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粟裕请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粟裕请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
(帅克声明: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1948年10月31日,淮海大战爆发在即。粟裕考虑到这一作战规模巨大,特别是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势必由战略上的配合作战转变为战役上的协同作战,为此他主动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首先说明的是,此时,中原野战军一分为二,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主力攻郑州、夺开封,之后直奔淮海战场。而刘伯承则率中原野战军的两个纵队深入豫西,主要目的是把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牵制在豫西不使其加入淮海战场,确保粟裕集中全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因此,粟裕关于统一指挥的这封电报只提到陈毅和邓小平,并没提到刘伯承。刘伯承是后来率部加入到淮海战场上来的。
指挥问题历来是作战的核心和“龙头”问题,粟裕提出由陈毅和邓小平统一指挥,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其一,是出于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形成整体合力的现实需要。
自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以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便一直与中原野战军互相配合作战。但这种配合作战,大多数是战略上的配合,很少进行战役上的协同作战。因此,尽管名义上刘、陈、邓对粟裕有指挥指导权,但通过作战实例来看,主要还是各自通过中央军委进行垂直指挥。而此次淮海大战,一次歼敌上升为10万人以上的整个兵团,规模巨大。这一战场形势要求,两大野战军只有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统一作战指导思想,统一作战指挥控制,统一作战协同和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作战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战的合力。
深谙大兵团作战之道的粟裕,当然知道联合统一指挥的重要性,故而战役开打前便主动向中央军委建议,请陈毅和邓小平来统一指挥。
其二,是出于豫东战役两大野战军协调不够顺畅的深刻反思。
豫东战役时,为配合粟裕围歼区寿年兵团,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全力配合作战。总体上来说,两大野战军配合还是可以的。但在战役后期,特别是黄百韬兵团加入到豫东战场后,中原野战军能否阻住胡琏的18军,并使其在战役结束之时不越过太康地区,是整个战役取得全胜的关键。透过粟裕和中央军委、刘陈邓的往来电报,我们可发现,由于两个野战军没有建立一致的统一关系,主要通过中央军委来实施分头指挥,致使粟裕对胡琏部的增援情况实时掌握不够。而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实时掌握最新敌情又是实施正确指挥控制的前提。最终,粟裕决心放弃围歼黄百韬兵团,乘势收兵结束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实践,使粟裕对大兵团的作战指挥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及至淮海战役,远比豫东战役规模要大得多,基于对豫东战役实践的反思,粟裕下决心请陈邓统一指挥,以彻底消除指挥上的掣肘和各种不利因素,以确保整个战役在统一的指挥下顺畅行动。
其三,是出于对陈毅邓小平两个老领导由衷尊重的必然之举。
众所周知,陈毅和粟裕是老搭档,陈毅也是粟裕的老领导。早在井冈山时期,陈毅的革命者形象便已在粟裕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甚至在称呼上,粟裕一直也以陈毅新四军军长的职务习惯相称,这足以见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友谊。而邓小平是中原局第一书记,在党内的职务上甚至还高于陈毅。粟裕在中原作战期间,行政上一直是受中原局领导指导的。因此,粟裕请陈毅、邓小平来统一指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合乎逻辑和情理的。
从粟裕两让司令给张鼎丞和陈毅看,他一向谦逊低调,对老领导向来很尊重。因此,建议请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也符合粟裕的一惯为人和敬上的心理。
主要参考文献:《刘伯承传》《陈毅传》《粟裕传》《淮海战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