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当我们年轻时(施特劳斯与他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约翰·斯特劳斯家族是19世纪奥地利音乐世家,先后出现过5位圆舞曲作曲家。因为父与子同名,故人们习惯于在约翰·施特劳斯名前冠“老”和“小”字以示区分。
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1804—1849),祖父约翰·迈克尔·施特劳斯(John Michael Strauss,1727—1800)是皈依了天主教的犹太人,住在离维也纳(Vienna)不远的多瑙河岸莱奥波尔德施塔德(Leopoldstadt);父亲弗郎茨·博尔加斯·施特劳斯(Franz Borgias Strauss, 1764—1816)会拉小提琴。
受父亲的影响,老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学小提琴,13岁后就在乐队拉小提琴,婚后又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一生写过150余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被称誉为“圆舞曲之父”。1848年写成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作品228号)成为了他的代表作。
Johann Strauss Vater
二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1899),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被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其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和《春之声》等。
Johann Baptist Strauss
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7岁开始创作圆舞曲;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等地的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了整个欧洲;1848年在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曾任国民乐队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创作的革命进行曲以及圆舞曲等,声誉不断提高;1851年开始了第一次富有成就的国外巡回演出;1853年起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起任奥匈帝国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2年应邀去美国波士顿(Boston)、纽约(New York)等地演出,盛况空前;他还曾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
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了400多首音乐作品(含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韵律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和气质,深受大众喜爱。
1899年逝世时,维也纳举行了10万人的盛大葬礼。
三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又名七星期战争或德意志战争)中惨败,维也纳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鼓舞市民的勇气,使人们重新振作起来,时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临“危”受命,为维也纳男声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小约翰·施特劳斯此前并没有声乐创作经历,是德国诗人卡尔·贝克(Karl beck)一首献给维也纳的诗歌给了他极大的创作灵感: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蓝色多瑙河》这首合唱圆舞曲于1867年2月9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的维也纳处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的情绪低落,首演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半年后,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54号时,又将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并在其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在这种意境的孕育下诞生了,旋律优美,充满着抒情与活力,并冠名为《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即《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期,在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上,由小约翰·施特劳斯亲自指挥演奏获得极大成功,顷刻间轰动了整个巴黎,并很快就被介绍到英国、美国及其他国家公演,使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地,还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直至后来成为了小约翰·施特劳斯所作168首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时至今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也成为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午夜时分的保留曲目。
四
《蓝色多瑙河》是按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音调,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多瑙河风光(王永云摄)
微信朋友祥云、般若花、新野山人为整理本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