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趣事(蓁熙品论语九十六)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守志向,问与切身相关的问题,思考近在身边的事情,仁就在这个过程之中。”
-- 原典出处《论语 · 子张篇第十九》
▼
孔子说“仁”对于人来说,比对“水”、“火“的需要更为迫切。
那么如何获取“仁”呢?
这一章说的就是求“仁“的方法: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子夏的求仁之法,可以看成是学与行、学与问、学与思的关系。
学与行的关系,博学而笃志,志笃而行一。学需博,志需笃,博中有笃。立志容易笃志难,志如不笃,摇摆不定,行则失去方向,最终大而无成。
学与问的关系,学不可不问,问是学的过程之一。博学而切问,学虽博,问须切,提问与切身相关的问题。
学与思的关系,学不可不思,学而不思则惘。博学而近思,学虽博,思须近,思考要联系自身,从近在身边的事情入手,方能学以致用。
▼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切问近思,对于博学来说,仿若万流归海。广泛求学,于切身切己处提问、思考、践行、体验。
如果问、思不从切近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学那么多文字道理,有什么用呢?“博学”必要能解决人生困惑,与己相关,从近处着手,回应时代要求,方为实学。
与“切问近思”相反的是“泛问远思”,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思考与自己无关的遥远之事,纵所学广博,不能应用在现实生活之中,受益却有限。
仔细想想,这里的学、志、问、思,莫不是行。
子夏为这些行为加上修饰副词,博、笃、切、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程度。
孔门学问,主张“学”,故以“博学”为始。博学之余,所志、所问、所思,均须回到专一、切己之处。
由博学而笃志,由博远而切近。
切问近思,从自己,从身边开始。学问之道,要在切近人生,解决现实问题,万不可好高骛远,泛问远思。
参考阅读
【蓁熙品论语|(九十五)孔子论仁:民之于仁】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