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催化剂制氢(首个可用于Fenton反应分解双氧水的)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以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活性基团来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常用手段之一近年来,AOPs中的Fenton氧化法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在Fenton反应中,Fe2 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分解双氧水(H2O2)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使其具备了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焦化废水等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到目前为止,传统Fenton反应中H2O2的分解效率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30%)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H2O2(30~6000 mmol/L)和Fe2 (18~410 mmol/L)以生成足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种,这不仅增加了反应成本,高浓度的铁离子还容易生成“铁泥”引起催化反应中毒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寻找可用于Fenton反应分解双氧水的助催化剂水溶性有机类助催化剂如半胱氨酸、原儿茶酸等虽然可以促进Fenton反应中铁离子的循环,提高H2O2的分解效率,但有机助催化剂本身也会被羟基自由基降解并导致整个AOPs体系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始终处于很高的水平,这不仅增加了反应成本,还容易造成积碳引起催化中毒,使得有机助催化Fenton体系很难实现工业化推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钌催化剂制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钌催化剂制氢(首个可用于Fenton反应分解双氧水的)

钌催化剂制氢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以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活性基团来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常用手段之一。近年来,AOPs中的Fenton氧化法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在Fenton反应中,Fe2 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分解双氧水(H2O2)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使其具备了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焦化废水等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到目前为止,传统Fenton反应中H2O2的分解效率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30%)。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H2O2(30~6000 mmol/L)和Fe2 (18~410 mmol/L)以生成足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种,这不仅增加了反应成本,高浓度的铁离子还容易生成“铁泥”引起催化反应中毒。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寻找可用于Fenton反应分解双氧水的助催化剂。水溶性有机类助催化剂如半胱氨酸、原儿茶酸等虽然可以促进Fenton反应中铁离子的循环,提高H2O2的分解效率,但有机助催化剂本身也会被羟基自由基降解并导致整个AOPs体系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始终处于很高的水平,这不仅增加了反应成本,还容易造成积碳引起催化中毒,使得有机助催化Fenton体系很难实现工业化推广。

最近,华东理工大学张金龙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和邢明阳副教授(点击查看介绍)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Yadong Yin)教授(点击查看介绍)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开发了首个可用于Fenton反应高效分解双氧水的“无机助催化剂”——以硫化钼(MoS2)为代表的“表面缺陷态硫化物”。MoS2协同光催化实现了Fenton反应中铁离子的高效循环以及H2O2的快速分解。研究发现,当H2O2和Fe2 浓度分别控制在0.4 mmol/L和0.07 mmol/L时,MoS2、WS2、Cr2S3、CoS2、PbS及ZnS等硫化物表面暴露的还原态金属活性中心促进了Fe3 /Fe2 的循环(如上图)。此外,光催化可以进一步促进H2O2的分解及有机分子的敏化,使得H2O2的分解效率从28%提高至75%。高效的铁离子循环效率及较低的H2O2和Fe2 用量不仅有效抑制了铁泥的生成,还使得硫化物无机助催化体系在10次循环反应后依旧保持对苯系有机污染物分子90%以上的TOC矿化率,远高于传统Fenton体系以及有机助催化体系的矿化率(~20%),甚至在无氧条件下,依旧保持对有机污染物分子96%的降解率。在工业应用方面,MoS2助催化Fenton体系还被用来直接处理工业苯系物废水(初始COD:10400 mg/L)。反应1h后,苯系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5%,远远高于传统Fenton反应的活性(12%),反应7小时后,COD值降低至360 mg/L,去除率达97%。

该工作近期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的Chem 杂志上,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审稿人认为:“不管对于科学界还是工业界,该项研究工作都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令人兴奋的研究成果(Overall,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work are exciting and important for scientific community as well a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该论文以华东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由邢明阳副教授、许文静(Wenjing Xu)博士及博士研究生董陈成为共同第一作者,张金龙教授及殷亚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