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经典完整版(赵鑫中短篇系十三)

赵鑫经典完整版(赵鑫中短篇系十三)(1)

赵鑫|中短篇系十三:王尔德

《童话》:浅薄、病态的自我陶醉

【快乐王子】文集

1、《快乐王子》

本来小时候印象挺好的,可是重读却实在让人无语。

小时候觉得主角是快乐王子,而现在却觉得主角是燕子,而燕子真是有病啊,王子同时很残忍,它们自己愿意毁灭就毁灭吧,随便。

王尔德病态的审美不仅不值得同情,反而实在激发了厌恶感。

2、《夜莺与玫瑰》

庸俗、无知、情绪化、懦弱、没出息、狼心狗肺、见异思迁……

毫无意义的、盲目的、自我陶醉式的牺牲,不值得同情。

越读越气的矫揉造作。

3、《自私的巨人》

拥有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巨人并没有自私啊。凭什么要被天气惩罚啊?

为什么花园就一定要被孩子所占据呢?

只有充满了欢笑才是春夏秋,否则安静就是冬天,这个比喻也太简陋了吧。

不知道会不会是王尔德对于结婚生子、被侵占私人空间的、深层内心恐惧的映射。

可他最终还是孤身一人,孩子们只是周围的热闹。

最心爱的孩子却是天堂或死亡的使者,带他离开了生命……

4、《忠实的朋友》

故事套故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磨坊主荒谬的思想言论和恐怖的行动、以及他妻子的附和到了匪夷所思的夸张程度,小汉斯烂好人的程度也是惊人。

一个极度索取,一个无底线付出。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被掩盖的真相,令人细思则恐。

5、《了不起的火箭》

一个靠在众人面前绽放才能实现其价值的家伙,只会夸夸其谈,喋喋不休。

重复的机构、节奏中间读起来是非常的无聊、乏味。

在毫无注意的时刻绽放,又只能默默无闻,无法实现价值。

这是对某些“艺术家”的讽刺,也是一种无奈吧。

【石榴屋】文集

1、《年轻的国王》

恐怖的开头啊。

又是“唯美”和王尔德自己倾向的堆砌。

简直是用厌恶疗法来对奢华的美脱敏。

三个梦虽然节奏单调,但是内容却是难得的同情现实疾苦。

可是现实问题又不是简单就可以解决。

是快乐王子与人群接触的回响。

讽刺了王权、教权。

结尾富于传奇色彩。

相对于其他篇目,这篇算尚可立得住的了。

2、《西班牙公主的生日》

对美的理想爱人的可望而不可及,对自身丑陋的觉知和自惭形秽。

显然没必要这么长的,中间很多过程,并不是很有机。

忍着读完的。

简直和列斯托夫的故事没法比啊!

3、《渔人和他的灵魂》

这无疑是对《海的女儿》、《渔夫与魔鬼》、《一千零一夜》和《浮士德》等的大杂烩戏仿。

这么长有什么意思呢?每一个套故事都臃肿,让人难以忍受。直到后来身体与灵魂再合一,做出一些列错事时,才又能勉强读。

身体、心、灵魂的关系,上帝和魔鬼的关系,就被这样解释吗?

即使是不遗余力宣扬的“爱”,也只不过是情欲,它战胜了智慧和财富,这简直又是对古希腊神话金苹果的戏仿,而战胜“爱(情欲)”的,却是不一样的美色引发的新的情欲。恶心啊……

王尔德真是一个自以为是、鼠目寸光、庸俗低级的家伙。

4、《星孩》

唉,以“美貌”为核心的、结构重复、思考幼稚、劝人行善的道德训诫。

总体前后几个段文气落有些割裂。

开篇还好,但之后就成了卖弄自认为聪明美丽的句子。

对兔子三次出现的设计过于贫乏单薄。

“美貌”就是一切吗?就会被无条件的追随?就会被拥戴统治国家?

其他人都是傻子和花痴吗?

病态的心理啊。

结尾又体现出王尔德暗黑的心理。

不舒服,气闷。

【散文诗】:与其说是“散文诗”,不如说是寓言。

1、《艺术家》

“于是他用‘永恒悲哀’雕像的青铜,塑造出了‘片刻欢愉’的像。”P188

这是作者世界观的寓言吧。

2、《行善者》

“‘除了这样活,我又该怎样活呢?’

‘除了妇人,我还有什么可看呢?’

‘可是你已经赦了我的罪,而这路又是条快乐的路。’

‘除了哭,我又能做什么呢?’”P190-191

被“他”救的麻风病人、盲人、妓女、死人皆没能珍惜机会活得更好,却怪罪“他”救了他们。全是ever after··· 王尔德在这里是多么的大胆和叛逆。

3、《弟子》

“水塘答道:‘可我爱那喀索斯,是因为当他躺在我的岸边俯视我的时候,在他如镜的眼珠里,我总是看到我自己的美被映照了出来。’”P192

反向角度的寓言,彻底的自恋。

4、《导师》

“可是青年男子答道:‘我不是为他而哭,而是为我自己。······这人所做的一切我都做过,可是他们却没把我钉在十字架上处死。’”P193-194

辛辣的对追求名望者的讽刺。

5、《审判所》

“上帝对人说:‘为什么我不能送你下地狱?为了什么?’

‘因为我一直住在地狱里。’人答道。

审判所中一片寂静。

······

上帝对人说:‘为什么我不能送你上天堂?为了什么?’

‘因为不管在何时、何处,我都想象不出天堂的样子。’人答道。

审判所里一片寂静。”P197

在当时的环境中,王尔德真可谓“大逆不道”、“no作no die”啊。他身心里由梅菲斯特的影子。阴暗湿冷。

6、《智慧的教师》

“现在的他就像在拉住上帝的衣摆,新他的人数目在增多,他自己的信仰却在减弱。

现在的你将拥有上帝充分的爱了。”

又是寓言,辩证的零和博弈。

* * *

【总结】

王尔德可真不怎么地。

到现在时代的程度来看王尔德的童话,他的写作就是高中生至本科的水平;思考能力是初中生的水平;自恋程度是博士的水平。

即使写出了一些在文体上漂亮的句子又如何?!即使时不时的都出一些小聪明又如何?!都是雕虫小技,都是末端之术啊,根本就称不上作家!二流的都远远算不上,三流也进不了,只是某种蹩脚的“行为艺术”或干脆直接称为哗众取宠罢了。

就“毒舌那一脉”而言:简·奥斯汀浑然天成的讽刺幽默感,透出了高级的聪明和统一的趣味,虽然辛辣但保有正向的光。毛姆虽才气不是特别够,但是相当的务实、下功夫和为读者着想。钱钟书手下不留情,有时锯齿獠牙嘴脸未免难看,但立意是稳的,拎得清正反。张爱玲的怨气、阴暗王尔德都满满的有,但张爱玲毕竟有一些作品还是做到了平衡感。至于马克·吐温以及欧·亨利,更是没资格比较的。

王尔德的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住着一个花枝招展、庸俗无知的青年交际花和一个阴暗冰冷、玩世不恭的怨妇,他对“美”的执拗是极幼稚可笑的----窄化、矮化、庸俗化了美的内涵,他有一种强烈的反叛诋毁一切、强烈的自我毁灭的倾向。

王尔德的童话,是病态的、狭隘的、浅薄的、黑暗的、模糊的排泄物,对人的身心健康无益,对审美无益。

这并不是在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等“净化”意义上的判断,因为那些为了适合儿童阅读而删改的,是过于真实的、带着野蛮原始力量的生活本身,那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而王尔德,是他自己造成的,当然这和他“妈宝男”、成长经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等是紧密相连的。

Bye bye了,王尔德童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