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赵云去世诸葛亮的反应(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了一下)

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正准备调整部队乘胜追击司马懿,在此时却传来了张苞归天的噩耗,诸葛亮听罢“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从此以后卧床不起十几日,整天怏怏不乐,最终打马回了成都。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和关羽的次子关兴感情极深,情同手足,这份情谊如关羽与张飞之间,是诸葛亮子侄辈,舐犊情深很正常。另外,他二人作战勇猛,似关张再世,诸葛亮对他二人寄予厚望。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但是关于他的事迹在历史中记载不多,大部分是出现在小说里,被描述成蜀汉中期的一员猛将。

正史上赵云去世诸葛亮的反应(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了一下)(1)

张飞、关羽后代,有乃父风范,兄弟之情义薄云天。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在张飞遇害后,他为父报仇,跟随刘备征战东吴。张苞勇武异常,有其父横矛立马、独退曹兵百万的气势,有人赞他“有张苞而翼德复生。”在与东吴作战中,他一矛便刺死了吴将谢旌。东吴的镇西将军陆逊,在猇亭之战中大破蜀兵于彝陵之地,是他冲入重围解救被夹攻的刘备,在战斗力和性格上很有乃父风范。

并且张苞与关羽次子关兴感情极好,二人在刘备的赞许下结为了兄弟,自此在战场上,他们互帮互助,义薄云天。一次大胜收兵后,清点人马时张苞发现关兴不见了,以为他出了什么事,吓得赶紧上马寻他,大呼“安国(关兴的字)有失,吾不独生”。可见二人兄弟之情与个人气势,犹如关羽、张飞再世。

正史上赵云去世诸葛亮的反应(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了一下)(2)

第三次出师北伐,失足落涧,天不假年。

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班师回到成都。但东吴、曹魏战火继续,在曹休被东吴大将陆逊打败后,东吴派人给诸葛亮发去战报,希望能够继续出兵共同攻打曹魏。于是诸葛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决定继续北伐事业。

在此期间,诸葛亮写下第二篇《出师表》,力排众议,表达出攻打曹魏的必要性。但是这次出征其实很令人唏嘘,五虎将已然不在人间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此时拱卫诸葛亮的已经是五虎将2.0时代的少年郎,包括张苞与关兴。

正史上赵云去世诸葛亮的反应(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了一下)(3)

到了第三次出征,东吴孙权已经称帝,三国真正鼎立的时代到来。获得帝位头衔的孙权,想与诸葛亮结为盟友,秘谋攻打曹魏,计划东吴与蜀汉分别出兵曹魏,张苞即是在这次战役中殒命。

这次战争过程是这样的,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四月,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继续和司马懿对垒,并一举攻下了阴平和武都。张苞、关兴、姜维、王平四员猛将,采用前后夹击战术,攻杀魏将郭淮、孙礼,至此魏军大败。在惊吓慌忙之中,郭淮、孙礼弃马准备爬山逃跑,被张苞看见急忙骑马追赶。不料追赶过程中,连人带马一起滚落山涧,因为跌伤头部,尽管迅速赶回成都救治,却还是回天乏术,不久就归天了。

正史上赵云去世诸葛亮的反应(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了一下)(4)

诸葛亮感到命运无法掌控,似乎可以预见将来,一时悲痛难忍。

在张苞被送往成都救治后,这场战役因为获得了大胜,诸葛亮正准备调整部队乘胜追击,在此时却传来了张苞归天的噩耗,诸葛亮听罢“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从此以后卧床不起十几日,整天怏怏不乐,最终打马回了成都。

诸葛亮如此悲痛,对张苞之死有这么大的反应,究其原因来看:

首先是诸葛亮念及父辈情感,张苞可算作子侄一代人,毕竟舐犊情深,难以割舍,一时情难自禁。

其次,张苞归天之际也正是蜀汉用人之际,人才匮乏,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就对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的焦虑。

其实《三国演义》小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有关命运的提示,在张苞殒命之前,一些即将发生转折的战役前期,如果有重要将领死亡,不是一件好事,预示异象、祸端,事难达成。其实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时,忽闻关兴殒命,也是同样倒地不起,悲痛异常。表明一次次的谋划背后,总有一些不详预兆,这或许也是诸葛亮情难自禁的重要原因。

正史上赵云去世诸葛亮的反应(赵云去世诸葛亮只是哭泣了一下)(5)

欢迎大家关注“莫山主说历史”,提供专业有营养的历史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