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每回出现的人物评价(一百单八汉偏偏武松没绰号)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果然特殊。稍加用心,你会发现这么一个特殊的存在,《水浒传》主要人物有“一百单八汉”,但在这一百零八个人中,一百零七个,个个都有绰号,而唯独此一人——武松,被排除在外,他,没有绰号。在整部《水浒传》描述中,武松就叫武松,顶多用个“行者武松”来代替了事。这让很多人不解,武松的绰号呢?毕竟临阵吊睛白虎都不在话下的那么一个厉害角色。难道,施耐庵给忘了起吗?还是另有别情?
《水浒传》的真正代言人:武松
《水浒传》绰号命名规则诠释:“行者”非武松绰号
当然,也有人说,“行者”不正是施耐庵给武松起的绰号吗?其实真不是。那“行者”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和武松在江湖行走的“头陀”身份装扮有关,属于一种表达身份上的名词,而非绰号。
“行者”一词属于佛教用语,源于《释氏要览》卷上。行者,专指行脚乞食苦行的头陀僧人。因此,在《水浒传》里尽管武松有被称作“行者武松”的时候,但这和他外表装扮的角色形象是吻合的,因此不能说“行者”就是作者给武松起的绰号。
行者武松
既然武松的“行者”称呼,不能被当作绰号看待,那在《水浒传》中,怎样的称呼才能算得上是绰号呢?通过对《水浒传》各路英雄绰号的分析,总结出相应的五大命名规则。
命名规则一:以“武功见长”命名的绰号
如绰号为“赛仁贵”的郭盛,这个绰号的初衷是因为郭盛使得一好手方天画戟,而历史上,薛仁贵使用的兵器也正是方天画戟,因此郭盛以“赛仁贵”而取绰号;再如绰号为“小李广”的花荣,这个绰号的初衷是因为花荣以箭法见长,而历史上的飞将军李广,曾经以精湛的射箭技艺将箭头射入石头之中,于是,“小李广”成了花荣响亮的绰号。
“小李广” 花荣
命名规则二:以“兵器见长”命名的绰号
如绰号为““双鞭”的呼延灼,直接以他所使用兵器“双鞭”为绰号;又如绰号为“大刀”的关胜,更是以他所使用的“大刀”直取绰号。另外还有“金枪手”徐宁,他的兵器为钩镰枪,而又是原禁军金枪班的教师,因此“金枪手”成了他名副其实的绰号。
“金枪手”徐宁
命名规则三:以“样貌特征”命名的绰号
如绰号为“青面兽”的杨志,因脸部有块青色胎记而得名;“美髯公”的朱仝,必然长有一副如关羽那样的“美髯”而得名,而且也有人说朱仝正是历史上关羽的形象化身;“矮脚虎”的王英,因其貌不出众,而且属于五短身材才得此绰号;“浪里白跳”的张顺,因其人不但水性好,且生得白如雪练,故封此号;“花和尚”鲁智深,在《水浒传》第四回提到:“鲁智深把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于是,他不叫“花和尚”都不能代表自己的特色了;“九纹龙”史进,因其膀上纹着九龙图腾得名,等等。这些正是以人物的样貌特征而取的绰号,甚至有人认为“豹子头”林冲的绰号也是根据他的长相“豹眼环睁”而取的。
“青面兽”杨志
命名规则四:以“技艺特长”命名的绰号
如绰号为“铁叫子”的乐和,“神算子”的蒋敬,“神医”的安道全,“轰天雷”的凌振等,他们的绰号都是以各自的某个技艺强项而取。且看,乐和因擅长各种乐曲,而且一学就会,又拥有一副好嗓音而得名“铁叫子”;蒋敬因精通于书算,又能“积万累千,纤毫不差”而人称“神算子”;安道全更不用说,自是医术高明,因常以奇怪的针灸之术治病救人而得名“神医”;当然,凌振的技艺特长更是当仁不让,他以擅长使用火药和研制各种火炮而被尊为“轰天雷”。
“神医”安道全
命名规则五:以“人物个性”命名的绰号
如绰号为“霹雳火”的秦明,“笑面虎”的朱富,“黑旋风”的李逵,“急先锋” 的索超,“没遮拦”的穆春等,这些梁山的英雄好汉们的绰号往往都是以人物鲜明的个性来取,而且,但看绰号,几乎一下子就能深切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黑旋风”李逵
综上来看,武松的“行者”,如果要算作绰号的话,显然是不符合《水浒传》中对人物绰号的命名规则的,它无非只能说明,武松的的确确就是个行者装扮的形象而已。
武松没绰号:施耐庵笔下场次安排的“BUG”事件?
按照正常逻辑,在《水浒传》中,既然整部小说都是以108位好汉的故事做演绎,以及以人物的个性刻画为特征来完成小说全篇构思,那么,武松作为这108位好汉中的一员,理应和众好汉相呼应,并挑其更具特色的一面给个绰号,然而,作者施耐庵却为何偏偏没给?
《水浒传》里最具“打虎”实力的武松 “打虎将”绰号不是他!
当然,有人会说,“武松打虎”名震天下,绰号应该是“打虎”武松更为合适!
李忠:“打虎将”早归我了
然而,小说情节的安排,很多事情都未必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符合逻辑。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十分的抱歉和对不起,根据《水浒传》原著,“打虎”这一霸气绰号施耐庵已经安排人了,此人便是“打虎将”的李忠。自然,就算武松打虎再神威,那么,“打虎”这个别具一格的绰号武松他是怎么也用不得了。
武松出场太晚 最具特色“打虎”绰号因此被占了?
既然连“打虎将”的绰号都不是武松,看来,应该有一种情况是跟作者施耐庵的疏忽有关,也许他写的人物太多,写到武松时,就偏偏唯独忘了给武松起个绰号,从而构成了《水浒传》最大的“bug事件”。
武松:我这么能打虎 可惜“打虎将”不是我
或者是在施耐庵想起给武松绰号为“打虎”的时候,突然发现“打虎”给了李忠,干脆勉为其难的就特例一回,干脆“武松就直接是武松”,或者拿他是个行者,凑够类绰号的字数,没准这样还更容易让人们记住他吧。毕竟,谁不知道,在《水浒传》里,如果按照108将的出场顺序来排的话,确实是先有李忠(第三回出场),后有武松(第二十三回才出场),这样大家也没有异议。
当然,这些都不是隐藏在《水浒传》中的真相!
武松没绰号 施耐庵笔下渲染主角之“特技写法”!
究竟《水浒传》里武松没有绰号的真相是什么?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武松是施耐庵笔下,乃至心目中的真正主角!主角出场,向来自报名号都与众不同!
通读《水浒传》,我们不难发现,武松实际是作者施耐庵笔下,关于《水浒传》的重要主角人物之一,或者也可以说就直接是施耐庵心目中最需要直接刻画的主角!施耐庵不给武松留绰号,正是这么留一手:
首先,武松不留绰号,让人们更加直观的记住武松的名字,而不是一个绰号。
其次,武松没有绰号,这往往正是小说写法中,主角区别于次主角,或者配角最大的不同之处。
为何如此说?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一些关于人物自报名号的写法:
比如在《三国演义》中,大将们出场往往都是这样的套路:“燕人张翼德在此”,或者“西凉马超在此”,再或者就是“常山赵子龙”……往往语言霸气,形态气势夺人,而唯独有一个人物出场,自报家门的口吻低调而含蓄,这个句式正是“关某在此”!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虽然是《三国演义》中公认的主角人物,而文武兼修,智勇双具的关羽并不失为作者罗贯中心目中默许的一大主角。
在《三国演义》中 关羽常以“关某”谦称
因此,在《水浒传》中,武松的角色正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角色那样!真正的主角出场,并不需要那么多徒有虚名的花花名头,才能衬托其重要的特性,观众只需要直接了当的记住,并记准主角的名字。
由此,在《水浒传》中,为何108名好汉,唯独武松一人没有绰号的谜底也基本算是揭开了:
武松没有绰号,不是作者施耐庵健忘,而是他有意而故为之!
武松是真主角?从《水浒传》全局观领略施耐庵运笔心声!
说武松是《水浒传》中施耐庵心目中的真主角,可能有些人不大相信。毕竟,整部《水浒传》谁人不知,宋江才是所有108汉的“带头大哥”!武松充其量只是其中一个打虎在行,又行侠仗义,再多点聪明睿智的小弟!说白了,无非就是知名度大一点,但根本不占实权的英雄豪杰而已。
《水浒传》的108路好汉们
如果有人要这么说的话,我并不反对,毕竟,读小说,品趣味,正如观景,所站位置不同,所观景致感悟各有千秋,何况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武松:《水浒传》的真主角 施耐庵的代言者
1)小说的主角并不一定拿地位来说话
我们不妨站在《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历史背景下,去统观由他布设的《水浒传》这部“大景”。武松,正如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贾宝玉,虽然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地位也不高,无非一个有钱人家,还不爱读书的纨绔子弟,但他却当之无愧的成为《红楼梦》的主角人物。那么,武松,自当也可以作为《水浒传》的主角,至少可以是主角之一的人物!
2)施耐庵的人生经历与《水浒传》人物刻画形神皆似
● 施耐庵“耐人寻味”的人生履历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据传为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其父名元德,操舟为业。施耐庵自幼好学,才气过人,博古通今,为人仗义。至顺二年(1331年),35岁的施耐庵登科进士,因在替穷人辩冤纠枉中遭到县官训诉,遂不满朝政黑暗而辞官回家。后来,在张士诚抗元起义时,施耐庵参与其中。后张士诚降元,身亡国灭,施耐庵遂浪迹天涯,后为避明朝招征,还归故里,隐居不出。因深感时政衰弊,遂作《水浒传》以文寄意。
施耐庵与《水浒传》
● 对比《水浒传》之情境“对号入座”
武松与施耐庵:通过《水浒传》中施耐庵塑造的武松角色,特别是武松行侠仗义的个性,逼上梁山的无奈,以至于最后为了躲避朝廷招安而遁世修行,最后得以善终的结局,都让我们看到,施耐庵正是借着武松这么一个角色来以此言志,表达心声。
108汉与18人:《水浒传》水泊梁山的英雄豪杰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也不外乎施耐庵在参加元末起义时起义军将领的缩影,而在历史中,张士诚最初起事时,他联合的是18名同事,而这18名,到了小说中,利用下夸张的修辞手法,由18变为108汉,则一点都不奇怪。
宋江与张士诚:《水浒传》宋江人物的塑造,他的人生轨迹更加贴近历史中的张士诚(1321~1367)。起初的张士诚,因不满元朝统治的残酷,联合18名同事举事,他们杀掉了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和乡绅恶霸,又将粮食和财物分给饥肠辘辘的百姓,因其侠义精神赢得百姓民心。但可悲的结局却是:风风火火带着兄弟们反元(至正十三年)闹革命的张士诚,尽管当时成为元末一支强劲的割据势力,但最后,他又带着兄弟们集体投降元朝,直到最后集体被算计。此和宋江的大致落场吻合无别。
从《水浒传》小说故事构架的全局领略施耐庵运笔心声!
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对上了,但这么就仓促的说武松正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要表达的中心主角人物,这难免还有牵强,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水浒传》之故事人物的全局情节架构:
1)《水浒传》108位好汉中,施耐庵在武松这一人物故事中所用笔墨最多。
作者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关于武松一人的故事描写就占到了十个章节之多,而且还有人将这十个章节特意摘出来,称作“武十回”。当然,在《水浒传》中,尽管宋江以及最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卢俊义,他们二人在小说中也同样出现了不下十个回合的写法,但仔细阅读,他们二人却是和众兄弟一起出场,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而写的,跟武松那单人单提,专注特写的十个回合从侧重程度来说,俨然是比例失调的,也就是说,在整部《水浒传》中,武松是作者施耐庵笔下,作为其中最为重点的人物来进行重点的形象刻画的。
金圣叹评《水浒传》
如清·金圣叹评《水浒传》也如是认为: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
2)《水浒传》108位好汉中,施耐庵安排武松遁世善终,而且活得最久直到80岁。
通观《水浒传》全貌,梁山好汉总共108人,他们的结局,大多在迎合宋江大哥的招安策略下,最终走向绝路半道殒命,纵然有几个突然大彻大悟而选择遁世路线的,也是来去苦匆匆。比如,尽管林冲,鲁智深他们,也曾和武松一样,纷纷来到六合寺,可没过多久林冲因病而亡,鲁智深则是聆听着大海的声音,不能逃脱宿命的安排很快坐化!而武松一人的结局,不但得以善终,而且是出乎人意料的圆满。
在宋江带着梁山兄弟们去朝廷招安受赏后,武松对天下的世道人心,世事无常显然是看透了,他在遭遇如“壁虎断尾”般的断臂事件后,作出了和宋江相左的人生道路抉择,武松来到一座叫做六和寺的寺庙,并在那里出家,从此做了遁世隐居的真正修行人,而且后来活到80岁安然圆寂。
武松之归宿:隐世六和寺
不得不说,《水浒传》108位好汉中,武松不但得以善终的结局,而且活到最久,其余人等似乎只是替武松打了一场衬托。
3) 看过《水浒传》的列位看官,能不能记住其他英雄不一定,但大家连同小孩子都会特别记住一个人,武松,还有武松打虎的故事!
大凡写小说,作者都希望人们在看完自己的巨著后,一定能够深刻的记住主角,这才算成功的。那么,我们在看完《水浒传》后更容易记住谁呢?特别是用童稚天真无邪的思维来说,最容易记住的角色就是武松!可见,尽管《水浒传》里的英雄很多,108个,但武松跟观众的眼缘确实很不一般。
《武松打虎》的儿童小人书版
综合以上三方面来看,《水浒传》里,武松以单独形象刻画最多的篇幅,以及整个《水浒传》中非但善终而结局最为圆满的梁山好汉,还有,大众人人都会牢牢记住深刻不容忽视的角色形象,已经能够充分说明,108汉中唯一没有绰号的武松,他正是作者施耐庵《水浒传》要言志、要表达的心目中真正的主角!
结语:
读《水浒传》传,眼尖的人早发现武松没绰号,当然觉得奇怪,自然也觉得应该合理。因为人生阅历不凡,且大名鼎鼎的施耐庵,他是不太可能在自己的言志巨作《水浒传》中留下此一大败笔。只能说,武松没有绰号,这是施耐庵故为之,是他抒写类己人物武松这一主角,而特设的写作技法。
用心感受《水浒传》之梗概
此外,通过《水浒传》的故事梗概,稍作思量,大家也很容易发现,《水浒传》内容立足的社会环境,总是那么神似施耐庵生活的真实历史时代,而武松的人生经历又类似施耐庵的人生经历,小说里面的大哥宋江更加与曾经施耐庵的上司大哥张士诚那么雷同无几,同为革命轰轰烈烈,同终归于悲化尘埃。于是,武松没有绰号之事,此时看起来已然十分明了。
参考文献:《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影响青少年的50部名著》卢月 吴文智 主编。
『文/宝叶扶疏,笔名普照。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