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四岁让梨谁让了他命(孔融让梨却不孝)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用到一些成语,比如孔融让梨,教育小孩应该具有谦让的美德,再比如凿壁偷光,用来比喻家境贫苦,但依旧刻苦读书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几乎所有中国人民都铭记在心,而在中国古代,读书是需要花很多钱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读得起书,所以有个名叫匡衡的小孩便免费做工,不收钱但可以免费看书,而且时间只能在晚上,因为白天需要工作,但是那时候灯油特别贵,他根本买不起,但看到邻居家常常油灯亮起,便想了个办法,直接在墙上凿了一个洞,他就可以用洞中透出的光每晚读书了。

孔融四岁让梨谁让了他命(孔融让梨却不孝)(1)

在所有人的心中匡衡是个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孩子,是个品德优秀的孩子,但我们似乎错了。匡衡凭借自己的学识,成为公认的文学家,于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一路平步青云,也许是在官府中待的时间太长,让他变成了一个油腻的官场混子,为了迎合大太监和皇帝,往往忘记本心,只知拍马屁。

孔融四岁让梨谁让了他命(孔融让梨却不孝)(2)

要知道大太监可是一个坏事做尽之人,匡衡也因为有大太监这个靠山,在官场肆意横行,但大太监的风光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新上任的汉成帝并不喜欢他,于是匡衡见风使舵,直接将所有事情推到大太监头上,最终大太监被贬为庶人,路上气到绝食最终身亡。

孔融四岁让梨谁让了他命(孔融让梨却不孝)(3)

而匡衡由于小时候非常贫穷,所以现在他拥有了非常多的财富和权力之后,根本不愿放下手中的一切,但他还是不满足,开始巧取豪夺或者贪污公家之物,最终事情还是暴露了,他一瞬间又回到了而是那穷困潦倒的境地,没几年就去世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知道一直宣扬匡衡的只是他正义的一面,而要做到一直不忘本心才是最困难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