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凌山屯传说(黄屯有座灵应观)

曹传喜

东阿凌山屯传说(黄屯有座灵应观)(1)

2018年冬,高东高速公路东阿黄屯段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工人们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黄屯村东南的麦田里,偶然挖掘出部分建筑石构件和几通残碑,经鉴定为原“灵应观”建筑构件及明代创修灵应观碑记碑。

“灵应观”俗称黄屯大庙,也有人叫它“三官庙”,曾坐落于东阿县黄屯乡黄屯村(山东省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黄屯村)东南,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曲集村已故良琪大法师因家境贫寒,从八岁开始在其当过二十四年的道士,期间当过道长,主持过教务。

灵应观,创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多次修缮,到良琪法师当主持时,已传了七代。据良琪法师仙逝前回忆说,灵应观占地面积约有百余亩,其建筑大体有三部分组成。山门巍巍壮观,为大清光绪三十一年重修。门上有石质匾额“灵应观”三个大字。

东阿凌山屯传说(黄屯有座灵应观)(2)

进入山门到达观音阁,门上写有:“出南海金童引路,驾祥云玉女随身”对联。横批:“慈航普度”。正中三个铁铸塑像为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两边十二个泥塑菩萨。观音阁外一铁制车轮,传说三官老爷坐铁车来到黄屯大庙,故“灵应观”又称“铁车庙”。

经过观音阁到达三官庙,大殿为宽敞明亮的四角翘首式建筑,明三暗五结构。殿内正中供奉着上元一品九气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解厄洞阴大帝,周围铁铸八帅站像。每个铁铸塑像重约五百斤,铸造时间为大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人们供奉他们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为百姓赐福、赦罪、消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在三官庙两侧修缮了钟楼和碑楼。据碑文记载,钟楼和碑楼是当地乡绅田兆林、宋传新和刁如楷募集四千元大洋重修的。

东阿凌山屯传说(黄屯有座灵应观)(3)

主体建筑为玉皇皋,,是双层楼式庙堂,玉皇大帝居楼上,表示至高无上的的尊严。楼下中间为地藏王,东侧为炳灵公(传说是东岳大帝的第三子,又称为“炳灵太子”)铁像,西侧为为老子李耳铁像。东西厢房,分别是阴曹地府和阎王殿。阴曹地府为泥塑的十八层地狱惨景,传说中面恶心善的五阎王门口写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对联,横批为:“久已等你”;六阎王门口的对联写道:“阳世间任由尔行,阴司里饶过谁来”。横批为:“你可来了”。整座大殿极其阴森恐怖,令人不寒而栗。阎王殿内供奉着十殿阎君,即秦广王蒋、楚江王历、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王包、卞城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平等王陆、转轮王薛等。道士极力宣扬和吹捧这些泥胎,说他们分居地府十殿,成为地狱的主宰者,世人生前罪孽深重,死后必定受到惩罚。

灵应观在当地虽然规模较大,但与洪范池、少岱山的宫观相比就显得过于渺小了。

随着岁月的流失,原本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灵应观,早已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