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产出和边际产品价值(必须了解的产品经济学)

水和钻石相比,哪一个是人的必需品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边际产出和边际产品价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边际产出和边际产品价值(必须了解的产品经济学)

边际产出和边际产品价值

水和钻石相比,哪一个是人的必需品呢?

当然是水,因为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如果人连续好几天都滴水不沾,可能因此而死去;相反,人没有了钻石,依然能够好好的生存下去。

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

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水的价格却非常低;钻石对人的生命来说一点也没用,但是为什么钻石价格却非常的贵?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边际的概念来解释:

因为水资源基本上是取之不尽,水够喝就好了,人不会无休止地需要水,口喝的人喝了水后就不会在短时间内想喝水了,此时水就会边际效用很少。

而钻石带给人们的边际效用通常高于水带给人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也因此较昂贵。


边际效用


那什么是边际效用呢?

举个例子,一个很饿的人:

第一碗饭对他的价值很高,给他的快乐可能是100单位,

第二碗饭他已经不那么饿了,所以价值是50单位,

第三碗饭他已经差不多饱了,价值剩10单位。

第四碗饭,价值是0。

第五碗饭他已经很饱了,价值是负的,如果要他吃,还要给他钱才行


所以,当他还没吃饭时:

一碗饭的边际效用是100,

吃了一碗饭时,一碗饭(也就是第二碗)的边际效用是50

吃了两碗饭时,一碗饭的边际效用是10

吃了三碗饭时,一碗饭的边际效用是0

吃了四碗饭时,一碗饭的边际效用是 -10....以此类推..

大部份的时候,边际效用都是越来越小的,包括钱也是。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解


消费者进行消费时,这个人使用商品的行为方式表明了他们对不同需求的重视顺序。

例如:

一个人在荒岛上发现了一箱被冲上岸的瓶装水。

这个人可能会喝第一瓶,表明满足他的口渴需求是水最重要的用途。

这个人可能会用第二瓶给自己洗澡,或者可能会决定把它留到以后。



如果他们把水留到以后,表明这个人更看重未来用水,而不是今天洗澡,但仍然不如立即解渴。如果用边际效用来解释,就是口渴需求的边际效用最高,未来用水次之,洗澡需求最低


产品经理应用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时,总是希望“设计的产品所需足的用户需求能保持较高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说产品满足得是用户的强需求。

因为一个产品之所以被消费,是因为它提供了足够的满足感,具备足够的边际效用。同时的,总是在尽量避免边际效用为负的情况。

例如:

我们吃馒头,馒头带给我们的效用在递减,与此同时,我们每吃一个馒头,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为馒头付钱。

由于边际效用是在递减的,所以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多吃一个馒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小于吃这一个馒头所付的边际成本。


当这一刻来临,继续吃馒头就变的得不偿失了。这时我们就会停止吃馒头,把成本用到别的地方去,获得更高的边际效用。


边际成本


上面的例子中,和边际效用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个词: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例如:

一个工厂生产 20 件产品的总成本是400元,生产 21 件总成本是430元。这表示生产第 21 件时,额外需要30元成本。那么生产第 21 件的边际成本就是30元。



由第1件到第2件,第2件到第3件,就叫边际。每多生产多一件产品要额外支付的成本,这就是边际成本了。

然后,把每一单位的边际成本加起来,就是总成本。


边际成本递减理解


我们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时,常常看到有这样的促销活动:饮料第二杯半价,甜筒冰淇淋第二个5折;

在星巴克消费时,超大杯的性价比看起来也是最划算。

麦当劳的第二杯和星巴克的超大杯,商家是损失利润做活动吗?当然不是,商品的价格通常不是按平均成本定价的,而是按照边际成本。


对于麦当劳而言,卖给消费者的第一杯饮品的成本中已经包括了“店铺租金、制做饮料的设备成本、水电成本、人员工资、品牌宣传成本以及制作饮料的原材料成本”,一旦成功卖出第一杯饮料,第二杯饮料的成本就只剩下原材料成本,也就是边际成本。

因此第二杯半价也绝对不是亏本卖吆喝的傻缺行为。


通常在产品初期,会需要较大的固定成本投入,当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根据边际成本递减规律,整体成本的增长就会越来越慢。

例如一个APP服务10万人和服务50万人的成本差不多,也就是边际成本趋于零。代表着服务越多的用户,新收入都将是净出入,这也叫产品的规模效应。

边际水平判断好生意


边际成本从经济学角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皆有代价。

代价,就是成本,不仅仅指金钱,要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好生意,可以从边际效用和成本形成的水平分析判断。


小A想开发一款咖啡连锁产品,打算去瑞幸咖啡的店铺,近距离感受一下这个竞品。

小A来到位于CBD大楼的瑞幸咖啡店,并与咖啡店老板小F攀谈。小F听了小A的来意,叹息到:“我是在 2019年10月正式加盟了瑞幸咖啡.我原本是想要投资小鹿茶,主要是由于当时瑞幸高调宣布小鹿茶独立运营,并且颠覆传统加盟方式,开启‘新零售合伙人模式 ”加盟战略。

也就是说,我在开店前期不需要交加盟费,是从开始盈利后再上交抽成费用。

这样的模式下,小鹿茶总部将提供营销、客户发展、产品制作监督等,合伙人承担门店选址与装修、产品制作与交付等工作。


我当时十分心动,但是小鹿茶加盟店策略主要是在三四线城市,与我想要的工作地点并不相符。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就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瑞幸试图通过“小鹿茶加盟店策略下沉三四线城市,与前端一二线城市的咖啡形成互补的消费者全线覆盖“的构想,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

小鹿茶对标的是喜茶、奈雪0茶等新式茶饮品牌,但其轻工店模式和供应链使得产品在口味、品质和营销模式上均无法与这些品牌抗衡。”


小A在听到小F的叹息之后不解地问:“既然您现在选择 了咖啡店而非小鹿茶店,那岂不是可以称之为正确的选择吗?怎么还叹气呢?”

面对小A的这一问题,小F疲惫不堪,笑而不语。小A明白市场规则,有些话不能言传,只能自己意会。


回到家的小A拿出笔纸,将自己在门店观察的数据和小F提供的数据写在纸上,试图来找出小F苦笑背后的深意。

瑞幸咖啡的单店不盈利,这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与星巴克相比,瑞幸咖啡确实消除了部分品牌溢价,但折扣过高带来的有效单价低、前期投入成本高等弊端,无法将每个单店从亏损沼泽中拉出来。


小A通过分析瑞幸咖啡的报表数据发现,瑞幸咖啡的营业利润率和息税折摊前盈余长期为负,每家商店的平均现金流量也为负。公司在持续融资但同时又在疯狂‘烧钱”。

结合小F提供的每日消费量数据、瑞幸2019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报表数据.计算出:

咖啡类饮品折后平均有效售价为10.5元/件

含原材料成本、变动运营人工费用、送货补贴等成本在内的总变动成本为9.59元/件

租金、水电费.设备折旧等固定成本费用为27,500元/月

最后得出每个店面咖啡日均保本点销量为1,007件。


相较于小F所说的日均实际345件的销量,安全边际为-662。

根据边际水平,显而易见的是瑞幸咖啡离保本点的距离还很远,更不用说涵盖营销、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小A由此也判定出了行业竞品的经营情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