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

一周前,Adobe发布了一则最新报告——《创意未来:2022年全球表情包趋势报告》。报告中显示,过去12个月来,大多数用户在每天的聊天对话中会发送高达50个表情包。

可见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社交的飞速发展,表情包(emoji)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在尴尬的互联网社交时刻、暧昧对象的撒娇聊天中、亲密好友的日常对话里,表情包都有着一席之地。当下,青年群体对于表情包的选择愈发代表其心境与性格,甚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情包文化,毕竟如今的互联网交流中谁会只打字呢?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

年轻群体间的相识往往以一个表情包开始,而话题的终止也往往伴随着互发表情结束,作为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表情包的存在令那些不够舌灿莲花的社恐人士,在网络世界中不必步履维艰。

而这套全世界的流通货币存在至今已第40个年头,当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输出字符“:-)”时,他并没想到他的这份小礼物竟改变了整个网络的社交规则。随着后吸纳了多种语言文字符号的日本的颜文字(kaomoji),创造出的更丰富的表情符号,令表情包进化为一种能迅速拉近社交距离的新语种。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4)

斯科特·法尔曼教授与他创造的表情字符:-)(上)

NTT推出的12*12像素表情符号(下)

直到2007年iPhone将小黄脸加入iOS系统输入法中,Emoji便从此火遍全球,直到2015年,《牛津词典》在线版正式收录emoji这一词条,emoji也终于被官方认可。

而2006年始,兔斯基、阿狸等古早表情包横空出世,在网络上野蛮生长的表情包开始逐渐成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大众文化,与一种包容性极高的社交软货币,倘若失去表情包,赛博生活将一片荒芜。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5)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统一纷杂的互联网,最有可能的就是表情包。当我们看到尼克杨的“黑人问号脸”“地铁老人手机”“假笑男孩Gavin”“宋民国”等表情包时,尽管它们或许来自海内外,展现着不同情景,却能够让看到的每位都默契一笑。这种对于情绪的表达正是表情包诞生的初衷,生活中困惑、无语、敷衍等有着内心OS的情绪在表情包的加持下变得尤其生动,更是在不同的聊天场景里被叠加了更多新意味。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6)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7)

假笑男孩Gavin与宋民国

另一类在早期形成现象级风潮的表情包则更倾向于情绪宣泄:暴走漫画王尼玛、笑到五官变形的姚明、张学友经典剧照等等。这类有些荒诞、甚至越发“不修边幅”的表情往往充当了聊天中“感叹号”的作用,在文字无法传递内心强烈情绪的时刻里,借表情包之口表达自己的愤怒、咆哮等状态。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8)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9)

暴走漫画的标志表情包

更多以名人明星为代表的表情包做着我们敢想却不敢做的事,并以表情包的形式被广泛传播。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小S的康熙表情,“冷漠”“无语”等等几乎每位朋友都用过;高人气名人例如蔡依林、Taylor Swift等,他们的表情也在各自粉丝群体中广为传播甚至出圈。在数字化社交的语境里,表情包无疑是更讨巧的一种社交方式,相同的表情包偏好能迅速拉近两人的距离,难以表达的尴尬情绪也往往以更风趣的样子出现,名人表情包正在逐渐成为“社恐”们直抒胸臆的互联网“嘴替”。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0)

日本的柴犬Doge

除了人,动物也常常会成为表情包的主角,著名的“摆烂猫”楼楼、日本的柴犬Doge、“站岗小狗”等许多的可爱动物正在霸占年轻人的表情列表。比起100%还原真实世界里喜忧参半的日常,动物不仅能够治愈我们的心灵,也成为在数字生活中的一块“遮羞布”:日常生活中的自己无论多么暴躁、生气、疲惫,至少能在网上显得乖巧可爱。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1)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2)

在年轻一代中仍风靡的老年表情包

在这场网络的表情包狂欢中,用户年龄永远成谜。以高饱和配色与图文并茂风格营造极具视觉冲击的中老年表情包,并不一定是叔叔阿姨的主场,怀旧佛系土味青年们也可以“相逢是缘”“请你喝茶”用作对话僚机,在岁月静好的聊天氛围中,年轻一代用土味去表达幽默,与此同时,同一表情体系也伴随不同年龄群体而演变出不同含义。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3)

悲伤蛙Pepe

而在当下,悲伤蛙势力正逐步侵占年轻一代的群聊,出自加利福尼亚艺术家Matt Furie2005年创作的系列漫画《Boy’s club》,其中主角青蛙Pepe被网友进行二次创作,令原本开心搞怪的Pepe逐渐悲伤化,但也正是这种独特有趣的方式,悲伤蛙表情包呈现出流行于当下年轻一代中的“丧文化”,甚至成为不少人的精神ICON。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4)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5)

黑人问号尼克杨与生活中的尼克杨

Adobe字体设计师及字形开发人员Paul D.Hunt表示,研究证明了表情包作为一种视觉沟通形式,有助于填补网络社交时的情感缺口,传达文字所无法表达的个人身份认同、想法与感受。表情包能够填补线上交流时文字的缺口,成为同一圈层间的“接头暗号”,带着调侃、讽刺和戏谑的表情包也表达着当代青年对生活的态度。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6)

既然“人人能做”,那表情包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我们也邀请到了表情包艺术家酸溜溜柠檬Bobby和王予马,聊聊表情包背后的诞生故事。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你是mm还是gg?“”今晚一起去偷菜吧!“这些带着千禧年代感的网络流行语令人魂穿网上冲浪的QQ时代,而Bobby则把这些古早语录与表情包形象与当下流行语境结合,制作出像素风《怀旧复古流行语》系列表情包。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7)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8)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19)

Bobby的《怀旧复古流行语》系列表情包

出生于90年代尾的Bobby刚接触QQ时还在上小学,当时他身边许多朋友就已经在用QQ,但制作这个表情包时,Bobby原本受众目标群体设定是80后,为此他还将“80”字样加在表情包形象中,但通过后台下载数据显示使用最多的年龄段在19—23岁。对此现象Bobby表示:“在意料之中,毕竟现在上网的主力军都是年轻人”。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0)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1)

王予马的绘画与原创漫画zine《真爱棒》

表情包艺术家王予马也是90后青年,除了制作表情包,王还是一名漫画家,其最为熟知的象仔形象就出自原创漫画zine《真爱棒》,在平日创作中,她也在不断开拓新形式,将她天马行空注入到陶瓷玩具、丝网版画、漫画绘本之中。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2)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3)

王予马的象仔表情包周边公仔

提及制作表情包的原因,Bobby与王予马不约而同地说“认为我可以”。他们都是在日常使用表情包的时候,也萌生出了自己来进行创作的想法。

艺术家王予马自己也是表情包深度用户,她说在各种场景都会使用表情包,除此之外,她同时也探索着不同的创作形式。曼斯特物种是她所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最初想法是以虚拟的形象作为载体展开创作,其中的象仔、狗子、妞子之类的形象在她理解下更像是拥有独立个性和性格的抽象“物种”。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4)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5)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6)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7)

王予马的象仔表情包及草稿

王予马创作的表情包常常跟流行元素紧密相关,身边周遭的朋友和环境里有意思的内容都会被她画进去。有的时候,她觉得好玩的也会有很多人觉得好玩,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她不太会去预判最终的效果,把每一次的表情发布视作个人的线上画展,她说:“创作会主要考虑自己喜不喜欢。”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8)

Bobby的《怀旧复古流行语》系列表情包

借由创作表达态度是在Bobby的作品中也有所痕迹。统一的像素化风格下,每一个表情包都有着不一样的形象,他觉得主流舆论总是爱教人们该如何做事,把不同的人往一个相同的方向引导,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一种态度:“你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29)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0)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1)

与时俱进的怀旧复古表情包系列

如果仔细留意,会发现Bobby的每一套表情包都有不同的一段简介。现实中从事剧本杀写手与分镜画手的他,一直致力于有“创造性”的工作,据他所说,“不把自己想表达的情绪与想法释放出去,我会憋死的,而且还容易失眠。”

在他看来,所有的焦虑和烦恼都是对于死亡的焦虑的变种,通过不同的见解,他想要让看到的用户能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快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以此对抗生活中的焦虑心态。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2)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3)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4)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5)

Bobby的表情包手绘稿

但他也坦率地说,是看到新闻里大学生创作表情包赚了16万,所以也心动了。他平时的创作很自由,通常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灵感来自一切自己的见闻和思考。比起艺术创作,他会更关注能不能畅销这类商业性问题,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跟抹茶旦旦、乖巧宝宝那样能让人产生下载欲望——这当然不仅是商业问题,更需要能够精准捕捉当下的互联网习惯和风潮。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6)

Bobby厚厚的手稿

随着表情包的蓬勃发展,也有声音开始对此现象表示着担忧。有声音质疑表情包的泛滥是否消解了网络对严肃议题的讨论;有人认为过度使用表情包阻碍着深度交流,甚至产生强烈的敷衍感;也有人担心过度依赖视觉的沟通方式或许会让文字和语言逐渐式微。

无论如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创作变得不再困难,数字世界无疑为更多的个体赋权,表情包更是如此。作为态度和趣味的展现,表情包早已融入了当代青年的生活之中,更是展现着大众的生活常态,将网络话语权抓在了年轻一代手中。

撰文:Patricia Huang

编辑:于妙妙

供图:来源艺术家及网络

排版:于妙妙

聊天不回表情包(谁聊天只打字不发表情包)(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