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实验必背35条)

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实验必背35条)(1)

1、本实验采用水浴加热,优点是便于控制温度、使受热均匀

2、若实验后在三颈瓶中收集到的产物较少,可能的原因是未及时回流

3、研磨固体所用的仪器叫做研钵

4、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蒸馏水滤出后,重复2-3次

5、上下可移动的铜丝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速率,便于控制反映的开关和停止

6、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做法是:将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气管有气泡产生,冷却至室温后,到期管内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漏斗的液柱无变化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7、沉淀洗涤是否合格,检验的做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溶液,若有...现象,则结论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8、洗涤沉降的目的是洗去可溶性杂质

9、仪器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10、蒸发结晶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标准是当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其中玻璃棒有什么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11、在读取量气管上的数前,首先要上下移动量气管,使左右两边液面齐平

12、若实验无操作不当,加热的试管底部仍出现裂痕,为什么?(含NaOH)可能是Na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

13、判断两边左右两排液管进入速率是否相等,方法是观察两种气体在导管口出产生气泡的速率大小,应大致相等

14、闻Cl2气味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Cl2飘进鼻孔

15、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溶液的操作: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16、喷泉实验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强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17、若实验试管加热,都是固体反应物却向上倾斜,则是有水产生,在试管中形成溶液

18、趁热过滤的目的:防止晶体冷却而析出,减小损失

19、实验后自然冷却后再用冰水冷却,而不直接用冰水冷却,原因是防止热的锥形瓶在冰水中冷却时炸裂

20、某装置的作用:作安全瓶防倒吸、平衡气压、储存气体、吸收尾气、观察气体的生成速率缓冲气流

21、用PH试纸测溶液PH操作: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玻璃片中央,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用标准比色卡对比

22、滴定过程中,左手旋转滴定管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3、使反应物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与底物接触面积,使充分反映

24、滴定前润洗滴定管的操作:从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待装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内壁,然后从下部放出,重复2-3次

25、防暴沸需加沸石,若开始忘加沸石,需冷却后补加

26、去除CO尾气的方法:用气囊收集或点燃烧掉

27、制备硝酸铅时用5mol/L的硝酸而不用14mol/L的硝酸,原因是等量的浓HNO3与稀HNO3,浓HNO3溶解的铅更少,放出的污染气体多

28、称量物质时若为1.625g,要写1.6g,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29、判断沉淀及是否过量的方法:先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沉淀剂已过量

30、趁热过滤的目的,提高纯度,减少结晶损失

31、控温的原因:温度过高,物质会分解或挥发;温度过低,物质无法挥发或者反应速度慢

32、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33、证明某酸为弱酸的方法:可通过测该弱酸钠(如CH3COONa)PH来证明;可通过测量该物质的量浓度的HNO3aq和该酸的导电性强弱来证明

34、证明某酸为二元酸:利用标准NaOHaq滴定该酸,达到终点时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是某酸的二倍,即可证明;取等体积等浓度的该酸、盐酸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测量生成气体体积,后者生成气体是前者的一半

35、当蒸馏物的沸点超过140°C时,不能使用通用的直形冷凝管,以避免通水冷却时玻璃温差大而炸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