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图(是真正的知己吗)

知己者,未必有共同的性格、情趣、追求,但他们有同样的智慧,愿意并且能够理解对方的思想、抱负,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对方。管鲍之交就是这样,鲍叔牙对管仲的帮助只是深知其雄才大略,管仲不推荐鲍叔牙为相也是知道他没有足够的能力。

管仲,又名夷吾,也称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

管仲有位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什么事都要一起干。开始他们俩一起经商,在赚了钱后,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对此鲍叔牙家的仆人在背地发牢骚说,这个管仲真贪财,根本不讲友谊。本钱都是咱家出的,他凭什么要多拿钱?

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图(是真正的知己吗)(1)

管仲曾经三次当兵上战场,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大家都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讥笑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并不是怕死,而是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他如果死了就无人照料老母了。

仲做过好多次官,但几次都因为没有成绩而被国君赶走。于是又有人说管仲没有才能,鲍叔牙却说:“他不是没有才能,而是还未遇到明君呢!”

管仲内心里十分感激鲍叔牙,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还有一些事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嘲笑管仲,说他徒有虚名,就会夸夸其谈,没有真本事。鲍叔牙却不这样看,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就这样,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齐襄公品质卑劣,齐国国中老臣深为国家前途忧虑。当时,管仲和公子纠为避祸分到了鲁国(鲁国的太后文姜是公子纠的姑姑)。鲍叔牙和公子小白因同样的原因到了莒国(小白的姥姥是莒国太后)。两个好友,同时辅佐两个公子,一时被传为美谈。

后来齐襄公因荒淫无道被人杀死,齐国一时无君,国家陷入混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逃亡在外的继承人,一见时机成熟,都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齐国国内商议拥立新君的各派势力中,以正卿高溪势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关系就好,所以暗中派人急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白接信后又和鲍叔牙仔细分析国内形势,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日夜兼程回国。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也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把在本国寄住的公子纠护送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就向鲁庄公请求自己先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鲁庄公同意了。管仲带着鲁国人马追过即墨30余里处时,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操起箭来就射,只听哨啷一声,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到鲁国。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立即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更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朝中大臣,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图(是真正的知己吗)(2)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臣下是个平庸之辈,我有这么高的地位和待遇,都是国君你的恩赐。但若想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不行,还得请管仲。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鲍叔牙回答道:“公正地说,管仲是个天下奇才。他英明盖世,才能超众。”齐桓公又问鲍叔牙:“管仲与你比较又如何?”鲍叔牙谦虚地说:管仲至少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

说完,鲍叔牙又谏请齐桓公忘掉旧怨,化仇为友。并耐心地解释道,当时管仲射国君,是因为公子纠命令他干的,那时是各为其主,是可以理解的。然后又进一步表示,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管仲一定会象忠于公子纠一样为国君。

再说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就在路上慢悠悠地往家走,六天后才赶到齐国。一到齐国,就听说齐国已立了新国君,而新君正是公子小白。就不敢进入齐国,连忙派人回鲁国报信。

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立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推翻公子小白的君位。这位新立的齐桓公也不示弱,双方就在乾时会战,齐国是当时的大国,军力比鲁国强大,战斗的结果是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也狼狈地随鲁庄公败归鲁国。

但齐军并不收兵,而是乘胜追击,杀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给鲁庄公下了最后通牒,让鲁国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大举进攻鲁国。

鲁庄公接到通牒后就与大夫施伯商量办法。施伯分析后认为,齐国索要管仲不是为报旧仇,而是为了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用他为政的国家将来必然会富强称霸。强盛的齐国必将成为鲁国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只将尸首还给齐国。

但鲁庄公因军队新败,现在又被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胆战心惊,就没听施伯的主张。而是按照齐国的要求,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达到让齐国退兵的目的。

可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了。临死之前,他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就有为他尽忠的死臣了;你活着,将来使我们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也就有为国建勋的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就好自为之吧!”

就这样,管仲背负着“定国家,霸诸侯”的远大理想,被装入囚车,随使臣回国。在回齐国的路上,管仲生怕鲁庄公改变主意,为了让役夫加快赶路,就心生一计,即兴编制了一首悠扬激昂的黄鹄之词,就用教唱歌的方法为他们解除疲劳。他们边走边唱,越唱越起劲,越唱走的越快,本来两天的路程,结果一天半就赶到了。他们走后,鲁庄公果然后悔了,觉得管仲乃天下奇才,到了齐国,齐桓公无疑如虎添翼,不如先除掉此患。待他醒悟过来派兵追赶时,早已来不及了。

管仲一路恐慌,终于平安到了齐国,看见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堂阜迎接他,心里十分激动。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又让管仲洗浴更衣,表示希望能他尽心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有点难过地对鲍叔牙说:“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纠,现在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为他死节尽忠,实在羞愧。现在又去侍奉过去的仇人,那该让天下人多么耻笑呀!”

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你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起糊涂话了?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桓公有做霸主志愿,如你能辅佐他,日后一定功高天下,德扬四海。”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不计旧仇,贤达大度。

君臣定位以后,齐桓公经常同管仲商谈国家大事。一次齐桓公召见管仲,问,“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

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但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就能得到治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

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图(是真正的知己吗)(3)

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经过这些讨论,齐桓公信心大增,就问管仲:“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由于管仲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使齐桓公的全部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称管仲为仲父。

就这样,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了当时各国公认的霸主。

周襄王七年,为齐桓公建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在他之后,谁可以接替相位?管仲就推荐了几个人,齐桓公听了有些不高兴地,说:为什么你不推荐鲍叔牙?当初可是他极力举荐你的啊!

管仲诚恳地说:“你是问我谁可以治理国家,并不是问我与谁好啊!鲍叔牙是真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性格是不可以执掌全国大政的。”

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让国君吃,这样没有人性的人,不宜为相。”

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尊地来侍奉国君您15年,连自己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来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大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

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图(是真正的知己吗)(4)

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

后来有人把管仲与齐桓公的这些话对鲍叔牙说了,鲍叔牙却笑道:“管仲推荐隰朋,不推荐我,说明他是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

管仲病逝不久,隰朋也病逝了。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鲍叔牙果然和他们激烈地斗争,然而却没有管仲的策略和手腕,国家积压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二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害怕齐桓公死后他们被鲍叔牙等大臣们杀掉,就各自在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中找新靠山,并堵塞宫门,又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看望齐桓公。

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越墙进入宫中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连忙索取食物,并问外面的情况。宫女便把易牙、竖习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何面目去地下再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被活活饿死了。

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建立了最早的国家体制,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图(是真正的知己吗)(5)



诸葛亮当年在陇中时就经常自比“管、乐”,就是管仲和乐毅。

孔子也曾称赞管仲说: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