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和朱棣的关系(瓦剌王脱欢逆袭)

马哈木死后的瓦剌

永乐十五年初,出使瓦剌的太监海童回到明朝。海童上报明成祖朱棣:瓦剌对抗明朝,主要是马哈木的原因。如今,马哈木已死,瓦剌另外两位首领(贤义王太平、把秃孛罗)可以招抚。于是,明朝对蒙古的战略再次调整为,联络瓦剌,打击鞑靼。

瓦剌和朱棣的关系(瓦剌王脱欢逆袭)(1)

说起瓦剌人,总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整体。其实,瓦剌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不同名称,就能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

蒙古汗国,瓦剌是以斡亦剌部为核心的林中百姓,又称为四瓦剌;

元朝,瓦剌是阿里不哥后裔的属民;

明朝,瓦剌逐渐摆脱阿里不哥后裔领主,成为一个由不同部落组成的联盟。

清朝,瓦剌被称作卫拉特,部落联盟的性质依旧,但也经过了兴衰分合,最终形成了四大一小五个部落。

所以,林中百姓、瓦剌、卫拉特等,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瓦剌人也因为是蒙古势力的边缘人群,没有被蒙古直接统治。而是交由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家族统领。

忽都合·别乞曾参与过草原诸部对抗成吉思汗的战争,也是林中百姓中最早见识过成吉思汗大军实力的人。

术赤征服林中百姓过程中,忽都合·别乞主动归附,成为蒙古大军的向导。也是在忽都·合别乞的作用下,林中百姓没有多少抵抗,就顺利被收服。

忽都合·别乞家族也被成吉思汗赐予世代与黄金家族联姻。由此,忽都合·别乞所在的斡亦剌部,也就成为林中百姓的核心部落。

元朝建立之前,林中百姓被成吉思汗分配给幼子拖雷。拖雷死后,又有其妻唆鲁禾帖尼代管。最终,林中百姓成为拖雷幼子阿里不哥及其后裔的属民。

唆鲁禾帖尼,出自克烈部,是王汗的侄女。所以,也就有一部分克烈部加入到了瓦剌人之中。

而在拖雷家族的领地之内,不仅有林中百姓,还有乃蛮人、乞儿吉思人。于是,斡亦剌部、乃蛮部、乞儿吉思人、克烈部都作为阿里不哥后裔的属民,共同构成了瓦剌人。

元末明初之际,也速迭儿时瓦剌人的领主,并授予乌格齐·哈什哈统领瓦剌诸部。这与当初成吉思汗授予忽都合·别乞统领林中百姓的性质是一样的。一个是东家,一个是掌柜。

乌格齐·哈什哈出身于瓦剌人中的克烈部。

如果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瓦剌人可能会提前成为一个整体。但由于乌格齐·哈什哈死于内讧,瓦剌人的统一之路被暂停,内部再次分化,成为三大势力,分别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各自统领。三人接受明朝册封为王,并称为瓦剌三王。瓦剌也就此入了三王时代

瓦剌和朱棣的关系(瓦剌王脱欢逆袭)(2)

屈居末位的脱欢

马哈木,绰罗斯氏,属于乃蛮人后裔。之后演化为准噶尔、杜尔伯特二部。

太平,乌格齐哈什哈之子,属于克烈人后裔。之后又演化为土尔扈特部。

把秃孛罗,斡亦剌惕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后裔。之后演化为辉特部。辉特部也曾强横一时,但在明朝中后期被达延汗连番打击,最终成为依附于卫拉特四部的小部落。

至于卫拉特四部中的和硕特部,此时还没有加入。

所以,在明朝早期,瓦剌人大致分为三大部。

如果按照实力排名,最初的核心部落斡亦剌部(忽都合别乞),已经排名垫底。而克烈人在瓦剌王乌格齐·哈什哈死后,也退居二线。

马哈木家族属于居住在瓦剌地区蒙古化的乃蛮人,是蒙古边缘的边缘。但在元末明初乱世的背景下,凭借浩海达裕、马哈木父子两代人的经营,所部实力渐强,最终跃居瓦剌三部之首。

瓦剌三王对外集体行动,对内各自独立。马哈木实力最强,统领瓦剌。但即使实力再强,也没有强到可以完全控制其他两部。所以,瓦剌三部之间也是相互制衡。

马哈木被阿鲁台打败后,部众溃散,实力大减。从而也使得其部落实力再次垫底。

于是,原本实力第二位的太平,顺势成为瓦剌三王时代的第二任统领。太平是乌格齐·哈什哈之子,蒙古名字额色库(即汉语太平的意思)。

不过,太平统领瓦剌三部时期,瓦剌三部往往分头发展,不复马哈木时代的集体行动。

把秃孛罗,也顺势由第三名,上升一位,仅次于太平。甚至,把秃孛罗之弟昂克都能自另一部,实力也强于落魄了的脱欢(马哈木的继承人)

原本强横的瓦剌第一大势力,在被阿鲁台击败溃散后,其新首领脱欢只能屈居末席。

问题是,脱欢甘心屈居末席吗?

瓦剌和朱棣的关系(瓦剌王脱欢逆袭)(3)

脱欢逆袭与成祖三征

马哈木死后(永乐十四年三月),其子脱欢一度“失踪”了大半年时间。

在蒙文史料中,脱欢被阿鲁台俘虏,在鞑靼做了一年奴隶,才被其母萨穆尔公主救回。进而演化出,“脱欢”这个名字就是阿鲁台给改的。因为,他在阿鲁台处做奴隶,阿鲁台让他背了一年铁锅。脱欢,就是蒙语铁锅的意思。

但在汉文史料中,并没有这个传说。而且,用名字来解释脱欢沦为奴,也不合理。在那个时代的蒙古地区,铁锅属于高科技产品。蒙古人对铁锅的喜爱,早就表达在了名字上。脱欢,是一个很常见的蒙古人名。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名字硬翻成中文,就是“铁锅英雄”。难道元顺帝也曾做过奴隶,背过铁锅吗?

不过,脱欢出现于明朝记载中,已是永乐十六年三月。脱欢请求袭父爵——顺宁王。明朝给的爵位,在蒙古地区没多大约束力。但好处在于,脱欢袭父爵后,自己的地位更合法。而且,脱欢还能利用这个爵位,去和明朝做朝贡贸易,以获得巨额经济收益。

脱欢重新收拢部众的同时,新一任的瓦剌统领太平主动攻打鞑靼阿鲁台,取得胜利。但在第二年,阿鲁台大举进攻瓦剌,太平又吃了大败仗。

此后两年,脱欢也挑战阿鲁台,也连吃败仗。多次战胜瓦剌的阿鲁台,由此实力大增,也改变了对明朝的态度。

永乐十九年初冬,阿鲁台兴兵南下,攻打兴和所(现在的张家口张北县)。守将王唤力战而死。

时隔八年,明成祖开启了连续三年的最后三次亲征(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

阿鲁台却狡猾得很。只要大军出塞,他就跑。每次都逮不住他。阿鲁台还舔着脸给高丽国王写信,说:大军自东逐我,则我乃西走;自西逐我,则我乃东走。终不与战。

这期间,太平自从被阿鲁台战败后,实力受损。惹不起阿鲁台,太平竟带着部众进犯哈密王。哈密王与东察合台汗国同气连枝,共同击退太平。太平只能在甘肃边外驻牧。

而正面对抗阿鲁台的,则是脱欢。脱欢两次与阿鲁台交锋,都以失败收场。但在永乐二十一年,发生了逆转。

这一年,明成祖第四次亲征,驻扎在沙城,还没动身,就陆续有溃散的鞑靼部众来投诚,并告知:阿鲁台已经被脱欢击败,部众溃散。

第二年正月,阿鲁台犯边大同、开平。二月,瓦剌三王共同遣使朝贡。四月底,明成祖朱棣第五次亲征,但仍然一无所获。八月,班师途中,明成祖死于榆木川。

明成祖的后三次亲征,没能正面与阿鲁台交锋。但也同样打击了对付的士气,并造成威慑。更重要的是,脱欢也积极主动配合作战,甚至先于明军击败阿鲁台。也就是说,脱欢的逆袭,恰恰与明成祖的亲征同步。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亲征时,曾仿效汉朝大将窦宪勒石为铭,在擒胡山勒石纪功:“渤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靖沙漠!”

最后三次亲征,却接连无所收获。朱棣没能做到的事情,后继的君主也再没能完成。自此之后,明朝收缩防线,不再主动进攻。

最后一步

恰在此时,脱欢却实力爆棚,接连击败击败太平、把秃孛罗。

宣德五年(1430年),把昂克(秃孛罗之弟)、阿剌知院(把秃孛罗的部下)已经作为脱欢属下,出现在了瓦剌赴明朝的使团中。证明至迟此时,脱欢已经统领整个瓦剌。

宣德九年,脱欢击杀阿鲁台,兼并其部众。四年后,又杀阿台汗。蒙古高原的统一,由脱欢完成。

脱欢去世前,已经为其子也先铺好了路。但,也先却在自己掌权后连续犯了两个错误,反而将瓦剌人由巅峰带入深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