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本打算烧紫禁城,后来烧圆明园,只因为一件事》,而这件事就是跪拜,但真实是否,我们无从验证,我们简略概括一下给大家读读: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

当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后,烧的是圆明园,为啥不是紫禁城呢?据说当时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十二年后,英国人又跑来要求修约。而在修改的条约里面有一条是这样的:公使驻京、亲递国书,英国人坚决不磕头。刚好这一条又是大清最抵制的一条,你要亲递国书还不磕头,做梦去吧。当时的大清,是一个自大自负、目中无人的政府。大清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英法美什么的都是海外藩属国,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国际,我就是世界,我就是国际。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2)

最后发展到两国进行沟通谈话,谈崩了,最后英国又对清政府出兵,英国人知道,要修改条约,就要用武力解决,最后英法联军就带兵来了,打到天津大沽口炮台,以四百人的伤亡占领了大沽口,清军阵亡两千。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3)

最后天津守不住了,皇帝为了不让洋人打到北京,赶紧派人到通州跟洋人认怂,行行行,我们愿意谈判。于是两拨人就在通州坐下谈判。

谈判什么呢?呵呵,还是前面那几条,很明显这又是一次对牛弹琴的谈判。咸丰给前线谈判的大臣桂良说,你这一条不能同意,那一条也不能同意,别胆小,大不了再和洋人干一仗,怕个毛!

最后谈不拢,清政府把英国代表团扣押下来,最后在圆明园残忍的杀害,最后导致英法联军火杀圆明园……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4)

这是一个故事,真假无从考究,历史没有对与错,该发生的始终会发生。

我们今天回到我们的主题跪拜:

跪拜礼是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5)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6)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类似日本人现在跪坐一样)。

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7)

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 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8)

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 ,今在拜神、拜祖时仍有残留。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9)

最后我们看看跪拜两个字的解读: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0)

《説文解字》:跪,拜也。

造字本义:单膝或双膝着地,直腰低头,以示敬拜。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1)

《説文解字》:手至地也。

拜,金文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2)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3)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4)

(麦,谷物)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5)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6)

(手,持握),表示手持庄稼谷物,虔诚祭告天地神灵,祈祷好收成。

造字本义: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拜,一腿关跪,手置膝上,另一膝与另一手掌着地;

拱,双手抱拳高过头顶;两种礼节都显示对方的崇高,同时都明确显示双手没有武器。(摘录象形字典网)

希望你们喜欢。多评论指教,感恩!

为啥现在都接受不了跪拜风俗(详解中华跪拜文化)(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