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天光墟的地方(那些年我们趁过的天光墟)
滨江路“跳蚤市场”。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摄
华林玉器墟。 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摄
滨江路“跳蚤市场”。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摄
随时代发展“天光墟”各有各命运
有的转型升级 有的式微消失
南方天气炎热,天亮较早,形成广州独特的“天光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自发形成的“天光墟”命运却不同。究竟如何保留“天光墟”文化,成为有关部门、业界、街坊们关心的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不同“天光墟”发现,重生、升级、转营,不同“天光墟”走着不同的“人生路”,天光墟内买家、卖家也尝试着不同的转变。
统筹/曾卫康
文/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曾卫康
广州“天光墟” 命运各不同
1 海珠中路旧书天光墟:周六开,仍在经营
2 滨江路“跳蚤市场”:每天清晨到中午,仍在经营
3 芳村大道西“花墟”:每天凌晨到上午,仍在经营
4 文昌路文物“天光墟”:每周二清晨,仍在经营
5 华林玉器天光墟:升级中,等待重开时间
6 荔湾路旧电子产品、旧货天光墟:已经消失
(如有变化,具体以市场开业时间为准)
转型成功
文物“鬼墟”:从露天到入室经营
“我还是喜欢到文物天光墟走一下。”今年40多岁的欧先生是江西人,“我们在景德镇附近居住,从小就喜欢陶瓷。”来到广州生活后,欧先生在饭店端过盘子,当过咨客,还当过销售,卖过茶叶,最后,他还是选择在天光墟淘宝,开了间小古玩店,“刚开始,我也是摆地摊倒点旧瓷器卖一下,后来,我在天光墟就淘些文物来卖。”
文昌路文物“鬼墟”,又称“天光墟”,相传已经持续一个多世纪。10多年前,这里逢周二清晨开墟,每周一晚上,地摊主人们会先来划定地盘,待翌日清晨5时回头来摆摊。早上8时过后,城管人员上班巡视,摊主们便自觉收摊四散。近几年,“每周一墟”渐发展成“每日一墟”。据说在最兴旺的年头,就连欧美日等地的淘古者也慕名而来。
“那时,我没有什么本钱。”欧先生说,打工仔能有多少钱,“只能从钱币、瓶子、镜子等小件物品起家,赚到大钱后,就存起来。”
文昌北鬼市里,起码九成是“假古董”,只有行家才有望在赝品堆中十里挑一。而周边的不少老房子已经或卖或租,成为古玩贩子们的常驻地,更有不少被用作瓷器“造古”作坊。
欧先生说,文物生意是一个考眼光的行当,“曾经一万多元买过一个清朝佛像,结果却发现是假的,亏了钱。”
市场现状:临时街边摊消失
大约3年前,逢源街城管部门为流动商贩划出临时疏导区,设置近300个地摊。后来,随着城市发展,这些流动临时疏导区被取消。
如今,文物“天光墟”临时街边摊位已经“消失”。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文昌北路,发现过去文物巿场周边道路空荡,建筑物对开的空地上,树立着严禁乱摆卖的牌子。
“路边的天光墟没有了。”欧先生说,文昌路“天光墟”还继续开,也是每周二开,但是,生意已经大不如前。
欧先生认为,文物天光墟改为入室经营是大势所趋,“我们也是从路边走鬼赚钱,把生意做大后,租个小档口入室经营。”
和平共处
旧书市:七点半收摊还路于民
昨天提到的海珠中路旧书天光墟,位于广州市中心,之所以能长期延续下来,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海珠中天光墟目前的收摊时间固定在早上七点半左右。“见到城管车停下来,大家就很识做,收拾货物走人,不用几分钟就散光了。”摆摊的梁先生说,最近两年这个天光墟很少发生争执,他分析说,首先由于是凌晨摆卖,并不会占道扰民。“我们摆卖时间控制在7点半前,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出行。”记者走访了解到,海珠中一带的居民对周六的天光墟摆卖意见不多。“我住了很久后,才知道有这个天光墟,对我没啥影响。”居民王小姐告诉记者。
滨江路“跳蚤市场”:
在限定范围和时间内摆卖
滨江西路的旧货天光墟情况也比较相似,这里的摆卖时间比较长,从清晨延续到中午。但这段道路周边没有住宅,江边的人行道比较宽阔,人流量也不大,主要是一些晨运健身的市民,对市民通行造成的影响有限。
属地的海幢街负责人介绍,这个天光墟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初的摆卖人员多是在滨江边居住的原水上居民和低保低收入人员,为了帮补生计将家中闲置物品拿出来进行交易。但后来就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加入,尤其是在光复路天光墟关闭之后,这里多了很多外省籍小商贩加入,售卖的物品也从闲置物品变成了电子产品、玉器、旧衣物等等。
工作人员介绍,海幢街为了解决疏导问题,分析过天光墟摆卖和购物的人员构成:绝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部分原是下岗工人、家庭困难边缘人员、社会闲杂人员,购买人员群体也相对稳定。摆卖人员以“打游击”的形式和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周旋,如果仅靠查扣和守点等方法,而没有设置相应的疏导区进行规范和引导,很难硬性进行取缔。因而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允许天光墟在限定范围和时间内进行摆卖。
遗憾消失
荔湾路旧电子旧货墟
荔湾路旧货市场旁边天光墟曾是著名的电子夜市,逢周四凌晨开墟,数百摊位摆满荔湾路加油站旁的过千平方米空地。随着管理介入和买卖习惯的改变,天光墟近年成了白天墟,地点挪到大马路边。随着有关部门整治,此旧货天光墟已经消失。
据一些电子发烧友回忆:此天光墟专场北起新大新商场,南至广利宾馆路段,占据着荔湾路一侧的300米人行道。
当时,每逢周五中午1时,墟市正旺,从1元5粒的电池、20元一部的黑白手机,到500元一套的监控设备、2000元一台的进口打印机,卖尽高中低端的普及产品,吸引了不少上年纪的大叔大婶。而电子元件和电器配件等专业商品,则主攻内行买家。
随着有关部门整治,此天光墟已逐渐消失。
升级改造
华林玉器墟:
将以新形态出现
南下达摩祖师的西来初地,在步入华林寺前,有一条一百多米的弯曲小路,闻名世界的华林玉器在此发迹。天色刚刚发亮,玉器商贩们纷纷拿着自己的玉器,来自全国、东南亚等客商纷纷聚集于此,“海淘”玉器。
“华林玉器市场正在升级转型。”华林玉器商会有关负责人说,天光墟暂时处于调整阶段,“有关部门批复后就能重开。”
“华林玉器天光墟是自发形成的。”广州华林玉器商会会长傅深根说,每天大约6时30分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玉器买家就会聚集在此,寻找自己喜欢的产品。“天光墟”玉器并不算高档,“在玉器中只属于中低档,每件价格从几十元到十多万元不等,但是,它却是整个市场的玉器价格的晴雨表。每天,来自世界各地买家天亮逛完天光墟后,接着到附近玉器市场,继续买货。”
广州华林玉器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玉器市场正在处于转型阶段,天光墟是一种文化,“在得到有关部门批复后,天光墟将以一种新形态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