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和康熙(太监赵昌随侍康熙60年)
1722年12月20日,在位长达六十一年、被称作“千古一帝”的康熙帝驾崩,这也宣告了九子夺嫡的斗争走向了终结,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帝成为最后的赢家。
惹人非议的是,雍正在康熙帝逝世的那一夜,就下令处死了太监总管,也是陪伴了康熙六十年心腹太监赵昌,并抄没了所有家产,其家眷全部贬为奴隶。
第二天,雍正立马昭告天下,罪奴赵昌被处死。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也搞得人心惶惶,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但谁也说不清楚雍正为什么要处死赵昌。
陪伴康熙多年
康熙帝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从8岁登基到69岁逝世,他肃朝纲、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创下了后人难及的政绩。
他也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甚至有许多人笑称,他都可以把他的儿子给熬死。
但是,身为年纪尚幼的皇帝,康熙幼年的生活其实异常艰苦,每一层台阶都走得步履维艰。
父亲顺治帝逝世后,母亲佟佳氏不久也去世了,孝庄太后为了将其培养成一位优秀的帝王,免不了严苛以待,康熙实际上全然没有其他孩子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而朝中往往风起云涌,许多事情都不是一个8岁的孩子可以决定的。
权臣鳌拜结党营私、一手遮天,企图把康熙变成一个傀儡皇帝,这样他就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所以,在身旁的都不是可以信任的人,身在皇位,康熙要承受得实在太多。
清朝时,皇族总会给皇子选几个年纪相仿的小太监当玩伴、随侍,以便日后有人可以忠诚地侍奉这些皇子。
一般来说,皇子当上了皇上之后,这些玩伴也会成为皇帝身边的心腹太监。
比康熙小三岁的小太监便是他的玩伴之一,自小和康熙一起长大。
从康熙登基到除去鳌拜、成功亲征,赵昌陪伴他走过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对他忠心耿耿,深得康熙信任。
因此,赵昌也成为内务太监大总管,是内宫的“一把手”,康熙还把专门为皇家制造生活用品的造办处交给他管。而赵昌情商极高、很会察言观色这也是真的。
影视剧图
据说,康熙有一次接见外国使臣时,多看了一眼朝贡的火枪。
赵昌便知道皇帝必定是喜欢这种火枪,便令人制作了一把镶嵌宝石的华贵火枪送给康熙,这让康熙很是高兴。
因此,康熙平日里在处理政务、下达命令的时候,丝毫不避讳赵昌,对于这个心腹之人的信任程度可谓是要胜过自己的孩子。
赵昌在宫内主要的职责是传达圣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在当时可是极大的权力。再加上赵昌日夜服侍康熙,几乎是和皇帝相处时间最多的人。
所以,在皇宫内谋生存的人,免不了都要去巴结赵昌,以及看他的脸色行事。
康熙年间,赵昌风头无两,再加上主管造办处,其中油水也不少,相传赵昌拥有六十顷田地、京城房屋六百间,家中的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
康熙晚年缠绵病榻时,年老的赵昌也服侍在一旁,负责传达康熙旨令,可这也成为杀死他的一把无形的刀。
三宗罪过雍正还没等到正式登基,甚至等不到黎明时,便急不可耐地处死赵昌。康熙驾崩时,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就住在皇宫中的畅春园。
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康熙驾崩当晚,他亲耳听到了绝望的呼号之声,而这个呼号之声很明显地指向了人临死前的呼喊。
毫无疑问,这个呼号的声音就是赵昌发出来的。
一般来说,新皇即位后,往往会大赦天下,以彰显自己的仁慈。
可雍正却反其道而行之,不顾他人非议,昭告天下自己处死了陪伴父亲六十年之久的心腹太监,并且“籍没家产,子女为奴”。
赵昌服侍康熙帝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雍正登基后,就算不重用他,也该让他颐养天年才是。
他这么做,不免让天下人议论,也让在九泉之下的康熙寒心。
赵昌生平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后人只知道,雍正给赵昌定了三宗罪过。
这第一宗罪过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在皇子身旁安插眼线,暗中监视皇子,其中有很多都是他的亲信。
可事实上,这条罪状经不起推敲。身为一个宦官,赵昌哪怕权力再大,也没有必要去监视一个皇子,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他能做得最多就是站队。
与其说赵昌派亲信去监视皇子们,倒不如说是康熙帝指派这个心腹这么做的。
要知道,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各个皇子皆精明能干,但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明争暗斗、结党营私上。
二阿哥胤礽是仁孝皇后赫舍里的儿子,赫舍里生下他之后便逝世了,康熙帝于是把对皇后所有的爱和悲伤都倾注到了这个儿子身上,一出生便将其立为太子。
但是,胤礽后因为犯错经历两废两立,后来便再与皇位无缘,其他皇子便燃起更多的争夺皇位的斗志。
皇长子胤禔、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等都卷入了斗争中,“九子夺嫡”愈演愈烈。
康熙不忍看着自己的儿子们相互残杀,但年老的他也无力阻止,可是在局势混乱之时,派自己的心腹去当眼线,侦察各个皇子的动向,这也是正常的。
身为擅弄权术的帝王,这样的道理,雍正不可能不懂,所以,要以这样的罪过来处置赵昌,实在是有些牵强。
第二宗罪过便是偷盗银库,贪污了五千两银子。在康熙晚期,贪污腐败的现象很是严重,到了乾隆年间,买官卖官的行径已经是见多不怪了。
按照当时的律例规定,贪污一千两以下的,处五年禁闭,一千两以上的则要处死刑,但因为官官相护,在现实中往往没有严格执行。
贪污上万两的官员多得是,但他们大多都可以逃过一死。按照律例,要说赵昌在国库中偷盗了五千两,那确实是可以杀头的罪行,然而,雍正不会不知道。
身为内务总管,又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多的是宫女、太监以及妃子、大臣要巴结他,他哪里用得着去偷盗国库呢?
就算是真的偷盗了五千两,雍正也应当在找到了确凿证据之后,交给大理寺处理,没必要当场就把赵昌处死。
最后一宗罪过就是利用火镰意图谋反。火镰是古代成年男子常用的点火器具,赵昌曾在太子胤礽未被废之时,派人制作了一个精巧的火镰,当作礼物送给胤礽的儿子弘皙。
在雍正看来,那个火镰是信物,赵昌以此为媒介,意图和废太子商量着意图再次造反,是不可饶恕之罪。
但火镰在那个时候是贵族中的平常之物,很多贵族子弟出门都喜欢佩戴火镰,以彰显自己的身份,赵昌不过是想讨弘皙这个皇孙开心罢了。
雍正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指明赵昌勾结废太子谋反。以这样的罪名来处置赵昌,更是无中生有。
总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雍正加在赵昌身上的三宗罪过看似合理,桩桩件件也都十恶不赦,实际上略微思考一下,都显得荒诞无比。
雍正不过是想用“正当”的理由处死赵昌罢了。只要赵昌死了,他就永远都无法开口。
真实原因既然这些罪过都是强加的,那么雍正必定有要杀死赵昌的真正理由,才会那么迫不及待动手。
能爬到高处的帝王向来薄情,更何况是在众多皇子中拼杀出来的雍正,他自然要用尽全力、不放过一个人去巩固他来之不易的皇位。
他之所以要杀死赵昌,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是这个太监总管对他有潜在的威胁。
雍正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争议的皇帝,一方面,他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国家上,被誉为“最勤勉的帝王”。
他在位十三年,对清廷机构以及吏治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清朝吏治澄清、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可另一方面,他登基之后,连异母兄弟都不放过,将他们圈禁至死,并且除掉了年羹尧、隆科多等他认为有威胁的大臣。
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除掉赵昌,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不多见,但这样的凶狠倒也符合雍正的作风。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雍正还是四阿哥时,并不是康熙最看重的儿子。一开始,康熙一心想把皇位传给二阿哥胤礽。
除了是嫡出的身份之外,也因为爱屋及乌,对其母亲的爱转到了他身上,特地破例,在胤礽一岁多的时候便立他为太子。
在胤礽彻底被废后,四阿哥胤禛仍不是康熙心中的最佳人选。相比之下,八阿哥胤禩善于收买人心,在政治上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素有“八贤王”之称。
因此,许多阿哥和大臣都倾向他,认为他是当储君的最佳人选,康熙在一开始也看好他,而同期站在胤禛阵营的,怕是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了。
但是,帝王毕竟都容易有猜疑之心,锋芒毕露的胤禩受到了康熙帝的猜忌,所以哪怕他再优秀,康熙也不会将皇位传给他。
而这个时候,平日里低调小心的胤禛已经渐渐在朝中布下了局,以扩大他的势力。慢慢的,便形成了分别以八阿哥、四阿哥为首的两股势力。
在后期,康熙较为看重的皇子是四阿哥的同母胞弟十四阿哥胤祯。
十四阿哥年纪虽轻,但天资聪颖,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在西北屡立战功,军事谋略上也是一流,康熙看见这个儿子,就像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
更难得的是,他待人宽厚,并没有什么阿哥的架子。就连四阿哥的生母,也更喜欢这个小儿子。
总而言之,胤祯是后期皇子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康熙虽没有明确表示,但必然有意把皇位传给这个心爱的儿子。
他甚至曾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让他们大小事都听十四阿哥的安排,说老十四的训示“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可至于康熙实际上是怎么想的,遗诏上是怎么写的,谁也不知道。
康熙的死也有一点蹊跷,史书记载,1761年10月21日,69岁的康熙还精力旺盛地去南苑打猎,但短短十几天之后,他身体就开始抱恙而卧病在床。
在雍正朝吕留良案中,曾静的口供是:“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话中之话是指雍正是杀害先皇的凶手。
马国贤则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意思是哪怕康熙不是雍正害死的,驾崩当晚也有剧变发生。
民间便流传一个说法:康熙帝本是想传位给十四阿哥的,但康熙驾崩时,十四阿哥正在西北打仗,赶不回宫里。
四阿哥便谋朝篡位,暗自把“传位十四”改为了“传位于四”。
在康熙死去的病榻前,他宣读圣旨说:“父皇欲立我为储君”,从而顺利登上了皇位。
圣旨一出,满朝哗然,少不了不服气的人。毕竟四阿哥一直不被康熙看重,他也没有值得称赞的功绩,没有出身高贵的母前,康熙对他的评价也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这样一个不出挑的皇子,怎么会是储君的人选呢?
可四阿哥毕竟有他的优秀之处,那些不服气的党羽想要把他拉下马,也发现四阿哥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了。
我们不难猜测,康熙在弥留之际已是气若游丝,自己对外说出传位给哪个皇子,旁人也听不清他的话,一切都要由赵昌来转达。
而孤注一掷想要拿到皇位的胤禛,有可能暗中威胁赵昌,对外宣称传位给四阿哥。而当木已成舟时,胤禛便要杀掉这个知情者,避免他泄密。
要知道,雍正这个皇帝一开始做得并不安心,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在朝堂上,八爷的势力依旧强大,一不留意,雍正的权力就会被架空。
十四爷尚且手握重兵,当他向京城发难时,若不是十三阿哥胤祥不顾生命危险,控制了军队,雍正极有可能早已被拉下马了。
雍正有一步走错,都会失去来之不易的皇位。
倘若赵昌日后被拉入了八爷党,那对于雍正来说,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人,雍正必定是要迅速除掉的。
而除掉一个隐患,对朝中以及宫中其他人而言也是杀鸡儆猴,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另一个要除掉赵昌的原因,或许是这个帝王心腹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康熙帝纵然是一个明君,可只要是人,就必定有见不得光的事。
赵昌服侍康熙长达六十年,必然知道康熙的许多秘密,甚至是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事,例如兵力部署、边防建设等他也会知道。
上任皇帝去世后,跟在身边的太监、宫女会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工作,或是直接退休回老家,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事不会把皇族的秘密说出去。
如果赵昌有意跟外族勾结,那么只要泄露一点消息他就能换来千万两钱财,但这对国家而言就是一个灾难了。
哪怕赵昌不和外族勾结,把皇族的秘事说给外人听,也会有不好的影响。
所以,雍正杀死赵昌还是利大于弊的事。自古无情是帝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历史上,杀掉上任皇帝身边的心腹都是常见的事。
雍正死后,乾隆也打压了原本雍正身边的心腹大臣,而乾隆驾崩后,嘉庆帝同样不放过乾隆的心腹。
皇帝们这么做,一是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固,二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从来都是冰冷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