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旅游市场(这个国庆节旅游市场)

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成绩单出炉了这份成绩单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之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国庆假期旅游市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国庆假期旅游市场(这个国庆节旅游市场)

国庆假期旅游市场

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成绩单出炉了。这份成绩单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之中。

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今年国庆假期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

疫情三年,这是表现最不理想的一个国庆假期。

在各地大面积倡导居民“就地过节”的背景下,这个国庆假期国内游市场呈现出长途旅行“冷”,近郊、本地出游“热”的明显特征,人们的出游决策变得“碎片化”、“灵活化”。国庆出游呈现短程、多次出行的“即兴度假”模式,城市及周边的新玩法和宝藏去处,成为激活本地经济的增长点之一。

一部分年轻人在这个国庆节给自己贴上“躺平”和“摆烂”的过节标签,而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年人也也对露营和反向度假显示出极大的热情。

01 疫情3年出游人数最少的国庆节

从文化和旅游部文旅之声获悉,2022年国庆假期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44.2%。

将文化和旅游部以往国庆假期公布的数据对比来看,今年国庆假期的成绩是疫情三年中最不理想的。

2021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八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02 微度假成主流 本地周边游占65%

马蜂窝旅行玩乐大数据显示,在长途出行充满“不确定”的形势下,本地“微度假”需求大幅增长,马蜂窝十一期间本地游订单较上年同期增长超90%。户外休闲和国风文化体验是本地玩乐的首选,和家人一起用“红色主题游”为祖国庆生,去小众海岛放松躺平,都是这个小长假颇受欢迎的旅行玩乐方式。

在携程发布的《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中,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主导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国庆期间,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本地周边人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国庆增长近30%。今年国庆最火爆的本地周边游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南京、成都、重庆、长沙、苏州 合肥、武汉、宁波、西安、济南等城市。

长假期间本地业态的日均消费额相比“五一”假期增长34%,同比2019年黄金周增长52%。美团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显示,“即兴度假”催生新潮流,露营、亲子游、乡村游等新需求引领本地新供给,订单量翻倍增长。本地游、周边游是国庆假期出行主流。长假期间,本地消费额占比达到77.4%,选择城市休闲玩乐、周边深度游的消费者增多。

03 露营继续红火 价格却水涨船高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今年国庆,在周边游趋势带动下,露营经济继续红火。很多人像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样,去奔赴秋天的第一场露营。景区、酒店、民宿开辟出了一片营地,就连采摘园、农家乐、郊区烧烤,也想蹭一蹭露营的热度,露营 房车、露营 田园、露营 露天音乐会等不断丰富的“露营 ”新业态,让露营体验更有新意和吸引力。

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和西安等城市国庆节期间营地生意火爆,基本提早两周就已全部订满。美团数据显示,露营订单量相比“五一”假期上涨410%。不过这个假期露营的价格普遍水涨船高了。一线城市周边营地的价格,已经堪比高端民宿和星级酒店。

携程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国庆期间,露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本地订单占比近八成,市外周边订单占比15%,83%的用户选择过夜型露营产品。人均露营花费为650元左右,相较中秋露营人均花费贵30%左右。

可是,国庆假期露营的价格涨得有多猛,翻车就有多狠,“价格乱定、服务混乱,没有运营,只有‘照骗’……”很多露营消费者评价“环境和服务都配不上高价,有时候越贵的反而越坑”。

2022年以来,露营地可谓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北京一城,到十一前,大大小小的营地至少增加到了500家。有露营领域从业者表示,因为市场需求大,露营地看似爆发式增长、一片红火,但多数营地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竞争激烈,运营能力也参差不齐,平时赚的都是辛苦钱,大部分营地的经营状况一般。

04 年轻人逆流“反向度假”

十一假期一些热门景点,包括上海迪士尼、安徽黄山等地都处于高客流状态,全国多个景区发布公告“暂停开放、停止预约”。在人头攒动的景区找“一线天”似的风景,让很多人觉得“累了”。为了躲避汹涌的人潮,安静、清闲地度假,“反向度假”逐渐在年轻人中兴起,一些非著名旅游小城,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凭借着没那么拥挤、消费不高和可以“说走就走”的特点,成为了新兴的“冷门好去处”。

未知、轻松、惊喜,是很多人选择反向出游的原因。与其说“反向”,不如说是“反热门”。消费不高,又不过于商业化,加之年轻人又喜欢“尝鲜”,不太愿意去热门景区凑热闹,这可能是“反向度假”出现的最直接原因。而今年,一些传统景区因为限流甚至暂停开放,也进一步推动了一些人去“冷门”旅游目的地打卡。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伴随着各类旅游业态的升级,以及各地倡导 “就地过节”的号召,人们的出游半径在缩短,决策也越来越多地呈现“碎片化”、“灵活化”等特征,这一方面说明了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方式变得更加全面、多元和立体,可以在很多生活场景触达到用户,另一方面也是周边游、微度假的旅游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的体现。从旅游消费水平来看,消费分级的特征越发明显,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一边是高星酒店、高端民宿、度假村一房难求,另一边是露营产业热火朝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消费方式。北京第二外国语旅科院副院长邓宁表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