年来,东营市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打造东三路湿地工程成为建设现代化湿地城市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依据《东营“湿地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要求,东三路生态湿地工程计划通过改造提升现有绿地、新建绿地及林荫绿道、依托现有地形,充分利用东三路水系,串联现有鱼塘、藕池、沟渠等,按照“疏密有致,显湿露水”的原则,打造湿地,建成水、路、景相融合的具有东营生态湿地特色的景观大道,打造连接东城主中心与垦利次中心的活力游憩廊道。

重点打造湿地景观

开车、骑行,一路都能看到水面

“东侧的水面是现成的,西侧原本就有些鱼塘、沟渠,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施工,因地制宜。”东营市园林绿化中心王霞介绍。“因为重点打造湿地景观,所以我们在绿篱的种植上有所调整,不让绿篱挡住人的视线,这样不管是开车还是步行、骑行,一路都能够透过树木看到水面,这是跟城区道路的一个区别。”

据了解,东三路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造提升现有绿地,新建绿地及林荫绿道,实施湿地景观改造建设等。

干旱城市景观水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4)

其中,开发区段,自北二路至德州路,全长4.9公里。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地改造提升,绿地及林荫绿道新建,湿地景观建设等,其中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绿地及铺装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垦利区段,自永馆路至德州路,全长8.1公里。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西侧以22米绿线控制范围为界限,实施绿化工程,面积16.4万平方米;东侧以金湖银河土地流转范围为界线,建设生态湿地,面积497万平方米;沿东三路建设精致绿化,金湖银河东岸布置背景林,湖中建设生态草岛,重点打造东三路与德州路、同兴路交叉口区域,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

“从脚下站的位置往西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大致四百米左右,这个位置将会种植背景林。我们会专门做一条小路,人可以沿路从东三路走到背景林里面去。这是道路西侧,道路东侧的话,水系边缘最远处那个山头也会栽种苗木。西侧的水系内会在局部种植水生植物。“王霞介绍。

干旱城市景观水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5)

“和在其他地方施工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土方是从池底挖出来的,很湿,需要晾晒以后才能外运,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是整个工程推进地还是很快的,预计这个周能够完成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三月底,道路两侧的绿化就能完成。尽量争取四月底完成工程主体。”

记者 崔立慧 摄影 陈建成 通讯员 马向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