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

听到过很多人说"想看日出",却很少听到"想看日落"。

我们可以天不亮就起床,跑到江边等着太阳出来,迎接新的一天;但往往夕阳到来的时候,我们或者在办公室的日光灯下加班,或者在赶回家的路上,或者已经疲惫地躺在了卧室床上。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

而某一天,我在宁静的小乡村奢侈地看到了夕阳,它静静躺在西方地平线上,橙红的颜色那么绚烂,缓缓坠落时特别漂亮。

我赶紧拍下来想晒到朋友圈,却突然不知道该配上什么样的文字。

只说它美吗?那又好像是辜负了它的美。不知道在柔软多情的古人心中,夕阳都对应着什么样的情绪呢?哪一种又适合此时的我呢?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2)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先秦的《击壤歌》,被认为是"中国歌曲之祖"。

歌中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这是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生活的样子,勤朴、规律。日落回家时,虽然带着疲惫,带着工作还没完成的遗憾,但也带着对明天的憧憬。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忽思?"(《诗经·王风》)

太阳西斜的时候,鸡在鸡舍里休息了,羊和牛也都回家了,而我的良人却在外服役,叫我怎么能不思念他呢?

清代诗人许瑶光在《再读诗经》里评价此句: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3)

夕阳到来的时候,那些回不来的爱人、亲人、朋友,勾起了我们心里最深的思念。

唐末诗人韩偓,在寒食节的夕阳里,想起了已逝的亲人:"花前泪洒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夕阳》)

诗人带着醉意追问夕阳:你为什么每天都轻盈地碾过黄昏、滑进黑暗?你那么无情地把人抛下,只把相思留给了我们!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4)

宋代词人柳永在夕阳中怀念湘中故人,回忆昔日相聚之乐,慨叹今日消息难通,他说:"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

柳永表达思念的方式是"立尽斜阳",就是站在那里远望,站到太阳渐渐西落,一点点隐没,直到夕阳去尽,暮色掩去日光,然后他在黑夜中长叹一声,转身归去。这才算是尽兴地思念了。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在夕阳里思念未归的人,未归的人也在夕阳里思念故乡,这就是诗人孟浩然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

太阳落山时,一天的时光临近尾声,而"客愁"却在这血色残阳中刚刚浮起。

《宿建德江》写于孟浩然漫游吴越之时,但那并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无奈之下,借漫游派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在他去漫游之前,发生过一件事。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三十九岁的孟浩然科举不中,留在长安向公卿贵族献赋,以求赏识。有一次,丞相张说【yuè】邀孟浩然入内署,两人相谈甚欢时,唐玄宗突然来了,孟浩然赶紧躲到床下,但是被唐玄宗发现了。不过皇帝没生气,他欣赏孟浩然的才华,还当场听他诵诗。可孟浩然却吟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唐玄宗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就这样,孟浩然被放归襄阳,他明白自己永远失去了为官的机会。老去的时光和新鲜的忧伤,交映在了一起。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6)

同样的"客愁",在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笔下,意境更加阔达。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某个日暮时分,他"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写道:"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怀旧》)

芳草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在这首词里,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一直绵延到了夕阳照不到的地方。

夕阳,成了人心中最后那点难耐的心事,难耐的光阴。

但无论是羁旅之人、相思之人,还是应该感谢夕阳的,它让思念有了可以排遣的时间,有了可以消解的载体。这也是他们怕夕阳,却还是要看向夕阳、书写夕阳的原因吧。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7)

夕阳无限,已近黄昏

除了思念、客愁,夕阳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在很多诗词里,都会用"白日"这个词来代指夕阳。

李白说:"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

晚唐诗人姚合说:"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哭贾岛二首·其一》)

太阳是红润而有生命力的,可即将落下时,红润渐渐淡去,所以叫做"白日",它象征了一个人的暮年。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8)

我们都熟悉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你记得它的前一句吗——"吾令羲和弥节兮,望崦嵫【yān zī 喻指人的暮年】而勿迫。"

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神话里,她总是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空行走。

屈原说,他想让羲和放下鞭子,让太阳慢一点走,不要让黑夜那么快将他吞噬,他还想用余下的生命去上下求索。

杜甫也咏叹过:"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表面上,好像是在埋怨时光匆匆、疾驰而过,但其实它还暗指了另一层意思。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9)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的后一句是"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这是杜甫登上慈恩寺塔所见的情景,原本锦绣的山河,到了高出一看,变得支离破碎。

慈恩寺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所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法师玄奘在寺中建塔,即慈恩寺塔。

而杜甫登塔的这个秋天,是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这时的李唐王朝已经是君昏臣佞、风雨飘摇。所以"羲和鞭白日",也是暗指李唐王朝正走过强盛、如白日般迅速坠落。

就如李商隐的那句千古绝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0)

向来善用典故的李商隐,却将这首《乐游原》写得直白如话,但它还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是因为这简单的话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近黄昏"三个字,使生命的匆急感扑面而来,那可能是一个人的生命,也可能是一个朝代的命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想到东晋时期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繁华鼎盛,今日再看却已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那巷口的夕阳里,写满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多变。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1)

夕阳晚照,安然归来

如果不喜欢夕阳下的忧愁,我们也可以换个视角,去感受它的静谧和温馨。

而这样的静谧和温馨,自然也得在内心安宁的人笔下,才找得到。

谁是内心安宁的人?"诗佛"王维是。

在一个初夏傍晚,王维游览渭水两岸的农村,看到"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夕阳晚照时,牛羊都回家了,但一个贪玩儿的小孩儿还没回来,爷爷担心他,拄着拐杖等在家门口。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2)

多温馨的画面!后面还有呢——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山鸡鸣叫,麦苗长高,蚕叶稀落......田间人扛着锄头回来,见面时互相打着招呼。

这悠闲可爱的农村生活景象,构成了夕阳晚照中关于"归来"的意境。王维静静品味着这一切,"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那些工作中的苦闷,在此情此景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伴着夕阳归来的人,怎么少得了陶渊明?

在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傍晚,"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陶渊明的心,安顿在菊花、南山、夕阳和飞鸟之间。

那样的心境是难以言说的,也是让人无比羡慕的。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3)

但是最美的夕阳,还是在东坡先生的笔下。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这一日,他和朋友一同出游,途中忽然下起了雨。朋友们都狼狈而逃,只有苏轼毫不在意,泰然处之,仍缓步而行,吟咏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每一句都有力量,每一句都是信念,每一句都叫豁达!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4)

料峭春风微冷,但抬眼望去,山头的夕阳暖暖,正迎接着在风雨里漫步的人。有了这份暖意,再回头去看来时路,一路风雨不都已经走过来了嘛!

比起王维和陶渊明的安顿,夕阳在苏轼的生命里又多了一层韵味。它不只不带一丝惆怅,还温暖着苍凉的生命。

苏轼感恩的夕阳,也是夕阳最美的样子吧。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5)

结语

无论是思念、是客愁,还是年华老去、时代更迭,亦或是它静谧温馨时美丽的样子,夕阳都是古人笔下的一抹温情。

比起古人,今天的我们拥有了科技的力量,但似乎也失去了一颗柔软的心。我们没时间去看日落,也不屑于站在夕阳下思念感伤,久而久之,人硬了、冷了,变得不会观察,变得不会表达情感。我们怀念过去人们的慢生活,其实怀念的不就是那颗细腻的心,不就是那愿意停下来感悟自然和人生的生活方式嘛。

感谢古人们留下的诗词和意境,现在我知道要给朋友圈里那张夕阳配上什么样的文字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因为有人说过,凡是能说出来的,都是可以被超越的。

夕阳桑榆晚景好 闺怨客愁暮年......夕阳还有更美的打开方式(16)

回顾

杜甫和柳永为它惆怅,王维和刘禹锡因它欢喜,秋天因何不同?

"举头望明月"的四层境界,会不会有人比李白更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