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针水晶简介(邱荆義谈水晶基础知识)
一.水晶概念
水晶又叫水玉、水精、水碧、石英等,是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二、水晶基本性质
水晶是二氧化硅结晶完美的矿物,化学成分主要是Si和O,化学成分中,Si含46.7%,O含53.3%。其它不同的微量元素和色心使水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
硬度:7。
光泽:玻璃光泽。断口处为油脂光泽。
密度:2.65克/立方厘米。
折射率:1.544-1.553。
双折率:0.009(最大)。
熔点:1713℃。
透明度:半透明或透明。
条痕:无色。
晶系:三方晶系。
解理:无解理。
断口:贝壳状。
晶体惯态:常呈六棱柱状,是六方柱和菱面体的聚形。
三、水晶的颜色
水晶颜色有无色、浅至深的粉色、紫色、浅黄、中黄至深黄色、浅至深褐、棕色、绿至黄绿色等。
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粉色、紫色、黄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黄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红兔毛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紫水晶:浅至深的紫色。
黄水晶:浅黄、中黄至深黄色。
蓝水晶:淡蓝、暗蓝色。几乎所有的蓝色水晶都是人工合成的。
烟晶:浅至深褐、棕色。由于成分中Al3 替换了Si4 ,受辐照后产生[AlO4]4-色心。
绿水晶:绿至黄绿色。颜色形成与Fe2 有关,市场上几乎不存在天然形成的绿色水晶,通常是紫水晶在加热成黄水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间产物。
芙蓉石:浅至中粉红,色调较浅。通常因含有微量的钛(Ti)元素而呈粉红色。可具有透射星光效应。
发晶:无色、浅黄、浅褐等,可因含金红石常呈金黄、褐红等色,含电气石常呈灰黑色;含阳起石而呈灰绿色。
四、水晶分类
1.发晶:包裹体包含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呈现红色,包含磁铁矿、电气石呈现灰黑色,包含阳起石呈现绿色。
2.紫水晶:含铁和锰的石英矿物,颜色由浅紫至深紫。
3.芙蓉石:含锰和钛呈粉色称蔷薇石,也就是粉水晶,颜色由浅至粉红,有些会有星光效应。
4.烟晶:浅褐至深褐色,矿物的铝离子置换出了硅离子,辐照后产生色心。
5.绿水晶:浅绿至黄绿色, Fe2 使他呈现出这种颜色,市场上几乎不存在天然绿水晶,一般都是紫水晶在加热成黄水晶的过度产物。
6.黄水晶:浅黄、中至深黄色,主要含铁导致。
五、水晶的鉴别
1.天然水晶的颜色分布不均匀,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有气液包体;而人工合成水晶颜色均一,且中心有子晶晶核。
2.天然水晶有黄晶、烟晶、紫晶、粉晶等颜色,如果是蓝色、绿色,则是经过人工改色的。改色水晶与天然水晶的区别是,改色水晶的颜色鲜艳均一,看不到不规则的片状分布。人工改色水晶时间长了会慢慢退色。
3.对着太阳观察,天然水晶可以看到淡淡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纹理,而人工水晶一般是用水晶熔炼再生,透光看不到均匀的条纹和柳絮状纹理。
4.在阳光下天然水晶饰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放射出美丽的光彩,而假的水水晶则没有这种光彩。
5.天然水晶的折射率是1.54;假水晶的折射率相差很多。
六、水晶产地
水晶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生长,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地下(岩洞)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加上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三方晶系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界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中国等。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许多省区均有水晶产出。中国的水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分为四种:①花岗伟晶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②石英脉型水晶矿床,如我国最著名的“水晶之乡”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③矽卡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巴林右旗朝阳湾水晶矿床;④水晶砂矿床,水晶硬度较高,组成单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风化,常形成残积、坡积和冲积型水晶砂矿。
聚宝盆水晶球,直径30mm
粉晶手牌
绿幽灵水晶手牌
紫晶乌龟雕件
粉晶乌龟雕件
银山水晶(红色圆圈内水晶的包裹体是一座白银山)
绿幽灵水晶佛雕件
顺发金发水晶(金发晶)佛雕件
七彩水晶球,直径60mm
水晶晶莹剔透,颜色丰富多彩,包裹体形状奇特,可雕塑性强,人们可根据水晶的实际情况打磨(雕刻)成自己喜爱的造型,是非常好的玉雕材料,也是人们非常喜爱,几乎家喻户晓的宝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