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简短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的秘密

引言: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事。嫦娥奔月的传说的两位主人公,一个是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再一个是他的妻子嫦娥。

嫦娥奔月的简短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的秘密(1)

传说嫦娥形象

李商隐在诗《嫦娥》中对后者发表了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似乎所有传说和典籍记载,都将嫦娥视作了一个“偷吃”被困在月宫饱受孤苦寂寞的女性。《西游记》中更是将嫦娥刻画做美貌、高冷,饱受天蓬元帅撩寂的仙女形象。现代人认为对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 。

真的如此么?嫦娥又为何在后羿得到众人推崇后被迫离开她的丈夫?后羿被杀她又为何独吞“不死药”飞升月宫?藏在这些神话故事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嫦娥原来叫恒娥

现已发掘的最早纪录嫦娥事迹,是在王家台秦简《周易》

其中的“归妹”卦辞:“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文心雕龙·诸子》:“《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大羿之妻。大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讳改为嫦娥。另有观点认为,嫦娥的原型是《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有二”之常羲。但早期战国古籍里记载的嫦娥本名是恒娥,直到汉代因避讳才被改成嫦娥。

《嫦娥奔月》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不死之药。据说服下此药,就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蓬蒙看到,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走后,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飞落到月亮上成了神仙。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嫦娥奔月的简短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的秘密(2)

中秋与嫦娥

在民间有着不同的嫦娥奔月传说版本。而嫦娥被公认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在部分民间传说中,将嫦娥与道教神话的月神太阴星君合并,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可见,嫦娥作为民间公认的神坻被供奉和崇拜,与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又是为何呢?

射日之人并非一人

我们在《图文解字|华夏史上两次重要历法修订竟然是《后羿射日》传说》文章中已经揭秘了后羿射日实际是夏朝中后期发生的一次历法修正颁布事件,并对《周易·履》卦爻辞中后三句爻辞进行了解析,而对于前三爻,“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和六三爻爻辞中的:“眇能视,跛能履。”这些爻辞,所描述的场景与后羿射日完成卓越功勋受到万众爱戴的场景似乎格格不入,几乎完全可以肯定是对另一个人物在描写。

那么这些爻辞描述的到底是谁呢?透过藏在民间传说中的这些线索,我们不禁会想到,这和神话故事中存在的西王母赐“不死药”为背景,由后羿和嫦娥为主人公的两个传说,那么这样一次重要的历法修订使命,是否并非仅由后羿一人完成?是否同样被记录在了履卦的爻辞当中呢?

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

我们首先要理解的是谁是履卦初九爻辞中的这个素履者?如果不知道素履的人物身份是谁?发生在什么事件之中?那么对爻辞“素履,往无咎”作出评论判断,这样的评论判断会不会显得是不着边际的猜想甚至单纯依文解字而显得荒谬?

那么素字就成为关键,素原意指的是本色的生帛,这里指代穿着白色帛布衣的那个人,我们之前讲过履并非指鞋子,而是履行、颁布的意思,那么素履所特指的这个人物形象就卓然于眼前,身着翩翩素衣的一位织女,由她来承担颁布新历法修正的法令。而在当时,掌握桑蚕织布技术的西王母部落,其部落的女巫又被称作织女,由此可以明确,这位来自西王母部落的女巫,朴素的衣着者,才是行使这次履正历法使命的关键人物。《象》辞“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中的“独行”,正是“翩翩归妹,独将西行”中的“独行”者,嫦娥。

嫦娥奔月的简短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的秘密(3)

素字演变

那么履卦中记录的本就是两个人物,后羿和嫦娥,事件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是同一个事件的“分头叙说”。初爻“素履”的素履者就是嫦娥。素,也是针对后羿觊觎夏代王宫的华丽、财富的充盈甚至宫妃的艳丽而住进夏后太康的宫殿贪侈无穷相比较而言。

当然,即便孔子当时知道履卦讲嫦娥这个人物,讲嫦娥是自愿离开后羿独自走掉的,恐怕孔子也不会让嫦娥这个名字出现在经他手编辑后的《易传》中。孔子所处的时代,嫦娥已经成为一个神话人物,不谈乱力怪神的孔子自然会在《象辞》中抹掉嫦娥这个名字、这个人物形象,抹掉《嫦娥奔月》这种神话性质的事件。而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传说中再次把她的原貌还原出来。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现代白话解释是:安静恬澹之人谨守正道而获吉祥者,乃因其性情宽裕,处事谨慎,不自行淆乱自己的心愿。

履卦九二爻完整的爻辞或许应该是: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或者说履卦爻辞中完整地叙述嫦娥奔月事件的爻辞是:“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也就是说《嫦娥奔月》事件在履卦爻辞中,由初爻、二爻和三爻爻辞前半部分的“眇能视,跛能履”组成完整的叙述。

“素履,往无咎”。讲出了嫦娥“翩翩归妹,独将西行”的情境。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爻辞中的“幽人”,指走在月光下的人。指的是嫦娥,讲出了嫦娥独自走掉时“毋惊毋恐”的情景。

“眇能视,跛能履”,是走路时看不清物体,一脚深一脚浅的样子,正是月光下行路者常有的情形。那么这句讲的是月夜走在路上的情景,月色下看不清楚的“幽人”,是《嫦娥奔月》故事中的人物嫦娥,并不是爻辞中“武人为于大君”的武人后羿,更不是讲盲人与跛子。

嫦娥奔月的简短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的秘密(4)

月色下独行

一个人走向了月色深处,这也是为什么《嫦娥奔月》故事在传说中被说成是嫦娥到月宫中去了的症结所在。然而,《嫦娥奔月》中的“月”,放到《周易》境域中理解,其真正的意义指向是“不周山”。我们在《图文解字(连载)|说“周”》一文中论证过日是“周”与月为“不周”。

“不周山”所在之处,是西王母所在之处。嫦娥《奔月》奔向的是西王母住处附近的“不周山”。是羲和生日、常羲生月的所在地,是历法制定和颁布的权威机构。因此嫦娥,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会飞,也没有飞到月亮上去。她只是和后羿共同承担着颁布修正历法的使命,她完成使命后又独自重新回到了接受使命的地方,也就是西王母部落所在的不周山。

“失信”与“守信”

履卦的爻辞详细地描述了这次历法修正的使命由一男一女两个主要人物来完成,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又面临了两者反差极大的境遇,一个信守着西王母部落诺言放弃荣华富贵回到了领命的地方,另一个却贪图荣华富贵留在了世间被人推举成王,但最终因为身处失信尔虞我诈的环境而丧命手下……

对此,在泰六四爻:“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也有记载。

孔子对爻辞中嫦娥奔月评价为“皆失实也”,后世,到了南朝齐国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跟着万世师表孔子讲:“《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翩翩……”被孔子评价为“皆失实也”的神话虚构性,证明了“翩翩神话”确实是在《周易》的泰卦中,当然就是嫦娥奔月时飞天的神话场景。

嫦娥奔月事件是整个后羿射日事件中的一部分,奔月与射日,合而论之,则日月双见,分而论之,则见日不见月或见月不见日。也即是说,泰卦中有很多履卦事件,履卦也是泰卦发生时的故事背景。

我们从泰卦爻辞中来看嫦娥奔月事件与后羿射日事件的交织。

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初九爻辞讲嫦娥。“拔茅茹,以其汇”,用茅草搭盖一座茅屋居住下来。讲后羿住进夏后启王宫里去了,嫦娥被冷落后独自居住在王宫外面的一座茅屋内。“征吉”,指嫦娥搭建茅屋居住下来,其初心就是为了后面回归的征程。

泰卦,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包荒”,嫦娥“独将西行”时的“逢天晦芒”情景。

用冯河,冯读ping。河,古代特指黄河。冯河,用双腿双脚渡黄河。在上古时期,人们渡过黄河,确实是用两条腿走过去就行了。不过是到了冬天从“履霜坚冰至”的黄河冰面上走过去。初九中嫦娥为什么不随时直接回西王母天国去,而是要搭建一座茅草屋居住下来,就是为了等待冬天的到来,等到黄河结冰。

“不遐遗,朋亡”,朋,即两人、朋友,是指履卦中和嫦娥一起来到世俗社会纠正百姓过乱的日子的后羿。朋亡,丢下朋友自己独自走掉。

泰卦,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四爻以“翩翩”来形容嫦娥走掉时的轻松自然,毫无顾娟。“不富以其邻”,走掉的是甘受一份清贫的嫦娥。“不戒以孚”,不放弃自己坚守的意愿与信念。

泰卦,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归妹以祉”讲清楚了嫦娥要去哪里,要回去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伏羲曾经外出追寻鸿雁归来,回到女娲所在的那个地方,也就是女娲后世所形成的西王母部落所在地。

泰卦,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上六爻用一句爻辞分别讲后羿与嫦娥两人各自的结局。

“城复于隍,勿用师”讲后羿的结局。对“城复于隍”,后世一致地解释为城墙倒塌在了城下无水的护城河里。我们还是要复原到后羿事件中去,复原到后羿之死事件中。后羿外出狩猎,归来后回到城门口,城门紧闭,不允许后羿入城,城上有人但拒绝打开城门。城门外无水的壕沟中也有人潜伏。后羿只顾着喊城上的人开城门,潜伏在壕沟中的人已经乱箭齐发,传说中“射日”的后羿死于自己的徒弟逢蒙设下的乱箭之下。

嫦娥奔月的简短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的秘密(5)

“自邑告命,贞吝”,讲嫦娥的结局。前面讲后羿是“乱命”,后面讲嫦娥是“告命”。指嫦娥最终回归,向西王母报告完成使命。

这样一个失信于西王母部落的后羿和一个守信复命的嫦娥,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被记录在履卦和泰卦的爻辞当中,通过民间传说场景的解读,被我们再现在世人面前。

小结:

通过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解读,我们看到了守信者与失信者命运极大的反差。嫦娥奔月,是携《易经》关于生命内涵的核心机密历经艰险送归伏羲曾经演易之地的西王母天国,整个事件体现嫦娥不屈不挠的坚贞的护道、卫道精神。这种坚贞的精神的形象代言延传至今,演变成了我们中秋节举杯遥敬的月宫女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