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妈妈的角度(妈妈角度很新)
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电影,有很多很多!
《漫长的告别》,讲述失去记忆的父亲,如何和妻女度过余下的时光。
《女人,四十》,陷入中年困惑的儿媳遇到老年痴呆的公公,是无处可逃还是绝处逢生?
《依然爱丽丝》,大学教授爱丽丝度过充实成功的上半生,却因阿尔茨海默症,一夜之间失去了所珍视的一切。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记忆的消失仿佛把时光倒退,困在记忆里的父亲,怎么面对幻真幻假的世界……
近日热映的电影《妈妈!》,同样是聚焦阿尔茨海默症人群,但另辟蹊径。
其他电影一般是长辈或者平辈患病,《妈妈!》里却是65岁女儿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于是照顾女儿、经营家庭的重任,落到了85岁的妈妈身上。
如此奇特的组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
《妈妈!》
65岁的冯济真未婚无后,和85岁的妈妈蒋玉芝相依为命。
妈妈任性古怪,女儿成熟稳重,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女儿禁止妈妈爬高拿书,贴出“爬高会死”的提醒,妈妈则以牙还牙,写下“不爬高也会死”地反驳。
比如,女儿有轻微的洁癖与强迫症,总喜欢整理妈妈的书桌,妈妈却像孩子般赌气,重新弄乱书桌。
再比如,女儿大半夜看见妈妈倒地不起,身旁是掉落的药瓶,焦急地呼唤妈妈,看到的却是妈妈那恶作剧成功的鬼脸……
冯济真的生活除了照顾母亲,最主要的是整理已故父亲的考古日记。
电影的前半部分,生动有趣的相处日常,给观众带来不少欢乐,也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时间就在两者之间反复往前。
直到有一天,女儿得知自己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
此时的冯济真已经初步出现幻听、幻视、失忆等后果,担心自己无法照料母亲,冯济真第一时间把妈妈送去了养老院。
自己则把存款转到妈妈名下,在家中贴满提醒自己的纸条,防止发病时误伤自己。
看到这,笔者不禁佩服冯济真的镇定自若,在绝症面前能如此淡定,还能想出井然有序的对策。
也许你以为接下会是冯济真顽强抗争的情节,但电影的名字叫《妈妈!》,也就意味着抗争路上少不了母亲。
对,被送去养老院的妈妈第二天就以“睡不着觉”为由,赖在了家里。
冯济真无奈,只好坦白病情,妈妈很是坚强,短暂自责过后,坚定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也就是说冯济真之前做的所有,全都没派上用场。
电影随即穿插各种意识流镜头,浑浊不堪的水面、模糊不清的幻觉、莫名其妙地告白……
势要让观众感受的病魔的可怕和妈妈的艰苦,可走马观花般的镜头,只让人觉得虚假、矫情。
女儿淋雨,妈妈苦劝无果,只能在一旁置气。
女儿不吃药,妈妈无计可施,任由药,尘归尘土归土。
女儿尿失禁,痛哭流涕,妈妈抱头一起哭,然后洗洗睡了。
……
标题是妈妈,演员是妈妈,可影片没有一点妈妈和女儿的羁绊表现,反而是早已逝去的爸爸,占据了女儿那为数不多的记忆空间。
冯济真在妈妈的照顾下并没有重拾信心和勇气,只有日复一日的狼狈。
然后,妈妈带女儿双双住进养老院,这里有一堆患上“老人病”的老人。
这里,笔者没有看到养老院无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和科学有效的心理疗程,只看到一堆抱团取暖的老人,在沉闷中更显压抑。
你很难不认为,这其实是一部养老院宣传片。
也许导演觉得不妥,于是在最后安排了妈妈和女儿在海边快乐玩水的镜头,继而引出影片主题“关爱阿尔茨海默群体”。
说实话,笔者观影前特意准备了纸巾,就怕电影太好哭,到时候情难自禁掉珍珠,可是看完全片,只有最后看阿尔茨海默症素人视频集锦的时候,才深受触动。
看到网上那些“超好哭”的评价,笔者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铁石心肠?
电影中还有莫名其妙的一条线,就是冯济真和文淇饰演的周夏。
两人初次相遇,周夏就让冯济真背上一个【小偷】的罪名,随后又入室盗窃,在冯济真家洗劫走不少财物。
冯济真对周夏的所作所为,无一句苛责,只是默默保释周夏,并给出一笔不小的钱财,接着周夏就消失半部电影之久。
再出现时,周夏已经迷途知返,并身为人母。
笔者看到这很懵逼,如果说周夏在冯济真身上感受到善意,得到了救赎,这也说得过去,但安排她抱着婴儿出现是什么鬼?
是强行契合【妈妈】的主题,还是说女人最大的正途就是生儿育女?
要讲“阿尔茨海默症”,却屏蔽掉病魔的可怕,饰以虚假温情。
要讲“妈妈”,却拍成了《爸爸去哪了》。
甚至还夹杂了“丁克”、“结婚”等社会性话题,最后显得不伦不类。
笔者的观影感受正如文章标题:角度很新,套路很老,感动很假,想看的话,可以等上架流媒体,不用非得去电影院充实票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